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接触支柱折断故障是一种较严重的接触故障,一般破坏性比较严重,抢修难度大,中断行车,严重影响列车运输秩序,抢修时间较长。本文通过对接触支柱折断后果及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接触支柱折断故障时所遵循的抢修原则,准备工作、抢修方案以及注意事项,重点介绍了锚柱折断抢修方案,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预防措施。

  • 标签: 接触网 支柱折断 中断行车 抢修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广州地铁多条线路的刚性接触设备运行情况以及维护经验,对刚性接触严重局部磨耗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刚性接触网 严重局部磨耗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接触施工改造的管理要点,分析目前接触施工改造中的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并提出了接触施工改造中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接触网施工改造 管理思路 安全技术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铁路电气化接触工程改造施工的特点,以及铁路电气化接触工程改造施工工艺流程,分析和研究铁路电气化接触工程改造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 标签: 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工程 改造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结合目前广州地铁三号线刚性接触接触悬挂运营情况,阐述了刚性接触接触悬挂装置线夹卡滞导致的后果,分析了线夹卡滞的原因,理论分析线夹卡滞产生的应力对定位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如何解决该线夹卡滞现象。

  • 标签: 刚性接触网 线夹卡滞 原因分析 新型防卡滞线夹
  • 简介:摘要接触在电气化铁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接触可以向电力机车提供关键动力,保证接触的可靠性,可以保证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和效率。本文基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的常见故障,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了“定期对供电设备进行检查、完善对供电设备检修工作、科学调配维修人员的工作、全面记录维修工作的数据”等,希望可以为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接触网 供电设备 设备检修 工作数据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铁路电气化接触工程改造施工的特点,以及铁路电气化接触工程改造施工工艺流程,分析和研究铁路电气化接触工程改造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 标签: 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工程 改造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文章以某铁路站场接触专业二期工程为例,介绍其工程施工内容、地理位置以及工程特点和难点,介绍其施工所遵循的规范和标准,以及接触的总体施工方案,分析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还有接触站场过渡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等,以供参考。

  • 标签: 电气化铁路 站场改造 接触网过渡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病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5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发病人群、发病特点、诊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42,20~59岁人群多发,春、夏季常见,以面部发病为主,病因多为接触金属、化妆品及面部不当护理,发病时症状以瘙痒最多见,皮损以急性期皮损多见,多为急性发病,经治疗预后大多良好。结论接触性皮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多因化妆品、面部护理不当及接触金属、染发剂致病。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病因 发病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次密接)感染率,评估新冠病毒感染者次密接的感染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且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的密接(与指示病例有明确的暴露时间)及其次密接进行持续医学观察,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密接和次密接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感染风险。结果追踪调查了符合纳入条件的密接4 533例,14例密接转归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率为0.31%。共追踪了次密接4 201例,均未发生后续感染。结论密接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该次密接无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密切接触者 次密接 感染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触噪声工人听阈变化规律,建立基于个体的听力损失预警模型,以期精准化和差异化管理接触噪声工人的健康。方法于2019年9月,收集某企业561名接触噪声工人自入职以来所有体检资料,收集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较好耳4 000 Hz平均听阈值和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值指标,利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调整性别和年龄,建立各指标的预警模型,根据ROC曲线面积(AUC)和约登指数筛选敏感指标和预警模型。结果561名接触噪声工人中,有26人出现听力损失(4.6%);敏感指标为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值≥20 dB、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30 dB和较好耳4 000 Hz听阈值≥25 dB,各指标AUC分别为0.602、0.794和0.804,约登指数分别为0.204、0.588和0.608;GEE听力损失预警模型中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20 dB和较好耳4 000 Hz平均听阈值≥25 dB为最优模型,AUC均为0.862。结论个体水平的听力损失预警模型可较为准确评估接触噪声工人个体听力损失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广义估计方程 预警模型
  • 简介:摘要干眼是除屈光不正外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可极大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配戴角膜接触镜(CL)被认为是干眼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CL配戴人群干眼的发病率较健康人群高,配戴CL会导致或加速干眼的发生。2017年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首次将角膜接触镜相关干眼(CLADE)纳入医源性干眼的范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即往眼科医师多关注于配戴CL引起的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更常见的CLADE重视不够,认识也不足。本文就CLAD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接触镜 眼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钢厂接触铬酸盐作业人员的职业损害状况。方法于2021年3月,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至2017年山东省某钢厂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50例接触铬酸盐的工人作为观察组,598例未接触铬酸盐的工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体检资料中职业相关信息、血常规、空腹血糖、鼻部、皮肤、胸部X线片等检查结果,分析铬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鼻损害、皮肤损害、谷丙转氨酶增高、胸片异常、血常规异常、血糖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9、12.25、5.82、10.37、10.46、20.66,P=0.000、0.000、0.016、0.001、0.001、0.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鼻中隔偏曲、鼻黏膜充血、鼻黏膜糜烂、鼻炎症状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4、4.07、13.20、32.05,P=0.000、0.044、0.000、0.000)。对照组与观察组工种、年龄、铬接触工龄与鼻黏膜糜烂面积的发病率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1、0.42、0.28,P=0.505、0.662、0.871)。结论接触铬酸盐的职业性危害不容忽视,应注意加强铬接触工人的职业防护和健康宣教,提高其重视程度。

