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鲜春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第18期
  • 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 611230
  • 简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水平日益提高,大众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罹患肝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干预,有可能发展成为脂肪、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生命安全。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对延长肝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生化指标检验在肝脏疾病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分级检验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肝脏;生化检测;分级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室内质控数据计算σ值进行不同生化分析仪间分析性能比对的可行性。方法顺序收集2021年2月1日至7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生化分析仪上25个项目的室内质控检测结果。利用公式σ=[允许总误差(TEa)-偏倚]/不精密度(CV)计算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钙、胆固醇、肌酸激酶、氯、肌酐、γ-谷氨酰转肽酶、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钾、乳酸脱氢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钠、无机磷、总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蛋白、尿素、尿酸2个不同水平的σ值。CV利用室内质控的变异系数获得,偏倚为比对仪器室内质控均值与靶机室内质控均值之间的平均百分偏差,TEa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3-2012)和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从而得到比对仪器相对于靶机的σ值,将此σ值与传统比对方法得出的平均百分偏倚进行比较,并利用质量目标指数分析性能不佳的原因并进行比对结果的判断。结果比对仪器Beckman AU5800-1与靶机Beckman AU5800-3比对,2个水平的σ值均>6的共10个项目,占所有项目的40%,均>3的项目有23个,占所有项目的92%,只有白蛋白和血糖这2个项目的σ值<3。通过分析,比对均通过。比对仪器Beckman AU5800-2与靶机Beckman AU5800-3比对,2个水平的σ值均>6的共8个项目,占所有项目的32%,均>3的项目有20个,占所有项目的80%,碱性磷酸酶、钙、乳酸脱氢酶、总蛋白和尿素这5个项目的σ值<3。通过分析,γ-谷氨酰转肽酶和免疫球蛋白M比对不通过。而对于传统比对方法,比对仪器AU5800-1和AU5800-2与靶机AU5800-3比对的偏倚均在评价标准范围内,但σ值与传统仪器间比对方法的平均偏倚之间无相关性,而偏倚之间有相关性。结论应用室内质控数据计算σ值进行不同检测系统间的比对是一种比较方便,操作性强的方法,可以随时监测实验室内不同检测系统间的可比性,对传统的比对方法进行补充。

  • 标签: 质量控制 σ理论 可比性 检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中肝功能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断中的观察。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内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肝功能生化检验。对比两组受检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肽酶(r-GT)、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LT、TBIL、AST、ALP、r-GT、DBIL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P、ALB等指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肝硬化诊断中实施生化检验中的肝功能指标检测可取得明显效果,分析患者有无肝功能受损,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再生与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250~280 g,7~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门静脉结扎(PVL)组、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每组各8只。PVL组结扎大鼠门静脉右叶支、尾叶支及左侧支,仅保留门静脉右侧支。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操作同PVL,但门静脉左侧支轻度、中度限流,同时结扎动脉左侧支。术后72 h留取左中叶行HE染色并计算总坏死分数、右中叶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数,计算右中叶再生率,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右中叶再生率PVL组为(109.1±10.9)%,中度限流组(105.0±12.3)%,均明显高于轻度限流组(67.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中叶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再生率结果一致。左中叶总坏死分数中度限流组4.50(3.25,6.00)分、PVL组2.00(1.25,3.00)分、轻度限流组0(0,0.75)分,三组总坏死分数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限流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8.4±11.4)U/L,明显低于PVL组(67.2±12.2)U/L和中度限流组(74.3±14.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以及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当的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能够有效诱导SD大鼠预留侧组织再生,同时控制阻塞侧组织损伤。

