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单侧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捐献单侧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受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年纳入本研究。将受分为0~5岁组(A组)及6~17岁组(B组),其中A组受体重≤50 kg,B组受体重≤70 kg。分析、受临床资料、受/移植肾存活情况、移植物功能及生长、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入组45例成人受,A组12例,B组33例。术后3年受/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6.9%)/(91.6%,93.9%)。术后1周B组受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A组,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余各随访时间点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移植物持续生长,1年时均达到成人水平。两组受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受蛋白发生率分别为(33.3%、6.1%),术后1年两组各1例仍存在蛋白尿,术后3年仅A组1例婴儿肾受存在蛋白尿。结论依据受体重选择合适的,儿童单侧肾移植可为成人尿毒症受提供良好的移植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成人受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脑死亡肾逆行机械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接受器官捐献肾移植受24例,所有的移植物都保存在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中。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12例采用逆行灌注的受作为逆行灌注组,对应顺行灌注肾移植受作为顺行灌注组。比较两组受术后肾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所有受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逆行灌注组肾灌注阻力指数在灌注过程中保持稳定。两组均无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发生;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行灌注组3例,顺行灌注组2例,P=0.62);两组在术后30 d内的24 h尿量、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均相似。逆行灌注组中阻力指数小于0.4的亚组肾功能在数值上优于阻力指数大于0.4的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机械灌注方法。

  • 标签: 肾移植 逆行灌注 顺行灌注
  • 简介:摘要人类呼吸道病毒(RSV)属于最近被定义的肺病毒科家族正肺病毒属。这是一种负单链RNA病毒,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流行,通常在温带气候的冬季和热带气候的雨季呈高峰。尽管会有区域差异,但该病毒的两种基因型(A型和B型)中的一种通常在一个季节中占主导,每年交替发生。RSV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原因,它对成人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响已经通过广泛使用多种多样的分子检测被阐明。在成年人中,RSV会产生多种临床症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和基础疾病的加重。在这里,我们讨论了关于成年人中与RSV相关疾病负担的最新证据,尤其是在那些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其他合并症的人。我们综述了当前的治疗和预防选择及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接受存在来源感染边缘、行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并出现移植肾急性细胞/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受的临床资料,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SPK的开展积累经验。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边缘供者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名毒蕈中毒脑死亡儿童肾移植,探讨毒蕈中毒脑死亡者能否成为潜在器官捐献及其捐献器官的评估办法。方法对毒蕈中毒潜在进行严格的临床病程观察、实验室及病理学评估。结果病变符合中毒性肝炎,器官获取时肾脏大体形态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评估大致正常,2只肾脏分配给2例成人受,肝脏弃用。经随访6个月,1例受术后顺利恢复,另1例受经过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后逐渐康复。结论当各项实验室生化指标正常、病理学检查未见禁忌,并且有充足的时间判断毒蕈中毒类型、观察各器官的损伤发展趋势以及等待毒素清除的情况下,毒蕈中毒脑死亡者有可能成为器官捐献

  • 标签: 毒蕈中毒 供者 肾移植 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素(syncytin)是一类由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所编码的膜糖蛋白,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素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并且迅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介绍素在母-胎界面中的生理功能,及素的相关调控因子和通路,总结其表达异常和不同病理妊娠的关系,探讨素是否可成为病理妊娠诊断的标志物之一。

  • 标签: 合胞素 生理功能 表达调控因子和通路 病理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中、受选择、获取和匹配的优化,能够让老年肝的使用达到最佳的效果。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81岁老年肝移植手术进行报道,为81岁女性,为脑死亡,受为21岁男性,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手术。结合文献讨论与年龄相关的边缘肝应用于临床肝移植时的初步经验。结果受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1天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1131 U/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846 U/L,术后均进行性下降,2周后均降至正常,术后第1天总胆红素(TBIL)56.4 μmol/L,第3天下降至22.1 μmol/L,但术后第5天开始升高,最高66.0 μmol/L,术后2个月左右降至正常。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AST、ALT、TBIL等指标均正常,甲胎蛋白进行性下降。结论对高龄进行仔细的评估,选择一些低风险的受,老年肝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肝移植 边缘供者 老年供肝
