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机如何选择。方法选择2023.7-2024.8期间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对照组40例患者在PTGD后40周内行IC,观察组40例患者在PTCD后4-8周行L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示观察组更好,与对照组形成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在4-8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效果更好,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后序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先行PTGBD再行LC的21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PTGBD后行LC间隔的时间分为3组:PTGBD后3~4周行LC者为短间隔组(n=67);PTGBD后5~8周行LC者为中间隔组(n=78);PTGBD后>8周行LC者为长间隔组(n=73)。对比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218例患者中,男性97例,女性121例,年龄(72.1±8.4)岁。LC术前短间隔组患者胆囊壁厚度(4.77±0.62)mm大于中间隔组(3.85±0.34)mm和长间隔组(3.81±0.2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隔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短间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隔组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放置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二次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间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短间隔组[2.56%(2/78)比14.93%(10/67)]和长间隔组[2.56%(2/78)比12.33%(9/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PTGBD后序贯行LC的最佳手术时机为PTGBD后5~8周。
简介:摘要数字智能化肝胆外科的发展经历了十几年的演进过程,从数字虚拟人技术到质控化、同质化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从三维可视化到数字智能化技术临床转化及诊疗模式的转换;实现了疾病的经验性诊断到深度学习智能化诊断与治疗和经验性手术到多模态影像实时手术导航的技术创新;从肿瘤的形态学诊断深入到分子影像学精准诊断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进行研究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给数字智能化外科赋予新的生命力。未来,从关键分子功能可视化实现肝癌分子、细胞层面边界界定和早诊早治,对改变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此外,为了实现智能化肝切除手术导航,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具有自动导航技术、机器学习智能规划技术和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智能化机器人实时导航肝切除手术系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给数字智能化肝胆外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磁共振与超声融合成像行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系统穿刺以及联合穿刺3种穿刺方式对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64例同时行前列腺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33~90)岁。术前血清tPSA 8.97(0.64~95.63)ng/ml,fPSA 1.31(0.29~9.25)ng/ml。其中,tPSA<10 ng/ml 96例,10≤tPSA<50 ng/ml 65例,tPSA≥50 ng/ml 3例。前列腺体积34.9(11.6~152.0)cm3。磁共振检查可疑结节PI-RADS评分3分42例,4分66例,5分56例。首先通过磁共振与超声融合成像,对每处可疑病灶靶向穿刺3针,然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综合上述两种穿刺结果即为联合穿刺结果。比较3种穿刺结果在全部病例、不同PI-RADS评分病例、不同tPSA病例中对前列腺癌和CsPCa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本组164例中检出前列腺癌126例。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6.46%(109/164)和64.02%(105/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76.83%(126/164)]高于靶向穿刺(P=0.04)和系统穿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分别为50.61%(83/164)、45.12%(74/164)、54.88%(90/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4分组和5分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联合穿刺分别为90.91%(60/66)和100.00%(56/56),系统穿刺分别为71.21%(47/66)和87.50%(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靶向穿刺对PI-RADS 4~5分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86.89%(106/122)]显著高于系统穿刺[78.69%(96/122),P=0.01],但低于联合穿刺[95.08%(116/122),P=0.03]。PI-RADS 3分组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分别为2.38%(1/42)、7.14%(3/42)、7.14%(3/42);4分组分别为59.09%(39/66)、46.97%(31/66)、62.12%(41/66);5分组分别为78.57%(44/56)、71.43%(40/56)、82.14%(46/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4~5分组中,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71.31%(87/122)]高于系统穿刺[58.20%(7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tPSA<10 ng/ml组中,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72.92%(70/96)]高于系统穿刺[59.38%(5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靶向穿刺的检出率[61.43%(59/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0ng/ml≤tPSA<50ng/ml组中,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2.31%(47/65)、69.23%(45/65)、81.54%(53/65);tPSA≥50 ng/ml组3种穿刺方法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均为100.00%(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参数磁共振检查高度怀疑前列腺癌(PI-RADS 4~5分)或tPSA<10 ng/ml的患者,联合穿刺是一种诊断前列腺癌最合适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壁穿刺拉钩三孔法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胆外科胆囊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肝胆外科胆囊疾病患者8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腹壁穿刺拉钩三孔法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试验组,另36例行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VAS评分)、应激反应[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恶心呕吐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9.88±6.12)h、住院时间(2.47±0.68)d较对照组(25.73±5.87)h、(3.52±0.76)d短(均P<0.05)。