  • 标签: 门静脉 肝动脉结扎 肝再生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胆管结石切除术后发生内胆管癌(IC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 071例行切除术治疗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79例,女692例;年龄为(53±12)岁,年龄范围为12~86岁。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详细术前检查。对于区域性结石,行解剖性切除术。对于弥漫性结石,切除局限于段或叶的区域性毁损病灶,必要时行肝胆管切开取石术和(或)胆道镜取石。当门部胆管存在严重狭窄影响胆道引流时,行肝胆管空肠吻合术、胆管狭窄成形术等。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切除术后发生ICC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数表示。连续性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时根据临床常用参考值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最佳截断值进行转换。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1 071例患者术前检查: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为8.2年(0~27.0年),CA19-9为(163±87)U/mL,癌胚抗原为(5.0±2.1)μg/L,左半、右半、双侧叶、总管或胆总管结石分别为545、245、228、53例,226例伴有胆管狭窄,172例伴有段萎缩。1 071例患者中,595例行解剖性切除术,272例行局部非解剖性切除术,143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术,61例行胆肠吻合术。26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残留狭窄胆管,74例术后残留胆管结石。(2)随访情况:1 07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6±1.5)年。1 071例患者中,92例发生ICC,发生率为8.590%(92/1 071);其中32例、66例、90例患者术后3、5、8年内发生ICC,发生率分别为2.988%(32/1 071)、6.162%(66/1 071)、8.403%(90/1 071)。(3)影响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构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与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依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以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7年为最佳截断值,将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转换为分类变量进行后续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合并代谢性疾病、段萎缩、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内胆管结石患者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939,2.654,1.903,2.361,95%可信区间为1.582~5.460,1.145~6.154,1.068~3.390,1.118~4.987,P<0.05)。将P<0.10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其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内胆管结石患者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43,2.469,1.922,2.202,95%可信区间为1.523~5.309,1.042~5.851,1.064~3.472,1.021~4.747,P<0.05)。结论内胆管结石切除术后存在发生ICC的风险;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内胆管结石患者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道良性疾病 胆石症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肝切除术 危险因素
  • 作者: 石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健康世界》2020年第6期
  • 机构:遂宁市中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
  • 简介:针对生化检验而言,其在医学检验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协助医生辨别病人病情的变化。大部分人针对生化检验会感到陌生,不知道该检验是什么,文章就对生化检验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科普,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 标签: 生化检验;科普知识
  • 简介:摘要肝脏是具有极强再生潜能的器官,当受到创伤、感染、手术等影响后,会启动一系列调控进行有序再生,以迅速恢复肝功能和体积,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本文概述了肝癌切除术后再生的发生过程,并总结了再生的评估方法和影响再生的因素,为临床开展精准外科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再生
  • 简介:摘要人工是治疗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情个体化差异较大,人工治疗衰竭的具体方案应个体化。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模式包括单纯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血浆透析滤过、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组合模式人工治疗等。在人工治疗后,应从患者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生存率等方面对其疗效做出恰当的判断。

  • 标签: 人工肝 肝衰竭 治疗 疗效 组合模式
  • 简介:摘要样腺癌是一种发生于外的具有肝细胞癌样分化特点的高度侵袭性肿瘤,易转移,预后差。原发于胆管的样腺癌罕见,临床诊断中易被忽视。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胆总管并伴有转移的样腺癌,通过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脏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完全无门血流阻断下行叶、段切除术治疗的32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完全无门血流阻断下行叶、段切除的临床方法及BiClamp®钳应用体会。32例患者均在BiClamp®钳辅助下成功实施完全无门血流阻断叶、段切除术,术后均无出血、胆瘘及衰竭。结果表明完全无门血流阻断下采用BiClamp®钳辅助行叶、段切除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切除术是目前肝胆外科常规开展的手术,是肝胆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充满了风险和潜在的并发症,其中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切除术后衰竭的定义、危险因素、术前预测模型、术后预测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并对切除术后衰竭预测模型研究进展进行展望。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衰竭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因复发性母细胞瘤施行再次切除手术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初次手术的中位年龄为26.5个月(5~87个月),复发距初次手术的中位时间为7个月。再次切除时间为(5.0±1.4)h,术中出血量50~3 200 ml。获得R0切除10例,R1切除3例;R2切除3例。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患儿总生存率为62.5%。本研究结果表明,再次切除术治疗复发性儿童母细胞瘤,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其适应证,且应联合规范的系统性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血流阻断在泡型包虫病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连续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根治性切除的49例泡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27例,年龄10~62岁。按术中血流阻断方法分为Glisson组(n=22)和Pringle组(n=27)。Glisson组阻断Glisson蒂内血流,Pringle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血流。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血流阻断时间20(15,26)min,少于Pringle组35(30,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为7(6,9)d,少于Pringle组8(7,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优于Pring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40.9%,9/22),Pringle组发生并发症15例(55.6%,15/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泡型包虫病患者切除术中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术后肝功能、引流管拔除时间、血流阻断时间优于Pringle阻断。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肝切除术 Glisson蒂阻断 Pringle阻断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门部胆管癌1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均接受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的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实施左半联合尾状叶切除4例(Ⅲb型),右半联合尾状叶切除3例(Ⅲa型),尾状叶切除2例(Ⅱ型),切除门部胆管及部分左内叶、右前叶及尾状叶1例(Ⅳ型);接受右动脉切除重建6例,固有动脉切除重建4例;R0切除率为80.0%,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术后胆瘘、消化道出血、动脉血栓继发胆道感染各1例(10.0%),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随访9~24个月,3例患者分别因肿瘤复发、动脉血栓、脓肿而死亡,术后24个月的生存率为70.0%(7/10)。结论给予门部胆管癌患者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改善肝功能,且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生存率高。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切除术 肝动脉重建 预后
  • 作者: 孟文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6
  • 出处:《养生科学》2019年第3期
  • 机构:阿坝州金川县中藏医院,四川阿坝624100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生化检测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一些药品会对生化检测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医生对病人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使病情加重,从而导致治疗延迟。药品对生物化学检测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引起人体的生理机能改变,反映在特定的检测指标中,另一方面,药物作为一种物质,会对被试的目标和测试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一个药物可以影响多个生化检验结果,不同药物也可以对同一个生化检验项目产生同样的影响,甚至一个药物,在不同的检验项目中,对最后结果的影响背道而驰。

