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56岁男性患者因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给予甲泼尼龙500 mg/d静脉滴注(3 d后改为泼尼松40 mg/d口服),并口服碳酸钙、骨化三醇、阿仑膦酸钠和艾司奥美拉唑镁肠片预防激素相关不良反应。患者既往肾功能正常,服药1个月后肾功能持续下降。至服药3个月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最低为33.1 ml/(min·1.73 m2)。经尿常规和肾脏彩色超声检查除外肾病和尿路梗阻性疾病,考虑艾司奥美拉唑镁肠片导致肾损伤可能性大。将该药换为法莫替丁,其他药物继续使用。9 d后,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出院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74.0 ml/(min·1.73 m2)。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艾司奥美拉唑 肾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Percheron动脉(artery of Percheron,AOP)是丘脑旁正中动脉的一种变异类型,其闭塞所导致的丘脑梗死占所有丘脑梗死的4%~18%。双侧丘脑梗死是后循环梗死中比较罕见的一种表现,仅占所有后循环梗死的11%。而青年卒中病因与老年人有所差异而且更为复杂。本文报道2021年7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青年双侧丘脑梗死并结合多模式影像给予静脉栓治疗,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病例特点分析。

  • 标签: 丘脑 脑梗死 Percheron动脉 青年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栓与介入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静脉栓治疗,观察组38例采取介入栓治疗。治疗后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介入栓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栓效果,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炎性反应,明显优于静脉栓治疗。

  • 标签: 介入溶栓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纤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经动脉栓后效果不佳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起病5 h之内经动脉栓治疗1 d后效果不佳的CRAO 19例(19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且在动脉栓之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均采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入尿激酶3 000 U/kg静脉滴注进行纤,2次/d,间隔期8~10 h,注射5 d后再进行检查。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视力及视野等。结果FFA显示:静脉纤前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为(29.9±5.9)s,纤后缩短至(21.3±4.9)s (t=26.13,P=0.032)。纤前视网膜动脉循环时间为(13.1±2.1)s,纤后缩短为(7.2±2.4)s (t=25.31,P=0.018)。静脉纤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92±0.05,纤后升至0.76±0.03(t=9.68,P=0.012)。纤前视野缺损小于30%者占15.79%(3/19),纤后升至63.16%(12/19)(P=0.021)。结论动脉栓后效果不佳的CRAO患者再行静脉滴注纤可进一步提升视力、缩短视网膜循环时间及改善视野。

  • 标签: 阻塞,动脉,中央,视网膜 纤溶,静脉 溶栓,动脉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液晶显示器的特点为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因此,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测控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用于各种仪器以及显示设备之中,成为连接人和机器之间的重要工具。本文笔者介绍了液晶显示器及其原理,并分析了微控技术的接口及其相对应的抗干扰措施,希望能够提供参考。

  • 标签: 液晶显示器 接口技术 抗干扰措施
  • 简介:摘要注射脂近年来成为局部减脂的一项新选择。目前,FDA批准的注射用脂药物仅有ATX-101,其主要成分为脱氧胆酸钠、磷脂酰胆碱。然而由于对该制剂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仍缺少了解,脂针在临床导致了局部不适、疼痛和肿胀、淤斑和血肿、下颌缘神经损伤、肉芽肿和硬结、毛发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该文旨在对注射脂类药物的起源、作用机制、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及其适应证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解作用 脱氧胆酸 磷脂酰胆碱类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栓与瑞替普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栓治疗,观察组使用瑞替普酶栓治疗,栓后,通过心电图、心率变化、心肌酶及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的再通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再通时间及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记录出血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栓后1、6、12 h的再通率[37.78%(17/45)、62.22%(28/45)、84.44%(38/45)]均高于对照组[15.56%(7/45)、37.78%(17/45)、64.44%(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0.77±0.14)h]短于对照组[(1.36±0.20)h],且CK[(1 657.22±334.52)U/L]与CK-MB[(196.65±26.51)U/L]峰值低于对照组[(2 756.29±425.71)、(430.78±37.6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病死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栓起效快,安全性高,有利于促进梗死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CK与CK-MB峰值,且出血与MACE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尿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 再通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栓治疗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2例青年脑卒中(年龄≤45岁)患者,入院后均接受rt-PA治疗,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02例患者均完成90 d临床随访,其中预后良好组55例,占53.92%(55/102);预后不良组47例,占46.08%(47/102)。2组文化程度、栓前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栓前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栓前NIHSS评分是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青年卒中患者预后不良与文化程度较低,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尿酸水平较高,有家族遗传,栓前NIHSS评分较高有关系,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及早采取针对性对策,最大限度改善青年卒中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预后 卒中,青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是一类新的治疗药物,通过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全身抗肿瘤免疫的双重作用机制实现抗肿瘤效果。OVs优先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调节肿瘤的微环境,肿瘤细胞的裂解会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从而触发先天和适应性免疫,介导局部和全身性的肿瘤免疫根除。此外,OVs可以被工程化以优化肿瘤选择性和增强免疫刺激,并且易与其他药物组合。OVs的有效性已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明,FDA批准了美国首个OV(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尽管目前OVs用于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OVs的功能以及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探讨了OVs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总结了OVs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并对OV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癌症药物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做了展望。

