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湿疗法治疗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但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国皮炎湿疹领域部分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患者的特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本共识,涉及湿疗法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方法、疗效与安全性、特殊人群以及家庭湿疗法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治疗 临床方案 湿包疗法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包裹性腹膜硬化(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EPS)是长期腹膜透析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目前EPS主要依据潜在风险患者的临床表现、腹膜功能改变和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确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晚期。EPS的治疗包括停止腹膜透析、腹腔灌洗、营养支持、药物和手术等,但晚期患者疗效不佳。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可有效阻止EPS的病情发展。因此,本文就EP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关注EPS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 标签: 腹膜透析 诊断 预防 包裹性腹膜硬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拔罐疗法应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痰湿体质调理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8—11月在南宁市北湖南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5个社区选取120例社区痰湿质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予社区常规中医体质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拔罐疗法干预,评价2组干预前和干预1、2、3个月后中医痰湿体质量表得分、中医痰湿体质总分减分率、中医痰湿体质转化率、血压、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变化。结果干预组51例,对照组57例完成研究。2组中医痰湿体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除腹部肥大外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450~94.995,P<0.05);干预组中医痰湿体质总分减分率0.17 ± 0.10,高于对照组的0.12 ± 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73,P<0.05);中医痰湿体质转化情况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中医痰湿体质转化率为47.1%(24/51),高于对照组的33.3%(19/57)。收缩压在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为(135.10 ± 2.64)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38.88 ± 2.4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6.586,P<0.05);舒张压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为(80.75 ± 3.03) mmHg,低于对照组的(78.14 ± 3.4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6.758,P<0.05)。结论在社区常规中医体质护理基础上增加拔罐疗法干预对降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痰湿体质得分,促进痰湿体质转化,降低血压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社区中医体质护理,值得社区推广。

  • 标签: 拔罐疗法 痰湿质 高血压 中医体质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拔罐疗法应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痰湿体质调理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8—11月在南宁市北湖南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5个社区选取120例社区痰湿质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予社区常规中医体质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拔罐疗法干预,评价2组干预前和干预1、2、3个月后中医痰湿体质量表得分、中医痰湿体质总分减分率、中医痰湿体质转化率、血压、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变化。结果干预组51例,对照组57例完成研究。2组中医痰湿体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除腹部肥大外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450~94.995,P<0.05);干预组中医痰湿体质总分减分率0.17 ± 0.10,高于对照组的0.12 ± 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73,P<0.05);中医痰湿体质转化情况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中医痰湿体质转化率为47.1%(24/51),高于对照组的33.3%(19/57)。收缩压在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为(135.10 ± 2.64)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38.88 ± 2.4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6.586,P<0.05);舒张压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为(80.75 ± 3.03) mmHg,低于对照组的(78.14 ± 3.4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6.758,P<0.05)。结论在社区常规中医体质护理基础上增加拔罐疗法干预对降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痰湿体质得分,促进痰湿体质转化,降低血压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社区中医体质护理,值得社区推广。

  • 标签: 拔罐疗法 痰湿质 高血压 中医体质调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道湿疗法用于婴幼儿百日咳痉咳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百日咳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气道湿化治疗。评价患儿百日咳临床疗效水平,记录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周期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观察百日咳相关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76.7%)(χ2=5.82,P=0.016);研究组患儿痉挛性咳嗽消失时间、发绀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3.10±0.67)d、(1.53±0.68)d、(4.27±0.58)d和(11.57±0.7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4.23±1.99)d、(2.67±1.77)d、(5.63±2.38)d和(13.33±2.40)d](t=2.93、3.27、3.04、3.86,P=0.005、0.002、0.003、P < 0.001)。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呼吸频率(RR)(21.83±1.15)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24.23±3.12)次/min,而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TP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10.70±0.81)mL/kg、(41.60±1.57)%和(42.89±1.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78±1.34)mL/kg、(39.18±3.37)%和(40.20±3.05)%](t=3.94、3.21、3.56、4.36,P=0.002、P < 0.001、P=0.001、P < 0.001)。研究组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62.44±2.96)ng/L、(46.59±1.96)ng/L和(54.63±3.27)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79.86±3.30)ng/L、(58.20±2.10)ng/L和(63.31±3.86)ng/L](t=21.53、22.13、9.38,均P < 0.001)。研究组患儿百日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6.7%)(χ2=4.71,P=0.030)。结论气道湿化治疗可缩短百日咳患儿痉咳期症状改善周期,提高临床疗效,增强肺通气功能,减轻呼吸道炎性反应,降低百日咳相关并发症风险。