  • 简介:摘要呼吸道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与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在全球范围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遗憾的是,迄今尚没有安全有效的特异性防治措施。近年来,国际及国内对RSV的致病机制有了深入研究,通过对该领域的不断探索来寻求新的药物及疫苗靶点一直是研究热点。该文从RSV病毒颗粒形态与结构、病毒蛋白结构与功能、宿主免疫应答三个方面综述RSV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加深对RSV致病机制的认识,并为RSV感染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致病机制 免疫应答 药物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薄荷不同提取方法对呼吸道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的体外抑制作用及有效部位的抗病毒机制。方法采用细胞体外病毒感染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法检测薄荷的体外抗RSV作用。以体外抗RSV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为指标,对薄荷提取方法及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从而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并以最佳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用不同浓度的洗脱液进行洗脱,确定薄荷抗RSV的有效部位。以不同给药方式进行干预,探讨其抗病毒作用机制。结果薄荷水提醇沉后的上清液对RSV的抑制作用最强,TI值为37.58;HPD100树脂对上清液的分离纯化效果最佳,其中25%乙醇洗脱部位效果最佳,TI值为57.8。理化鉴别反应确定其有效物质为多酚类物质;有效部位与病毒混合后,再进行抗病毒实验效果最佳。结论薄荷水提醇沉上清液经HPD100吸附后,25%乙醇洗脱液的抗RSV作用最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薄荷 抗病毒药(中药) 提取法 大孔吸附树脂 治疗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对儿童活体肝移植的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814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中和受的临床资料。根据肝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将和受分为非脂肪变性肝组(n=733)和脂肪变性肝组(n=81),根据脂肪变性程度将脂肪变性肝组再分为轻度及中度脂肪变性两个亚组。非脂肪变性肝组中,男性307例,女性426例,中位年龄30岁(范围:18~57岁);受中男性351例,女性382例,中位年龄7个月(范围:4个月至14岁)。脂肪变性肝组中,男性41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1岁(范围:22~51岁);受中男性34例,女性47例,中位年龄8个月(范围:5个月至11岁)。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进行定期随访。分别使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中受和移植物生存曲线,并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脂肪变性肝组和非脂肪变性肝组受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结果两组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年龄、血型分布、体重、体重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肝组与非脂肪变性肝组比较,术后1、2、5 d及1个月时肝功能指标ALT、AST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但手术时间更长[(294±75)min比(264±81)min,t=3.149,P=0.002],术后胆瘘[3.7%(3/81)比0.5%(4/733),P=0.025]和切口延期愈合[7.4%(6/81)比2.0%(15/733),P=0.013]比例增加。两组受性别分布、年龄、血型分布、身高、体重及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肝组与非脂肪变性肝组相比,受术后2周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总胆红素的变化无差异(P值均>0.05),两组受累积生存率均为96.3%,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6.3%和95.5%(P值均>0.05),两组受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度与中度脂肪变性肝组相比,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均无差异(P值均>0.05),受累积生存率均为95.9%,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2)。结论轻中度脂肪变性肝应用于儿童活体肝移植时,手术时间延长,胆瘘、切口延期预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对术后总体恢复无明显影响,预后良好。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脂肪变性供肝 活体供者
  • 简介:摘要在肾来源极其短缺的情况下,扩大标准(ECD)肾移植数量不断上升,其效果不如标准肾移植且并发症较多,需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和"知情同意"的伦理准则。一是由于目前国际上对ECD评估暂无统一标准,需要伦理委员会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充分审查,避免ECD肾无原则滥用,以免受经济、身体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损害。二是ECD肾移植前应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但患者知晓后很可能拒绝,从而导致ECD肾移植无法开展。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联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拟定包含ECD肾相关内容、有较强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知情同意书统一使用,在尿毒症患者到移植中心初诊时即实施肾移植手术的知情告知,征求患者自由和充分的知情同意。