  • 标签: 溶瘤病毒 抗肿瘤免疫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110例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分层、栓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10例肺栓塞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症状体征、血压、血气分析、出凝血、影像学)。纳入标准:符合高危、中高危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中低危及低危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依据入院时危险分层、出院时预后分组,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临床特征、血气分析、出凝血、出血并发症的组间差异,分析栓后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110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61例,年龄(65±16)岁。高危组12例,中高危组98例,高危组呼吸频率更快,血压、栓前PO2、SaO2更低(P<0.05)。109例患者予静脉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栓治疗,70例采用50 mg,39例采用100 mg。1例因阴道活动性出血,直接介入局部栓;另有5例行介入治疗,为栓后症状缓解不佳,行补救性介入治疗。存活102例,死亡8例(7.3%),其中高危组死亡3例(25.0%),中高危组死亡5例(5.1%);死亡组年龄高于存活组,心率、呼吸更快,栓前PO2、栓后PCO2更低。共发生22例栓相关出血,18例为轻微出血,4例为中重度出血,分别是脑出血、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rtPA 50 mg组出血13例/70例,rtPA100 mg组出血9例/39例,低剂量组出血比例显著较低(P<0.05)。结论栓治疗是急性高危PE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中高危PE栓疗效确定,中重度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 标签: 肺栓塞 急性 危险分层 溶栓
  • 简介:摘要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目前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对某些癌症效果不佳,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兴起,瘤病毒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药物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其他抗肿瘤药物效果等多种功能,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小、能抗多种类型肿瘤等优势。此文综述瘤病毒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前景与挑战等。

  • 标签: 肿瘤 溶瘤病毒 免疫疗法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胰腺癌预后较差,被称为"癌中之王"。目前,其治疗手段多样,从最初闻名世界的Whipple术,到联合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再到新兴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但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十年来,胰腺癌的总体生存率未有明显改善。随着对肿瘤免疫的深入研究,肿瘤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焦点。而瘤病毒疗法作为一种新颖的免疫治疗理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正在逐渐被学者接受。瘤病毒可以特异性地感染并裂解肿瘤细胞,不仅可依靠自身复制直接裂解肿瘤细胞,还能通过裂解肿瘤细胞释放免疫分子和肿瘤抗原,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人体对肿瘤的免疫杀伤作用。此外,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使瘤病毒表达丰富的外源性目的基因,进一步可加强瘤病毒的抗肿瘤效应。由于胰腺癌微环境的复杂性,瘤病毒单一疗法效果有限,联合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相对于其他肿瘤免疫疗法,瘤病毒疗法具有杀伤效率高、靶向性好、不良反应小、多种杀伤肿瘤途径避免耐药性和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有望成为理想的肿瘤治疗新方法。笔者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对瘤病毒疗法的发展、相关瘤病毒的治疗机制及其在胰腺癌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溶瘤病毒 基因编辑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1例44岁男性患者因患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2次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均在次日出现双侧颌下腺明显肿大。查体发现患者局部皮肤颜色和温度无异常,无明显压痛,口腔内黏膜完整,颌下腺导管口未见红肿。超声检查示双侧颌下腺弥漫性肿大,可探及周围淋巴结及双侧颈部淋巴结。首次发生颌下腺肿大时,未意识到与药物有关,未给予停药及特殊处理,患者颌下腺肿大于2 d后自行消退。第2次住院用药后患者又出现双侧颌下腺肿大,因患者既往多次住院均使用过门冬氨酸鸟氨酸,未出现颌下腺肿大,故考虑患者的颌下腺肿大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关。停用该药,继续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1 d后患者颌下腺肿大完全消退。