试验组术后6 h、12 h、24 h VAS评分(4.43±0.81)分、(2.64±0.66)分、(0.58±0.22)分低于对照组(4.89±0.75)分、(3.25±0.79)分、(0.84±0.31)分(均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44%(2/45)与对照组8.33%(3/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穿刺拉钩三孔法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胆外科胆囊疾病患者,可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47例妊娠合并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保守治疗19例(保守组),采用PTGBD治疗28例(PTGBD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d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估,并检测血淀粉酶、白细胞和总胆红素,记录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 Ⅱ、血淀粉酶、白细胞、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保守组:(5.9 ± 1.9)分比(7.2 ± 1.3)分、(736.8 ± 64.2)U/L比(969.2 ± 124.3)U/L、(10.3 ± 1.4)× 109/L比(14.7 ± 2.1)× 109/L和(55.3 ± 9.5)mmol/L比(67.1 ± 10.2)mmol/L;PTGBD组:(4.1 ± 1.7)分比(7.0 ± 1.2)分、(465.5 ± 77.9)U/L比(1 001.8 ± 112.5)U/L、(8.4 ± 2.2)× 109/L比(13.5 ± 2.6)× 109/L和(38.4 ± 10.6)mmol/L比(73.7 ± 12.5)mmol/L],且PTGBD组各指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经过治疗,5例病情恶化母婴死亡,1例胎儿出生后死亡。PTGBD组3例病情恶化母婴死亡,1例胎儿出生后死亡。PTGBD组孕妇治愈率和胎儿存活率均明显高于保守组[89.3%(25/28)比14/19和85.7%(24/28)比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ABP患者中,早期行PTGBD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精准肝胆外科技术体系是以病人利益最大化为价值观,以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为方法,以安全、高效和最小创伤为目标的全流程、全要素的外科实践规范。而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由于其疾病特点,术前评估困难、术中操作困难、术后管理困难导致疾病始终迁延不愈,被认为是良性疾病、恶性预后。近年来兴起的精准肝胆外科技术体系在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以清除病变胆管树为核心,通过定位、定量、定构技术,增加了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术前评估及手术作业过程中的确定性,不断提高其治愈率。笔者深入阐述精准肝胆外科技术体系的核心、内涵,以及在复杂肝胆管结石领域的应用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胆道硬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及分析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皮肝胆道硬镜治疗的肝胆管结石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皮肝胆道硬镜取石术(传统PTCSL)20例、经皮肝胆道硬镜钬激光碎石术20例、经皮肝胆道硬镜等离子体碎石术20例三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结石清除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皮肝胆道硬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结石清除率高于等离子体碎石术和传统PTCSL(P<0.05)。结论经皮肝胆道硬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创伤较少,且安全、有效,配合钬激光碎石,结石清除率较等离子体碎石和传统PTCSL高,尤其适合于有多次手术或肝功能受限者,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胆道硬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及分析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皮肝胆道硬镜治疗的肝胆管结石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皮肝胆道硬镜取石术(传统PTCSL)20例、经皮肝胆道硬镜钬激光碎石术20例、经皮肝胆道硬镜等离子体碎石术20例三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结石清除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皮肝胆道硬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结石清除率高于等离子体碎石术和传统PTCSL(P<0.05)。结论经皮肝胆道硬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创伤较少,且安全、有效,配合钬激光碎石,结石清除率较等离子体碎石和传统PTCSL高,尤其适合于有多次手术或肝功能受限者,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每组79例。引流组予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胃肠功能变化及炎症因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治疗总有效率(97.46%,77/79)高于引流组(88.60%,70/79),P<0.05。与引流组比较,腹腔镜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肛门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26%,1/79)低于引流组(8.86%,7/79),P<0.05。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优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静脉穿刺法在肾内水肿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接受传统静脉穿刺的35例肾内水肿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接受改良静脉穿刺法的35例肾内水肿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静脉穿刺操作时间及一次性穿刺率、疼痛程度、穿刺过程中的舒适度主观感受,并记录相关不良事件(针脱落、渗液、血肿、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而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治疗过程中的异物感、活动度、恐惧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渗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针脱落、血肿、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静脉穿刺方法更适合肾内水肿患者治疗需求,操作更安全,有利于保护血管,降低静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提高其舒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48例行PTCSL纳入PTCSL组,150例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OH)纳入OH组。利用倾向性评分按1∶1匹配,最终PTCSL组和OH组各纳入40例。PTCSL组中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59.3±12.7)岁,年龄范围32~85岁;OH组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55.4±10.9)岁,年龄范围20~74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胆道出血等)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和结石复发率等。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本具备可比性。PTCSL组手术时间(135.8±42.6)min、术中出血量32.5(20.0,50.0)ml、住院时间13.5(11.0,18.0)d、住院费用3.4(2.9,5.0)万元,优于OH组的(350.7±113.8)min、475.0(200.0,900.0)ml、24.0(17.3,28.8)d、6.6(5.0,8.9)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SL组1例(2.5%)、OH组9例(22.5%)发生术后并发症。OH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TC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07)。