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强迫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程迁延,且难以治愈的精神障碍。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的神经刺激技术,目前在神经精神疾病有着广泛的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症的应用正逐渐增多。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经颅磁刺激能改善强迫症症状并有助于提高其认知功能,但研究的刺激部位、刺激参数、样本大小和刺激时间长短不同,报告的临床疗效多不一致。特别是近几年来,关于强迫症的经颅磁刺激研究在靶点选择、刺激序列、刺激方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探索。重点关注不同的刺激部位对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为强迫症的进一步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儿童脑性瘫痪(脑瘫)的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安全无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康复技术,现有研究提示其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内应用TMS治疗脑瘫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诸如治疗环境和设备要求不达标;治疗参数设置和设备操作不规范;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不准确等问题。为规范TMS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并保证其安全合理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成立专家组,结合中国国情及新近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经颅磁刺激治疗专家共识。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的各项功能障碍均会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是其中重要影响之一。非侵入性脑刺激是近年来康复治疗研究的热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项技术,目前,将tDCS和rTMS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tDCS和rTMS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治疗方案以及局限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8例CTTH患者进入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rTMS组患者使用表面标记法定位右拇短展肌的热点并计算静息态运动阈值(RMT),随后将刺激强度调整为RMT的70%,刺激点位于先前确定的右手拇指热点前5 cm处,即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LDLPFC);刺激频率为每周一、三、五各1次,共持续4周,刺激12轮。对照组不定位热点,不计算RMT,将线圈垂直于LDLPFC放置,使用最小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同rTMS组。2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简易McGill疼痛问卷(MPQ)等量表进行主观疼痛评估,通过伤害性屈曲反射(NFR)和条件性疼痛调节(CPM)试验中相关电生理指标作为疼痛状态的客观评估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1个月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HIT-6评分、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54,P<0.001;t=-6.083,P<0.001;Z=-4.246,P<0.001;Z=-3.740,P<0.001)。(2)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与基础NFR RⅢ反射面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rTMS治疗CTTH短期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认知改善作用。方法检索2019年3月之前所有已发表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的有关rTMS治疗MCI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筛查纳入9篇文献368例MCI患者,利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合并认知功能、情景记忆能力、词语流畅性、脑电图P300参数结局变量。结果与伪刺激相比,rTMS刺激能有效改善MCI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SMD=1.54,P=0.0009)、情景记忆能力(SMD=0.78,P<0.0001)、词语流畅性(MD=2.08, P=0.01),降低MCI患者脑电图顶中线区(Pz)的P300潜伏期(SMD=-0.44,P=0.02)和增加P300波幅(SMD=2.04,P<0.00001)。但与伪刺激相比,rTMS治疗对MCI患者记忆商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43, P=0.28);rTMS联合盐酸多奈哌齐与单独使用盐酸多奈哌齐相比,对MCI患者记忆商(SMD=0.32, P=0.33)和P300潜伏期(SMD=-0.14, P=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MS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虽然相对对照组而言,rTMS治疗组较易出现不良反应(RR=2.20,P=0.005),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头晕、头皮疼痛等,且大多在1~2 h内缓解,无明显其它不良反应。结论rTMS治疗可以有效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景记忆能力,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1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健侧M1区低频(1 Hz)rTM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伪磁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时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rTMS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9.76±2.10)分和(7.75±2.07)分]、BBS评分[分别为(40.22±8.67)分和(29.08±9.92)分]以及MBI评分[分别为(72.12±8.51)分和(65.89±8.7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上述疗效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rTMS刺激健侧皮质M1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rTMS)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确诊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74例进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hrTMS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hrTMS治疗组患者使用MagVenture R30型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刺激频率为20 Hz,1次/d,每次刺激20个序列,刺激的量为500脉冲;治疗持续6 d为一疗程,间隔1 d进行下一疗程;共计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使用不产生磁刺激的8字形伪线圈,治疗频率同上。2组患者治疗期间可按照疼痛需求[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口服塞来昔布0.2 g/次。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进行2组患者疗效评估及N100波幅记录,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N100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AS评分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N100波幅随时间延长不断升高。治疗后2周、4周时hrTMS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N100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平均每月头痛发生天数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癫痫发作、听力下降、头皮灼伤等不良反应,头晕、头部不适及耳鸣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疗程的hrTMS可以有效改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且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88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各44例。参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49~83(64.3±5.2)岁,应用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50~83(64.7±5.0)岁,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并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抑郁评分为(53.78±3.33)分、焦虑评分为(47.67±4.94)分,参照组分别为(57.46±4.29)分、(53.05±4.83)分,联合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参照组(t=4.495、5.165,均P<0.001)。治疗前,联合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为(7.78±1.3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7.67±6.94)分,参考组分别为(9.46±1.69)分、(58.05±7.83)分,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参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t=5.182、6.099,均P<0.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其心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抑郁症患者对脑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7例首次发病未用药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患者组选取左背外侧前额叶为刺激靶点,进行连续15 d的rTMS治疗,于基线和治疗第15天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评估抑郁症状,并采集2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基于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the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指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以及患者组治疗前后脑自发活动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组治疗后HAMD17评分与差异脑区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治疗后HAMD17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9.4±4.3)分与(21.1±6.0)分,t=10.24,P<0.01],HAMD17总分减分(11.7±3.6)分,缓解率40.74%,有效率74.07%。与对照组比,患者组治疗前左侧额上回ALFF值降低(t=-8.14,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ALFF值升高(t=5.79、6.24,均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枕中回ReHo值降低(t=-5.17、-6.11,P<0.001)。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组治疗后左侧额上回ALFF值升高(t=7.32,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ALFF值降低(t=-4.96、-5.14,均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枕中回ReHo值升高(t=4.25、4.19,均P<0.001)。患者组治疗后HAMD17总分与治疗后左侧额上回ALFF值呈显著负相关(r=-0.390,P=0.044)。结论rTMS治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左侧额中回在抑郁症患者脑自发活动异常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左侧额上回脑功能增强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发挥关键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DAS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VEGF分别为(7.98±1.14)μg/L、(168.78±10.28)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1.10)μg/L、(110.34±10.47)ng/L,观察组NSE为(7.57±1.1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6±1.30)μ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23.90、10.60,均P < 0.001)。观察组Frowen吞咽功能量表(Frowen)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HISS)评分分别为(2.47±1.16)分、(7.03±1.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5±1.10)分、(9.66±1.20)分(t=12.31、9.53,均P <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为(160.40±8.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74±8.10)分(χ2=4.57,P=0.03;t=7.25,P < 0.001)。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DAS,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显著,有一定的价值和创新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54例)和联合组(54例)。单一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绪、自杀意念、负性认知能力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5.19%,46/54)高于单一组(64.81%,35/54),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分值低,负性注意、负性解释、负性记忆分值低(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3/54)与单一组(12.96%,7/5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降低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改善负性认知,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4周后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均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982、5.130、5.232、4.829,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465、9.29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4%(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