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常睑板腺口及睑板腺口阻塞的构结特征。方法以上海兰荷视光眼科门诊部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正常睑板腺口10例(20眼)和睑板腺功能障碍睑板腺口阻塞104例(208眼)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数码显微镜对正常及阻塞的睑板腺口进行拍照,再以眼前段OCT对正常睑板腺口、阻塞睑板腺口及终末导管扫描成像,并与显微镜照片进行对比。睑板腺口巨大的囊泡状阻塞,采用囊壁截除术;帽状阻塞或腺口标志不清及瘢痕化选择睑板腺针刺术或睑板腺口探通扩张术,以使其再通。结果通过显微镜和眼前段OCT扫描观察到睑板腺管开口并非直接敞开的分泌口,分泌管口前有透光的圆盘状盖膜,中央有凸出的排放嘴及排放孔,排放孔细小,容易因细胞角化等原因发生狭窄或黏连闭锁而形成泡状阻塞。疏通手术可以使其再通。结论睑板腺口具有特殊盖膜状结构、排放嘴及排放孔。排放孔细小,各种病理因素易引起膜闭形成大小颜色不同的睑板腺口囊泡状阻塞。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睑板腺囊肿患者的睑板腺组织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下的形态学改变及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睑板腺囊肿患者34例34眼以及无睑板腺疾病患者18例18眼分别作为睑板腺囊肿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IVCM检查,IVCM检查指标包括睑板腺开口面积、开口最短径、开口最长径、睑板腺开口附近腺管形态和睑板腺腺泡形态,分别对睑板腺囊肿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睑板腺囊肿组34眼睑板腺开口均呈不规则扩张,其中70.59%(24/34)开口处可见分泌物堆积形成的栓子,但开口边缘均平滑,睑板腺开口长径、短径和面积分别为(148.12±70.16)μm、(114.77±52.38)μm和9 239.11(5 506.96,24 111.36)μm2,较对照组的(59.35±16.78)μm、(41.98±11.77)μm和2 094.19(1 432.28,2 945.65)μm2明显扩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65,P<0.01;t=5.793,P<0.01;Z=8.000,P<0.01)。睑板腺囊肿组中61.76%(21/34)可见靠近睑板腺开口的腺管呈囊样结构扩张,其内伴有性状各异的分泌物积聚,扩张的腺管边缘平整,且与周边腺泡分界清晰。结论IVCM可在活体上观察睑板腺囊肿患者睑板腺形态学微观改变,睑板腺形态改变包括开口明显扩张伴栓子形成、临近开口的腺管呈囊样扩张伴分泌物积聚、边界清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咬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许昌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7例TMD患者,男57例,女30例,年龄(31.75±6.16)岁,年龄范围为18~45岁。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松弛型组(n=43)与稳定型组(n=44),松弛型组行松弛型咬板治疗,稳定型组行稳定型咬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结果稳定型组治疗有效率[90.9%(40/44)]高于松弛型组[69.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稳定型组VAS[(2.15±0.23)分]低于松弛型组[(3.79±0.17)分],稳定型组张口度[(39.63±4.72)mm]高于松弛型组[(37.05±4.01)mm],稳定型组关节弹响发生率[4.5%(2/44)]低于松弛型组[20.9%(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咬板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TMD患者的疼痛指数、增加张口度、减少关节弹响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便利抽样法对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MGD性干眼120例开展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睑板腺按摩术;观察组60例,行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联合睑板腺按摩术,两组均坚持治疗8周,比较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干眼症状评估(SPEED)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N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泪液分泌试验(SIt)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OSPI、SPE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SDI和SPEED评分分别为(22.79±8.55)分和(7.56±1.6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0.63±10.24)分和(9.57±1.86)分(均P<0.05);两组治疗前NITBUT、CFS、SI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NITBUT、SIt均呈上升趋势,CFS则降低,观察组NITBUT、SIt分别为(8.12±2.05)s和(8.16±1.35)mm/5 min,均高于对照组的(6.79±1.78)s和(7.02±1.54)mm/5 min,CFS为(0.75±0.24)min,低于对照组的(1.06±0.41)min(均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D性干眼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可获确切效果,不仅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而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
简介:摘要生长板是软骨内成骨的发育中心,在形态和功能上可分为静息带、增殖带、前肥大带与肥大带。生长板损伤常导致儿童肢体长度差异和成角畸形等骨骼生长缺陷。目前的矫形手术损伤较大且效果有限,尚缺乏有效的生物疗法。动物模型的生长板损伤后修复的细胞与分子事件可分为4个阶段:炎症期、成纤维期、成骨期与重塑期。现有研究表明,参与上述过程调控的相关分子,如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促有丝分裂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以及调节成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蛋白均参与生长板损伤修复的调节。对生长板损伤修复机制的探究可能为生物疗法的研发提供新的靶标。此外,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尤其是间充质细胞的应用也为生长板损伤修复提供潜在的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成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的术后疼痛对短期内膝关节功能和软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152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成型术,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1者纳入疼痛组(n=43)、其余患者纳入无痛组(n=109)。