  • 标签: 肾移植 扩大标准供者 伦理 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留存肾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对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0月19日至2018年12月31日512例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左、右肾GFR,根据术前留存肾GFR结果,将分为GFR<45 ml/min组111例(其中12例留存肾GFR为35~40 ml/min),45 ml/min≤GFR<50 ml/min组91例和GFR≥50 ml/min组147例。评价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情况。结果根据随访情况,512例中163例因资料不完整排除,349例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0~20.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3年。所有随访均健康存活,术后无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生。三组术后高血压及尿蛋白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留存肾GFR<45 ml/min组相比,留存肾GFR≥50 ml/min组的血清肌酐水平在术后3d、1周、3个月、1年、3年、5年、10年均略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高,术后3d、1周、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年、5年、10年以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存肾GFR<45 ml/min组与留存肾45 ml/min≤GFR<50 ml/mi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0年以上的GFR(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肾移植术后长期安全性良好。对于术前总GFR≥80 ml/min的,留存肾GFR影响早期肾功能水平,留存肾GFR高的术后早期(3个月内)血肌酐水平较低、eGFR水平较高,但留存肾GFR水平不影响术后远期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肾移植 肾小球滤过率 供者
  • 简介:摘要本综述介绍了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报道有关影响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预后相关因素的文献,分别从肾获取类型及保存方法、相关因素、受相关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死亡肾移植预后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期为肾移植相关临床管理人员在移植前全面评估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肾获取及保存方式,综合评估相关状况,建立全面、系统的预后评估体系等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人类白细胞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症呼吸道病毒(RSV)肺炎患儿临床特点,为临床尽早识别RSV感染重症病例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入我院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重症RSV肺炎82例。(1)RSV感染高峰出现在1月至3月;(2)收入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年龄以<3个月的婴儿最多;(3)收入PICU的重症RSV肺炎病例合并的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混合感染以合并巨细胞病毒比例最高;(4)有创呼吸机支持、合并基础疾病PICU住院天数延长;(5)有创呼吸机支持、合并基础疾病出现肺外症状的比例增高;(6)有创呼吸机支持病例出现发热的比例高且体温峰值高,存在酸中毒和氧指数下降;(7)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两岁前都有较大可能发生重症RSV感染。结论重症RSV肺炎冬春季高发,主要见于<3个月的婴儿。年龄、基础疾病、合并感染、有创呼吸机支持是影响重症RSV肺炎预后的因素。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人呼吸道病毒(HRSV)是引起婴幼儿和老年人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均较高。疫苗是预防HRSV感染、传播、重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全球尚未有正式获批的HRSV预防性疫苗。本文对当前HRSV疫苗的研发进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概述不同类型HRSV预防性疫苗的设计路线并讨论在疫苗研发中面临的困难挑战,以期为我国HRSV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人 疫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症呼吸道病毒(RSV)肺炎患儿临床特点,为临床尽早识别RSV感染重症病例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入我院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重症RSV肺炎82例。(1)RSV感染高峰出现在1月至3月;(2)收入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年龄以<3个月的婴儿最多;(3)收入PICU的重症RSV肺炎病例合并的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混合感染以合并巨细胞病毒比例最高;(4)有创呼吸机支持、合并基础疾病PICU住院天数延长;(5)有创呼吸机支持、合并基础疾病出现肺外症状的比例增高;(6)有创呼吸机支持病例出现发热的比例高且体温峰值高,存在酸中毒和氧指数下降;(7)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两岁前都有较大可能发生重症RSV感染。结论重症RSV肺炎冬春季高发,主要见于<3个月的婴儿。年龄、基础疾病、合并感染、有创呼吸机支持是影响重症RSV肺炎预后的因素。