  • 标签: 临床用药,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和肾功能等常规指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8日至2月1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COVID-19患者30例、其他病毒性肺炎29例、甲型/乙型流感患者35例及往期健康体检者25名,采用SNK-q等方法分析4组人群及COVID-19各亚组间血常规、肾功能及其他炎性指标的差异。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在COVID-19组、甲乙流组和其他类型病毒性肺炎组中逐步递增,且COVID-19组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9.064,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则在对照组、甲乙流组、其他病毒性肺炎组及COVID-19组中逐步递减,此外DB、UA及GLU在各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亚组分析显示COVID-19患者肺部累及范围+~++者与肺部累及范围+++~++++者组间N(F=9.581,t=-0.152,P<0.05)、N%(F=5.723,t=-0.600,P<0.05)、NLR(F=4.773,t=-1.161,P<0.05)、PCT(F=17.464,t=-1.477,P<0.05)及CRP(F=7.656,t=-1.9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VID-19临床分型中轻型、普通型患者与重型、危重型患者组间NLR(F=63.931,t=-2.815,P<0.01)、AST(F=15.704,t=-1.930,P<0.01)、ALT(F=35.551,t=-2.199,P<0.01)、LDH(F=7.715,t=-2.703,P<0.05)及GLU(F=6.306,t=-5.1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临床分型与影像学分期均与NLR(r=0.406,P=0.026;r=0.397,P=0.030)、ALT(r=0.403,P=0.049;r=0.418,P=0.047)、LDH(r=0.543,P<0.01;r=0.643,P<0.01)及GLU(r=0.750,P<0.01;r=0.471,P=0.042)显著相关;从所有纳入指标中共提取出5个主成分,综合信息提取率为82.86%,其中载荷量较大者有Ur、PCT和CRP(PC1);ALT、AST和GLU(PC2);N%、L%、L和NLR(PC3),表明急性感染指标、肝功能和血常规对疾病监测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N+TB+Urea的联合检测为区分COVID-19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的最佳方案;N+L+UA的联合检测则为区分COVID-19与甲乙流患者的最佳方案;在评估病情方面,NLR+LDH+GLU+ALT的联合检测为区分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患者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最佳方案,其AUC(ROC)可达到0.904,此时cut-off值为0.477,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100%。结论除了病原学和影像学检查外,医生还可以通过完善血常规、肾功能等实验室常规检测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预估。

  • 标签: 血细胞计数 肝功能检测 肾功能检测 冠状病毒感染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复方鳖甲软片(FFBJ)治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本研究采用ADME/T计算方法筛选FFBJ的活性成分,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数据库等筛选FFBJ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在OMIM等数据库寻找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映射分析筛选出FFBJ治疗纤维化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共得到FFBJ 18个关键活性成分可通过20个关键靶点作用于纤维化,富集得到GO中92个生物过程条目和128条KEGG通路。结论FFBJ活性成分主要通过PI3K-Akt、丝氨酸蛋白激酶(MAPK)、TGF-β1等信号通路抗纤维化,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深入开展FFBJ抗纤维化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复方鳖甲软肝片 肝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