  • 标签: 百日咳 气道湿化疗法 潮气量 细胞因子类 并发症 婴幼儿
  • 简介:摘要胰腺包裹性坏死(WON)可发生在坏死性胰腺炎的晚期。近年来WON的微创治疗技术逐渐得到发展和应用,主要包括经皮穿刺导管引流术、视频辅助腹腔镜下清创术、内镜超声引导的透壁引流术和内镜下坏死组织清创术。外科及内镜对于WON均开展升阶梯治疗模式。内镜升阶梯治疗更具优势,但对于复杂性WON有局限性,仍应考虑多学科联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胰腺炎 胰腺包裹性坏死 微创治疗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拔罐疗法配合健脾化痰中药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痰湿型PCO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资生苍附导痰汤治疗,观察组拔罐疗法配合资生苍附导痰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有效率、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抗缪勒管激素(AMH)及排卵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 (27/30)比66.67% (20/30),P<0.05]。观察组AMH水平、WHR、BMI均较对照组低[(2.28±1.34)ng/ml比(4.32±4.59)ng/ml、(0.85±0.04)%比(0.90±0.05)%、(21.18±2.54)kg/m2比(23.88±2.72)kg/m2,均P<0.05]。观察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93.33% (28/30)比70.00% (21/30),P<0.05]。结论拔罐疗法配合资生苍附导痰汤治疗痰湿型PCOS效果确切。

  • 标签: 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健脾化痰 拔罐疗法 资生苍附导痰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脾化浊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T2DM并发DN痰湿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2018年6月-2020年6月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72例T2DM并发DN痰湿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在糖尿病宣教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化浊方。2组均连续治疗4周。2组均采用酶法检测空腹血糖,采用HPLC法检测HbA1c,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BUN、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Ⅲ型前胶原肽(procollagen Ⅲ, 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 Ⅳ-c)浓度。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31/36)、对照组为58.3%(21/36)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P=0.009)。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2 hPG、HbAIc、FINS水平及HOMA-IR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12、3.047、3.408、2.800、2.870,P值均<0.05);血浆LN、PCⅢ、Ⅳ-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612、1.864、2.046,P值均<0.05) ;SCr、UAER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864、3.286,P值均<0.05)。结论健脾化浊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降低T2DM并发DN痰湿证患者的血糖及肾纤维化相关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肾病 痰湿证 健脾化浊方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且确诊为EPC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绝经后老年女性。2例患者超声表现为囊实性团块。病理检查均表现为界限清楚、有厚的纤维包膜所包围的囊性病灶,囊内以纤细的乳头状结构为主,中央为缺乏肌上皮的纤细纤维血管轴心。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阳性。乳头轴心及周缘肌上皮细胞p63、Calponin、CK5/6缺失。肿瘤细胞Ki-67阳性指数为10%~30%。1例患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2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分别随访59、9、8个月,无复发。结论EPC为罕见的特殊类型浸润癌,影像学及体征不典型,确诊主要依赖于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 标签: 乳腺肿瘤 包裹性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男性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2021年5月收治的1例EPC老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71岁老年男性,乳腺彩色超声表现为左乳囊实性包块,行左乳房单纯切除术+左腋窝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肿物病理检查表现为切面呈囊腔的病灶,囊壁内可见浸润性癌灶,囊腔内可见乳头状结构,其周围肌上皮细胞完全缺失。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CK5/6阴性,P63肌上皮缺失,Calponin肌上皮缺失,Ki-67活跃期阳性指数约2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左腋窝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未见癌转移。术后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0 mg,2次/d,随访6个月,未见肿物复发。结论男性EPC为罕见的惰性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特征无明显特异性,需完整切除肿物,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无论是否伴有浸润,其远期预后都相对较好。

  • 标签: 乳腺肿瘤,男性 包裹性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大汗腺分化是一种少见肿瘤,同时具有包裹性乳头状癌的组织学结构和大汗腺分化的上皮特点,由于此类肿瘤罕见,缺乏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及临床病理资料的积累,2019版WHO乳腺肿瘤分类暂时未将其明确列入分类。该文报道1例49岁女性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大汗腺分化,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临床病理特点,以建立针对此类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临床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诊断为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5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总结其诊断学特征。结果EP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4~70岁,均因乳房肿块首诊,其中1例乳头溢液,1例乳腺疼痛;肿块最大径1.0~4.0 cm,质地韧、偏硬,表面尚光滑,活动尚可,皮肤无红肿,无酒窝征及橘皮征,腋窝无淋巴结转移。乳腺超声提示肿块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囊实性肿物;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肿块为边界清晰、囊性液体包裹的宽基底、形态不规则的高信号实性肿物。EPC病理学肉眼观察为质脆、类圆形突起的囊实性结节;镜下表现为一层厚纤维包膜围绕的乳头状增生病变,呈蓬乱分枝乳头状结构,管腔均未见肌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阳性,4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1例Her-2阳性,Ki-67%<5%,CK5/6及p63肌上皮染色呈阴性;5例均为Lunimal A型。4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乳腺癌保乳术,均无淋巴结转移。结论EPC好发于老年女性,多因乳房肿块首诊,镜下呈厚纤维包膜围绕的蓬乱分枝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病变周缘肌上皮明显减少甚至缺如,是该病重要的临床诊断学特征。