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呼吸道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纤毛支气管上皮细胞,RSV融合蛋白和附着糖蛋白在介导病毒入侵感染中起重要作用,也是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靶点。本文就RSV与其靶细胞结合的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RSV治疗药物靶点的选择及病毒的组织嗜性。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支气管上皮细胞 细胞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槲皮素体外抗呼吸道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作用,为新型抗呼吸道病毒中药开发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确定槲皮素的最大工作浓度,采用病毒滴度TCID50检测法、细胞毒性检测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槲皮素体外对RSV的增殖、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抑制效果。采用RNA干扰敲低HSP70表达水平,检测病毒的生长曲线。结果槲皮素对Vero细胞的毒性呈现明显的梯度依赖效应,最大无毒浓度为25 μM,且12 μM的槲皮素浓度下,细胞上清中病毒滴度抑制率达60%;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的细胞中病毒F蛋白受到显著抑制;qPCR对细胞中RSV G蛋白的转录本的检测结果表明槲皮素使病毒G蛋白的转录效率下降了85%以上。敲低HSP70的表达水平后,病毒的滴度下降了两个数量级。结论槲皮素体外对RSV-A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且可能是通过抑制其特异性底物HSP70实现的。

  • 标签: 槲皮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病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子宫移植潜在与受的调查研究,探讨筛选子宫移植潜在受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对象为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2例完全性子宫性不孕症(absolute uterine factor infertility,AUFI)患者。按照临床需求和既往研究制定8个方面的调查内容,对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之间通过门诊或电话咨询子宫移植临床试验的人群发放登记表。收集信息后,录入系统并处理数据。结果数据有效的人群数量为84例,其中有子宫的受的人群数量为37例。潜在受的平均年龄为26.0岁(18~47岁)。在潜在受中,有76例(90.5%)患有先天性AUFI,8例(9.5%)为获得性AUFI。对可提供子宫的潜在进行调查,潜在的平均年龄为47.5岁(32~64岁),处于绝经或围绝经期状态的比例为56.8%。结论目前在国内具备开展子宫移植临床试验的需求和基础,但器官捐献人群储备和术前筛查预备存在固有缺陷,如年龄偏大、参与主客观因素制约等。子宫移植临床试验术前筛查需要针对性扩大筛查范围、延长筛查时间、普及筛查知识,以提高试验成功率。

  • 标签: 子宫移植 供者 受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重≤15 kg与体重>15 kg的儿童儿童受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实施的156例儿童单肾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儿童体重大小分为两组,体重≤15 kg的儿童对应单儿童受为小肾组,体重>15 kg的儿童对应的单儿童受为大肾组。小肾组89例,大肾组67例,肾分别源于46例体重≤15 kg和48例体重>15 kg的儿童。小肾组与大肾组的年龄[1.00(0.02~4.00)岁与10.00(3.00~18.00)岁]、体重[10.0(3.4~15.0)kg与35.0(16.2~56)kg]、身高[76(50~113)cm与144(67~172)cm]、肾小球滤过率[(31.50±7.46)ml/min与(36.79±7.00)ml/min]、肾长径[(5.91±0.48)cm与(8.71±1.8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性别、冷/热缺血时间、死亡原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与大肾组受年龄[(11.28±3.89)岁与(13.86±3.56)岁]、身高[(130.02±28.56)cm与(143.97±16.59)cm]、体重[(31.83±10.45)kg与(35.13±9.1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术前血清肌酐水平[(822.65±135.04)μmol/L与(777.31±165.40)μmol/L]、HLA错配位点[(3.4±1.4)个与(3.2±1.3)个]、原发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受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患儿及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小肾组与大肾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肾功能延迟恢复[5.6%(5/89)与7.5%(5/67),P=0.89]、移植肾血管栓塞[3.4%(3/89)与0,P=0.35]和急性排斥反应[2.2%(2/89)与4.3%(3/67),P=0.7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0(3~74)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6.6%(86/89)、91.0%(81/89)、91.0%(81/89),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1%(82/89)、86.5%(77/89)、84.2%(75/89);大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2(4~89)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5.5%(64/67)、94.0%(63/67)、91.0%(61/67),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5%(62/67)、83.6%(56/67) 、83.6%(56/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和大肾组术后移植肾均快速生长,1年后移植肾长径[(9.63±0.31)cm与(9.75±0.7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15 kg儿童儿童受肾移植效果与体重>15 kg儿童单肾移植效果相当,可在临床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体重 儿童供者 器官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