  • 标签: 谷胱甘肽 颌下腺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1例32岁男性乳腺增生患者自行口服乳癖舒片(5片、3次/d)约2年,因治疗效果不佳,医嘱加用小金胶囊7粒口服、2次/d。单用乳癖舒片期间患者肝功能正常。2药并用50 d后,患者出现尿黄、皮肤黄染伴瘙痒。12 d后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 06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62 U/L,总胆红素(TBil)106.9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84.6 μmol/L及碱性磷酸酶(ALP)175 U/L。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重度),考虑与小金胶囊有关。停用上述两种药物,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注射用腺苷蛋氨酸保肝治疗。12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163 U/L,AST 52 U/L,ALP 142 U/L,TBil 36.1 μmol/L,DBil 21.7 μmol/L。此后患者再次自行服用上述药物,20 d后上述症状与肝功能异常复现。停用小金胶囊,予抗炎保肝治疗,23 d后,肝功能检测结果示ALT 25 U/L,AST 19 U/L,ALP 76 U/L,TBil 14.3 μmol/L,DBil 3.6 μmol/L。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小金胶囊
  • 简介:摘要1例62岁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1次/周(早餐前30 min饮足量水顿服,服用时及服用后均保持立位)。用药3次后出现吞咽时胸骨后刺痛,偶有反酸及上腹部隐痛。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20~37 cm处可见多发浅溃疡,表面覆黄白苔。考虑为食管炎,可能与阿仑膦酸钠有关。停用该药,给予抑酸、修复黏膜和适当补液治疗,并予全流食。2 d后胸骨后刺痛减轻;7 d后胸骨后刺痛较前明显减轻,反酸及上腹部隐痛消失;1个月后吞咽时胸骨后刺痛消失。

  • 标签: 溃疡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阿仑膦酸
  • 简介:摘要1例54岁女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接受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 440 ml静脉滴注、1次/d,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其他治疗包括维持血压和控制心率的药物、镇痛剂、10%氯化钾注射液等。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51 U/L、总胆红素(TBil)8.3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29 U/L。肠外营养治疗第8天实验室检查示ALT 343 U/L、AST 357 U/L、γ-GT 343 U/L、TBil 21.4 μmol/L、ALP 376 U/L,考虑为肠外营养导致的肝损伤。停止肠外营养,继续其他治疗,并予谷胱甘肽联合二氯醋酸二乙胺进行保肝治疗。停止肠外营养8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42 U/L、AST 29 U/L、γ-GT 55 U/L、TBil 8.4 μmol/L、ALP 107 U/L。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脂肪乳剂 静脉注射用 化学性和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1例55岁男性肝复杂泡型包虫病患者有痛风病史4年余,入院等待远程会诊结果和准备接受择期右半肝切除术时,出现双足肿胀、皮温高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尿酸530 μmol/L,风湿因子阴性,考虑痛风急性发作。给予秋水仙碱0.5 mg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10 h,患者出现尿失禁。考虑尿失禁可能与秋水仙碱有关,立即停用该药。停药24 h后尿失禁症状消失。患者自行再次服用秋水仙碱后尿失禁症状复现,再次停用该药后未再出现尿失禁。

  • 标签: 秋水仙碱 抗痛风药 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