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膜切除术与膜翻转术治疗睾丸膜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金华市第五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睾丸膜积液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切除组(42例,行膜切除术)和翻转组(42例,行膜翻转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5.06±1.84)min比(17.91±2.13)min]、术中出血量[(5.53±1.22)mL比(6.72±1.51)mL]及阴囊肿胀大小[(1.67±0.42)cm比(2.79±0.5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62、3.973、10.489,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除组愈显率90.48%(38/42),显著高于翻转组的69.05%(29/42)(χ2=4.720,P<0.05);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见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膜切除术与膜翻转术均是睾丸膜积液的常用术式,但前者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肿胀反应轻,更值得推荐。

  • 标签: 睾丸鞘膜积液 切除手术 鞘膜翻转手术 阴囊肿胀 并发症 复发 术中出血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瘤病(Schwannomatosis,SWNTS),亦称神经纤维瘤3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3,NF3),可呈散发性或家族性发病,是一种以多发神经瘤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因其临床症状与2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相似,常常造成两者在鉴别诊断上的困难。NF3的发病机制是极其复杂的,目前尚未有统一定论。本文就近20年来有关NF3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NF3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鞘瘤病 神经纤维瘤病3型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眼眶神经瘤是较常见的眼眶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典型的神经瘤主要由交替分布的AntoniA型和AntoniB型瘤细胞组成,大多为AntoniA型瘤细胞。临床诊断以MRI检查作为首选,CT检查作为辅助,后者主要观察肿瘤对周围骨质的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需要注意与海绵状血管瘤、恶性眼眶神经瘤等进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疗法,尚未发现更优治疗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83-288,封三)

  • 标签: 眼眶 神经鞘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右侧甲状腺的神经瘤患者,肿瘤侵及气管发生呼吸困难,行右侧甲状腺及峡部肿瘤切除+受累气管的切除造口手术。术后6个月行气管造口修补,修补术后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患者呼吸功能良好,伴轻度声音嘶哑。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下咽部的神经瘤更为罕见,目前仅查阅到十余例报道。本文报道一例47岁女性下咽部神经瘤患者,肿块位于右侧梨状窝。在气管切开后全麻,应用麻醉喉镜暴露术野,30°鼻内镜作为光源,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完整切除肿物,术中几乎无出血。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无复发。

  • 标签:
  • 作者: 牟福玲 刘显旺 钟佳伟 孙鹏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学院放疗科,兰州 730030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学院放射科,兰州 730030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学院放疗科,兰州 730030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发现左眼内眦灰褐色肿物半年患者就诊眼科,行左眼眼睑肿物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肿物囊壁由角化的层状鳞状上皮构成,内部由胞质丰富淡染的毛发上皮细胞组成,内部有多个角囊肿形成,诊断为左眼睑毛棘皮瘤。术后随访2年未复发。(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27-228)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神经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为少见,占所有胃间质瘤的6.3%,肿瘤好发于胃体部,通常起源胃粘膜下神经从。大部分胃神经瘤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能起到诊断作用,但确定诊断仍需要病理学检查,其中S-100蛋白是诊断胃神经瘤的"金标准"。胃神经瘤通常需要与胃肠道间质瘤、胃肠自主神经肿瘤等相鉴别。治疗方面,完整的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 标签: 神经鞘瘤 普通外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醇激酶/1-磷酸氨醇(SphK/S1P)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肝窦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将40只适龄雄性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信封法随机分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IRI+等体积生理盐水组(IRI组),IRI+SphK激动剂组(PMA组)和IRI+SphK阻断剂组(DMS组)。建立大鼠IRI模型,通过对SphK/S1P信号激动和阻滞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和细胞凋亡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技术观察肝窦间隙、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细胞凋亡程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进行评价。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SphK激动剂(PMA)可改善缺血肝脏损伤,减轻肝窦异常扩张,LSEC损伤程度得到改善,其阻断剂反而加重LSEC的损伤。与Sham组(3.46±0.27)比较,IRI组大鼠血清S1P升高(4.71±0.42,t=4.336,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血清S1P显著升高(36.01±10.13,t=5.347,P<0.01),DMS组血清S1P显著降低(15.83±3.14,t=6.080,P<0.05)。与Sham组[(10.09±1.05)%]比较,IRI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8.83±2.06)%,t=14.040,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13.59±3.02)%,t=7.221,P<0.05],而DMS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61.92±7.72)%,t=7.173,P<0.01]。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升高(S1PR:1.65±0.12比2.50±0.09,t=9.930,P<0.05),MPO、ICAM-1的蛋白表达降低(ICAM-1:3.21±0.39比1.52±0.26,t=6.245,P<0.05;MPO:2.51±0.20比1.09±0.13,t=10.310,P<0.05);而DMS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降低(S1PR:1.65±0.12比1.31±0.09,t=3.926,P<0.05),MPO、ICAM-1蛋白表达升高(ICAM-1:3.21±0.39 5.92±0.22,t=7.855,P<0.05;MPO:2.51±0.20比5.21±0.43,t=9.861,P<0.05)。结论SphK/S1P信号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减少MPO和ICAM-1表达,减少白细胞和LSEC的黏附,从而改善肝窦微循环。