PTCSL组结石残留率20.0%(8/40)、结石复发率17.5%(7/40),OH组分别为27.5%(11/40)、12.5%(5/4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中,PTCSL结石残留率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手术相当,但PTCSL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和住院费用低的优点,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我国是肝胆疾病大国,但在肝胆疾病大数据领域却发展滞后,目前尚无全国层面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标准,且行业内缺乏肝胆疾病的规范化标注专家共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全国肝胆专家制定首个《肝胆疾病标准数据规范》团体标准。笔者团队就标准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及建立临床意义等对《肝胆疾病标准数据规范》3项标准(标准号分别为T/CMDA 001-2020、T/CMDA 002-2020、T/CMDA 003-2020)进行解读。旨在通过解读有助于临床医学研究及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机构对数据采集、标注、质量控制规范的理解,有利于该标准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护生采取可视化穿刺方法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穿刺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实习的12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技能培训,方法包括目视法、触摸法等;研究组给予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及高年资护士指导下,通过可视化静脉注射技术支持完成培训。另选取同时期接受静脉穿刺的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200例作为护生考核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单号)和对照组(双号),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护生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带教教师对护生静脉穿刺操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生VAS得分为(7.59±1.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的(6.43±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护生采取可视化穿刺方法效果满意,可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带教教师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行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的7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38例;年龄21~75岁,中位年龄56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观察患者胆漏发生情况、治疗及疗效。结果同期行肝胆手术12 780例,胆漏发生率0.57%(73/12 780)。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3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23例,胆肠吻合术后11例,肝切除术后7例。采用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治疗15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治疗8例,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4例,ERCP治疗1例,均治愈。单纯性腹腔引流治疗17例,治愈13例;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治疗18例,治愈16例。二次手术治疗10例,治愈8例。总治愈率89%(65/73),8例未愈,其中1例死于二次手术后腹腔出血。结论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发生率仍较高,应尽早判断胆漏位置和严重程度,尽可能选择微创治疗,避免盲目进行二次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的肝胆管结石分型在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内外胆管结石并行PTCSL的8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58例,年龄(62±14)岁,年龄范围15~86岁。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所示结石位置分为:Ⅰ型即中央型(n=12),Ⅱ型即一侧多分支型(n=17),Ⅲ型即一侧多分支+中央型(n=24),Ⅳ型即双侧多分支型(n=31),Ⅴ型一侧单分支型(n=1)。分析穿刺路径、取石次数、取石通道数量、并发症,比较各分型结石残留、结石复发情况。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预后。结果85例患者共建窦道99条,其中单窦道74例,2条窦道9例,3条窦道1例,4条窦道1例。穿刺路径分别为胆管B2 12例、B3 18例、B4 1例、B5 4例、B6 10例、B7 4例、B8 50例。共行151次胆道镜取石,每例取石1~3次,平均取石1.78次。最终结石残留9例(10.6%),其中Ⅱ型3例,Ⅳ型6例。各分型最终结石残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P=0.025)。85例患者中33例(38.8%)结石复发,其中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10例,Ⅳ型14例,各分型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0.046)。85例患者中,24例(28.2%)术后发生并发症。随访时间范围为4~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85例患者中1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术后出血,3例为胆管癌,7例为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1例为肝胆管结石以外的其他疾病。结论基于PTCSL的肝胆管结石位置分型中,Ⅳ型即双侧多分支型的结石残留率以及复发率更高。新的肝胆管结石的位置分型有助于规划合适的穿刺路径,以最少的窦道达到取尽结石、提高PTCSL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期经皮经肝胆道造瘘胆道镜取石术(PTCSL-OBF)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16~84岁。所有患者行PTCSL-OBF。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特殊病例介绍。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再现情况、结石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5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PTCSL-OBF。59例患者中,建立单条窦道48例,2条窦道8例,3条窦道2例,4条窦道1例。59例患者共行106次胆道镜取石术,其中取石1次20例,取石2次31例,取石3次8例。59例患者中,14例术后有结石残留,45例取尽结石,结石取尽率为76.3%(45/59)。59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 d(3~88 d)。59例患者中,1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8.6%(11/59)。14例次并发症中,胸腔积液合并感染4例次,肝脓肿2例次,腹腔积液2例次,术中低血压感染性休克2例次,出血2例次,结肠穿孔1例次,胆汁漏1例次。所有患者并发症予以穿刺引流、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2)随访情况:5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59例患者中,9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5.3%(9/59),17例出现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发生率为28.8%(17/59)。45例取尽结石患者中,6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3.3%(6/45),14例出现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发生率为31.1%(14/45)。14例术后有结石残留患者中,3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21.4%(3/14),3例出现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发生率为21.4%(3/14)。随访期间,59例患者中,7例死亡,其中2例死亡原因为胆道肿瘤,5例为肝硬化失代偿。(3)特殊病例介绍:5例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3例取尽结石(2例术后原有症状未改善,仍反复发生胆管炎);2例均取石1次,因严重肝硬化伴大量腹腔积液,未行二次取石。结论PTCSL-OBF可用于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但应掌握适应证,注意技术环节,谨慎操作,并加强围术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