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关节液中软骨代谢指标,并对影响患者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的LKSS、HS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均为P<0.01),且疼痛组显著低于无痛组(t=12.217,5.928;均为P<0.01)。术后两组关节液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且无痛组显著低于疼痛组(t=7.230,12.411,11.504;均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关节软骨损伤、负重时间≥1周均为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68,7.893,8.142;P<0.05),术后冷敷为保护因素(OR=0.150,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成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在短期内可获得较好的膝关节功能且能改善关节内环境,术后疼痛的发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且危险因素多,临床中需予以关注和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睑板腺热敷按摩配合人工泪液点眼治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型干眼症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20例MGD型干眼症患者展开研究,采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与护理干预,在上述基础上研究组同时进行睑板腺热敷按摩,连续干预8周,复查完成干眼症相关辅助检查,评估疗效与干眼症感觉性症状、眼表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干眼症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素光染色(CFS)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BUT与SIt结果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CF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干眼症感觉性症状评分及眼表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91.67%比71.67%),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GD型干眼症患者应用热敷按摩疏通睑板腺可有效改善睑板腺功能状态,配合人工泪液点眼治疗,可有效增加泪膜稳定性,促进泪液分泌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是治疗MGD型干眼症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生长板发育的影响。方法雄性4周龄SD幼鼠40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灌胃,n=20)和CRF组(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n=20),连续灌胃6周后处死全部幼鼠,比较两组幼鼠胫骨长度。micro-CT扫描仪测量胫骨近端生长板宽度,组织切片番红固绿染色检测胫骨生长板宽度。提取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第3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软骨细胞Ⅱ型胶原(Collagen Ⅱ)、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及β联蛋白(β-catenin)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软骨细胞CollagenⅡ、MMP-13、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F组幼鼠胫骨长度较短[(27.32±5.81)mm比(35.43±3.61)mm,t=5.226,P<0.001],生长板宽度较窄[(0.72±0.22)mm比(1.13±0.27)mm,t=5.096,P<0.001]。软骨组织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CRF组幼鼠生长板相对宽度较对照组窄(t=6.744,P<0.001)。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CRF组软骨细胞CollagenⅡ蛋白表达减少(t=8.212,P<0.001),MMP-13(t=13.091,P<0.001)和β-catenin(t=7.534,P<0.001)蛋白表达增多。结论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呈高表达状态,是软骨细胞加速退变分化、生长板出现闭合趋势的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睑板夹辅助杆在睑板腺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9年1月至12月安阳市眼科医院行睑板腺囊肿切除术80例(8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术中使用作者设计的睑板夹辅助杆帮助固定睑板腺夹;B组40例,术中单纯使用睑板腺夹。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耗时、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A组手术耗时(10.1±1.1)min,少于B组的(12.6±1.2)min(t=9.42,P<0.05)。术后1周治愈率两组均为100%,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复发者。结论睑板夹辅助杆用于睑板腺囊肿切除术,操作简便,可缩短手术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远期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的8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随访60个月,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0、60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无失访病例。术后30、60个月,患者的疼痛、功能、活动度、稳定性及HSS总分均高于术前水平(P均<0.05),且跛行、支撑、交锁、不稳、疼痛、肿胀、爬楼、下蹲个各维度评分及Lysholm总分均高于术前水平(P均<0.05);但术后30个月与术后60个月,患者的HS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远期疗效显著且稳定,且无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评估核电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通过模式动物精细化建模,构建剂量评估模型并确定相关剂量系数。方法针对核电液态流出物辐射危害评估中的重要水生模式生物斑马鱼,建立用以剂量估算的斑马鱼含有内部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几何模型。使用蒙特卡罗方法,以核电液态流出物及周围环境监测中常见的3H、40K、58Co、60Co、110Ag、134Cs、137Cs 7种核素为源项,计算斑马鱼模型的内外照射剂量系数(DC)。结果核素γ能量的高低决定了外照射剂量系数的大小。对内脏器官、骨骼和全身的外照射剂量系数比较显示,大部分核素内脏器官剂量系数高于全身剂量系数,58Co的内脏器官剂量系数比全身高165%。本研究建立模型内照射剂量系数较大,60Co造成的内照射剂量系数是已有椭球模型剂量系数的2.6倍,说明内部材料的不同和粒子种类不同的选择会影响能量沉积。结论对模式生物进行精细化建模比较重要。精确评估模式生物器官剂量系数,有助于评估非人类物种的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