  • 标签: 乳腺肿瘤 包裹性乳头状癌 囊内乳头状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引起的纤维性包裹结节的临床病理特点、形成原因、鉴别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4例宫内节育器引起的纤维性包裹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病理检查大体观及镜下特点、免疫组化结果、治疗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另12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例患者均为绝经后妇女,且有久置宫内节育器病史,有阴道流血或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1例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另3例行宫腔镜结节摘除术。结节灰白色质硬,分层状,镜下多为层状透明变性的纤维组织,细胞结构不明显,可见钙化;有1例区域见星芒状或梭形成纤维细胞。4例免疫组化染色波形蛋白均阳性。结论宫内节育器引起的纤维性包裹结节罕见,表现为宫腔内光滑的结节包裹着宫内节育器,切面分层状,镜下多为层状透明变性的纤维组织。绝经后妇女应适时取出宫内节育器,避免结节形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宋兴教授认为湿邪为病为害最广,甚至百病皆由湿作祟,认为湿邪闭郁为当今诸多顽疾、疑难疾病之因。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湿病中以湿闭病证最为难治,湿邪壅闭难解,日久变生重病大病。提出治湿立足于中焦脾胃,兼顾上焦肺、下焦肾的功能,恢复机体自身所具有的祛湿功能,同时注重辨证调护,医养结合,杜绝生湿之内外根源。附举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 标签: 湿淫证候 内湿证 祛湿法 辨证论治 宋兴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1例56岁男性患者因皮肤瘙痒、皮疹,自购湿毒清胶囊1.5 g、3次/d口服。7 d后患者出现尿黄、腹胀及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87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 502 U/L,碱性磷酸酶(ALP)222 U/L,总胆红素(TBil)260.6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87.7 μmol/L。经肝炎病毒学检测、自身抗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肝内外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湿毒清胶囊导致的肝损伤。停用该药,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舒肝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8 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ALT 56 U/L,AST 65 U/L,TBil 68.9 μmol/L,DBil 51.5 μmol/L。考虑肝损伤的发生与湿毒清胶囊中的白鲜皮成分有关。

  • 标签: 化学性和药物性肝损伤 中草药 白鲜属 湿毒清胶囊
  • 简介:摘要经典森田疗法在医学理论与操作上,已经贯穿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观与诊疗行为。但百年来对森田疗法的研究逐渐受到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也极大地影响了森田疗法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进一步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挖掘森田疗法的实质,并对其理论和操作加以创新势在必行。笔者在经典森田疗法的基础上,倡导诊疗思维与行为变革,推行中国式森田疗法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对"病感"理论的新认识,对"顺其自然"的新解释,及神经质所致病感心理疗法,改变应对方式心理疗法和心理平衡疗法,进一步凸显森田疗法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科学性。

  • 标签: 森田疗法 实质 创新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及其附件的发展,内镜下支架引流已经成为胰腺包裹性坏死的首选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几年对内镜超声引流术治疗胰腺包裹性坏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支架 胰腺包裹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主动脉根部袖状包裹技术在改良Bentall手术中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23例患者行改良Bentall手术,加用残余瘤壁袖状包裹主动脉根部,即袖状包裹技术,以预防和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渗血。其中男21例(91.30%),女2例(8.70%);年龄22~72岁,平均(50.96±13.23)岁。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的胸腔引流量、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出院后近期随访结果。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体外循环114~275 min,平均(157.74±39.85)min;主动脉阻断84~212 min,平均(122.61±30.2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7.87~20.33 h,平均(11.65±3.08)h;术后ICU时间15.18~184.77 h,平均(81.43±45.88)h;术后住院6~15天,平均(8.73±2.80)天。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200~670 ml,平均(336.82±117.65)ml。随访19~30个月,平均(23.17±3.17)个月,无随访死亡,无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相关并发症。患者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出院前较术前明显缩小[(49.78±6.21)mm对(58.78±10.54)mm,P<0.05],随访期间较术后出院前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87±4.63)mm对(49.78±6.21)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出院前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7±0.07对0.59±0.05,P>0.05),随访期间较术前和出院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62±0.04对0.57±0.07,P<0.05)。结论主动脉根部残余瘤壁袖状包裹技术用于改良Bentall手术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可能会有效预防和减少根部渗血和小的出血。

  • 标签: 改良Bentall手术 外科 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