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型颈椎病患者选用棍点理筋手法配合练功治疗的价值。方法遴选东莞市中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其中男/女=18/12,年龄50~62岁,选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30例,其中男/女=17/13,年龄50~63岁,选用棍点理筋手法+练功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颈椎活动度、复发率。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指标: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疼痛程度[(2.06±0.45)分、(1.51±0.42)分]、功能障碍指数[(30.74±7.56)分、(22.94±5.62)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观察组复发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0.00%(6/3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棍点理筋手法配合练功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改善其颈椎活动度及临床症状,亦可降低疼痛程度,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擀筋棍刮痧在改善寒湿痹阻所致腰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寒湿痹阻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发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腰痛病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擀筋棍刮痧进行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3 d、干预后7 d、干预后14 d为结点,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发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腰痛病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腰部疼痛及压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后观察组患者压痛及腰部疼痛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擀筋棍刮痧能够有效缓解寒湿痹阻所致腰痛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理筋推拿结合脊柱平衡训练(主动康复训练)治疗腰椎失稳症(L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腰椎失稳症患者86例,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理筋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结合脊柱平衡训练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JOA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为(27.19±1.83)分,高于对照组(19.27±0.92)分,VAS评分为(1.43±0.49)分,低于对照组(3.57±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理筋推拿结合脊柱平衡训练治疗腰椎失稳症(LIS)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康复医学科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炉拨筋循经疗法在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干预研究,研究对象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产科2021年1月至12月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100例。将1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6.56±4.25)岁,剖宫产术后常规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腹部及穴位按摩等;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7.21±3.26)岁,除穴位按摩,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红炉拨筋罐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下肢段行循经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肛门排气前的腹胀情况。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1.10±2.35)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8.36±3.25)h、首次排便时间为(59.48±7.65)h、腹胀发生率为78%(39/50),研究组分别为(15.25±1.52)h、(17.26±2.65)h、(46.69±6.52)h、62%(31/50),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82、P<0.001,t=18.717、P<0.001,t=8.998、P<0.001,Z=-2.608、P=0.009)。结论红炉拨筋循经疗法能够有效缩短产妇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筋针疗法联合高压氧(HBO)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68例军事训练导致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筋针疗法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筋针疗法联合HBO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ROM)无线测试仪测量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肩关节ROM,评定治疗前后ROM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内旋、外旋、外展、后伸、前屈的RO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疗法联合HBO治疗肩关节损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中医疗法对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160例归为对照组(开展小针刀治疗),余下160例归为观察组(开展棍针治疗)。对照组男89例、女71例,年龄(53.25±6.78)岁;观察组男92例、女68例,年龄(53.40±6.20)岁。比较两组治疗后眩晕改善有效率与治疗前后颈肩部及头部疼痛评分和上肢麻木评分情况。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行配对t检验。结果对照组的眩晕改善有效率为98.13%(157/160),高于观察组80.63%(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肩部及头部疼痛评分分别为(1.48±0.38)分、(0.82±0.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98±0.40)分、(1.58±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颈源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上肢麻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颈源性眩晕患者治疗后上肢麻木评分分别为(1.90±0.58)分、(1.94±0.52)分,均低于治疗前(5.40±1.35)分、(5.32±1.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源性眩晕患者采取棍针治疗对颈肩部疼痛和头痛症状有良好疗效,小针刀治疗对于眩晕症状有良好疗效,2种疗法均能改善上肢麻木症状,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筋针运动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僵硬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僵硬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局部热敷、经皮神经电刺激及牵伸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关节松动术治疗前辅以筋针运动疗法,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度(ROM),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肩痛和残疾指数(SPADI)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SPA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ROM[前屈(134.92±19.7)°、外展(132.56±29.35)°、外旋(55.20±18.95)°]、疼痛VAS评分[(1.60±0.58)分]及SPADI评分[(疼痛评分为(20.96±9.81)%,功能障碍评分为(20.43±13.69)%,总分为(20.64±11.08)%]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筋针运动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僵硬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疼痛,增加肩关节ROM,改善肩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筋解挛汤熏洗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治疗脑卒中后手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手痉挛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舒筋解挛汤熏洗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改良Ashwon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nh Scale, MAS)进行手痉挛分级评定,采用肌电诱发仪记录正中神经F波出现次数、平均波幅、最短潜伏期;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手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生活能力,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8.5%(46/52)、对照组为65.4%(34/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0,P=0.