  • 标签: 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信号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窦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恶性周围神经瘤是最为常见的神经源性软组织肉瘤,目前治疗方法为广泛扩大切除,辅以放、化疗。MPNST患者预后不佳,整体生存率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高。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现今肿瘤研究中的热点。我们利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及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并验证了与MPNST预后相关的差异蛋白:Decorin、TIMP-1、MnSOD。我们发现Decorin、TIMP1-1的高表达的MPNST患者预后良好;而MnSOD的高表达的MPNST患者预后不佳。通过后续研究,Decorin、TIMP-1、MnSOD将有望成为判断MPNST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周围神经 神经鞘瘤 恶性 预后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输尿管软镜的置入有可能损伤输尿管。我们自主研发了一种双套管软镜,配合输尿管硬镜直视下置入患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一期治疗肾结石13例,术后复查CT示13例输尿管正常,提示双套管可视软镜安全、有效。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 软镜鞘 双套管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精索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例患者行精索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确诊为精索神经瘤。精索神经瘤属于罕见病例,最佳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术后应严密随访。

  • 标签: 精索 精索神经鞘瘤 良性肿物
  • 简介:摘要迷路内神经瘤(intralabyrinthine schwannomas, ILS)为发生于迷路内前庭神经或耳蜗神经分支膜细胞之良性肿瘤。ILS为一类独特的前庭神经瘤,临床罕见,按其发生部位及病变范围被分为多种亚型。ILS可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等症状,因其症状缺少特异性而容易漏诊或误诊,其诊断通常需借助于高分辨率MRI检查,随访观察和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ILS处理方式。ILS预后较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原发于心脏的恶性外周神经瘤。患者男,24岁。因“咳嗽、咳痰20余天,气促3 d”就诊。影像学提示右上肺静脉-左心房内见不规则团块状低密度影,较大截面39 mm×58 mm×44 mm。镜下观察:见梭形细胞侵袭性生长,边界不清,见坏死,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密集区和稀疏区排列,见触觉小体形成;肿瘤细胞呈施万细胞形态特点,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弥漫阳性,S-100蛋白、CD57及CD56部分阳性,Ki-67阳性指数40%。病理诊断为恶性外周神经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前庭神经瘤(VS)是起源于前庭神经膜施万细胞的一类常见颅内良性肿瘤。随着神经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VS已不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患,但病程中出现的以面、听神经为主的脑神经解剖和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脑神经功能的保留与修复是VS治疗的研究热点。由于采用手术治疗VS时,术中保留有效听力的难度较大,且受制于VS的听力损伤机制较为复杂,治疗手段相对有限,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本文总结VS听力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解决VS的听力损伤提供思路。

  • 标签:
  • 作者: 林斐 岳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上皮根在引导牙根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生长期间出现任何问题均可导致各种形式的牙根发育缺陷或异常。当上皮根向牙乳头内过度增殖、卷叠时可发生牙根内陷。牙根内陷在组织来源和发生机制上与成釉器增殖、内卷所致牙冠内陷相似,但该类发育异常的名称、分类,以及牙内陷、牙根内陷和畸形根面沟三者间的关系尚无共识。本文以上皮根在牙根发育过程中所起作用为切入点,探究牙根发育缺陷和异常的表现,重点梳理牙根内陷的发生、分类及其与牙内陷的关系,探讨牙根内陷的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影响,以使临床医师对因上皮根发育异常引发的牙齿疾病加深认识。

  • 标签: 牙根 上皮根鞘 牙根内陷 畸形根面沟 牙内陷 内陷周围炎 牙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