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F波出现次数[(15.11±2.06)次比(16.72±1.95)次,t=4.093]、平均波幅[(0.52±0.04)mV比(0.59±0.05)mV,t=7.883]及最短潜伏期[(24.37±2.85)ms比(25.88±2.43)ms,t=2.907]均低于对照组(P<0.01);Fugl-Meyer手功能评分[(6.51±1.45)分比(5.09±1.22)分,t=5.404]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60.87±5.16)分比(56.54±4.25)分,t=4.671]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MAS分级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Z=8.410,P=0.004)。结论舒筋解挛汤熏洗联合平衡舒筋手法可改善脑卒中后手痉挛患者的神经肌肉传导,有助于手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针刺疗法和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64例CE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痛点针刺治疗组(A组)和外周神经阻滞治疗组(B组),每组32例。A组行MTrPs针刺疗法治疗,B组行外周神经阻滞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周期结束后(以下简称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颈部关节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同时记录住院期间补救药物使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RS、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CROM较治疗前增加(P<0.05)。A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NRS、NDI评分较B组降低(P<0.05),CROM较B组增高(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补救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rPs针刺疗法和外周神经阻滞均能显著缓解CEH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部活动度和生活质量。MTrPs针刺疗法1个月后临床疗效优于外周神经阻滞治疗。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造患者或异体来源的T细胞,使其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并输注入患者体内后,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抗原,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然而由于部分肿瘤细胞存在抗原逃逸,或是肿瘤相关抗原(TAA)表达水平和分布均存在异质性,使CAR-T细胞功效降低,进而导致疾病复发。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双靶点CAR-T免疫疗法可以提高CAR-T免疫疗法的有效性。近年,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拟就双靶点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最新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CAR-T免疫疗法的改进及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探索更优的CAR-T免疫疗法。
简介:摘要经典森田疗法在医学理论与操作上,已经贯穿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观与诊疗行为。但百年来对森田疗法的研究逐渐受到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也极大地影响了森田疗法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进一步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挖掘森田疗法的实质,并对其理论和操作加以创新势在必行。笔者在经典森田疗法的基础上,倡导诊疗思维与行为变革,推行中国式森田疗法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对"病感"理论的新认识,对"顺其自然"的新解释,及神经质所致病感心理疗法,改变应对方式心理疗法和心理平衡疗法,进一步凸显森田疗法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科学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联合CO2点阵激光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对下颌部痤疮增生性瘢痕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9~36(24.40±4.24)岁)]进行ALA-PDT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每月1次共3次,随访观察6个月。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疗效、安全性、复发情况。结果3次治疗后20例均有效。首次治疗后VSS评分明显下降,随着治疗次数增加,VSS进一步下降。治疗后最先改善的是厚度和硬度。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不良反应主要为疼痛、红斑、色素沉着。结论PDT联合CO2点阵激光可作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手段之一,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对废用性膝关节挛缩患者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选取80例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并安排在不同病房。常规康复组27例施行医院常规康复(良肢位摆放、按摩、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27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放松训练、用手微震动疗法、巴氏球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26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训练基础上实行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干预8周后比较3组患侧股四头肌(伸膝肌)的肌力和股二头肌(屈膝肌)的肌张力。结果干预前,3组患者都出现患侧股四头肌的肌力下降,股二头肌的肌张力过高(最小值≥5 uV)引起的膝关节屈曲挛缩表现。干预8周后,3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的肌张力测量值下调(F值为10.623,P<0.001),股四头肌的肌力测量值上调(F值为10.888,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相比,常规康复组和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废用性膝关节屈曲挛患者采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能够松解关节组织的短缩僵硬,显著降低屈膝肌的肌张力,增加伸膝肌的肌力,恢复和改善屈伸膝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能力,使其肌力/肌张力比例趋于平衡,增强肌群间的协调控制能力,有效降低膝关节屈曲挛缩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对废用性膝关节挛缩患者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选取80例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并安排在不同病房。常规康复组27例施行医院常规康复(良肢位摆放、按摩、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27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放松训练、用手微震动疗法、巴氏球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26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训练基础上实行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干预8周后比较3组患侧股四头肌(伸膝肌)的肌力和股二头肌(屈膝肌)的肌张力。结果干预前,3组患者都出现患侧股四头肌的肌力下降,股二头肌的肌张力过高(最小值≥5 uV)引起的膝关节屈曲挛缩表现。干预8周后,3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的肌张力测量值下调(F值为10.623,P<0.001),股四头肌的肌力测量值上调(F值为10.888,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相比,常规康复组和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废用性膝关节屈曲挛患者采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能够松解关节组织的短缩僵硬,显著降低屈膝肌的肌张力,增加伸膝肌的肌力,恢复和改善屈伸膝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能力,使其肌力/肌张力比例趋于平衡,增强肌群间的协调控制能力,有效降低膝关节屈曲挛缩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和动作观察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镜像组给予镜像治疗,动作观察组给予动作观察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均为30 min,1次/日,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在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镜像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4周时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而动作观察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FMA-UE、ARAT和MBI评分同时间点的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作为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理论的2种临床治疗方法均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