  • 标签: 重金属中毒 铬酸盐类 职业性中毒 铬鼻病 职业健康检查
  • 简介:摘要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结构,地铁系统的运行对电力供应的依赖性较强,供电系统运行的质量决定了地铁运行的效率和安全。一般在地铁接触轨供电系统运行期间,存在很多的安全风险因素,如电击、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天气等等。强化地铁接触轨供电系统的安全维护措施、优化供电系统运行质量和可靠性,对于地铁接触轨运行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安全维护措施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本文将对其进行论述探究。

  • 标签: 地铁 接触轨供电系统 安全维护措施
  • 简介:摘要焊接是工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艺,涉及从业者数以百万。由于焊接工艺、电焊烟尘浓度、通风、气象等因素的影响,电焊工接触量有所不同,所导致的呼吸系统症状也不尽相同,包括肺功能下降、电焊工尘肺甚至可导致肺癌,严重影响工人的生命质量。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电焊烟尘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

  • 标签: 焊接 电焊工 电焊烟尘
  • 简介:摘要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结构,地铁系统的运行对电力供应的依赖性较强,供电系统运行的质量决定了地铁运行的效率和安全。一般在地铁接触轨供电系统运行期间,存在很多的安全风险因素,如电击、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天气等等。强化地铁接触轨供电系统的安全维护措施、优化供电系统运行质量和可靠性,对于地铁接触轨运行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安全维护措施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本文将对其进行论述探究。

  • 标签: 地铁 接触轨供电系统 安全维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接触镜相关角膜炎不同病原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并比较角膜接触镜储存盒(CLC)不同处理方式对其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方法通过静态生物被膜形成实验,在聚丙烯材质的CLC中37 ℃孵育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24 h,建立生物被膜模型。根据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室温干燥组、护理液浸泡组、加热干燥组和浸泡加热组,采用系列稀释微量计数法测定各组生物被膜生物量,并计算生物被膜杀灭率。结果4个实验菌株均可在CLC内壁形成生物被膜。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形成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分别为(10.78±2.12)、(9.19±0.57)、(8.03±0.30)和(7.50±0.07)lg CFU/ml;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被膜的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热干燥组和浸泡加热组各菌株生物被膜生物量均低于相应对照组,护理液浸泡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生物量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热干燥处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杀灭率分别为(51.76±16.75)%、(68.63±4.43)%、(83.51±13.97)%和(97.13±5.19)%,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06,P<0.001);各菌杀灭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温干燥处理对各病原菌生物被膜的杀灭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20,P=0.606)。浸泡加热处理对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杀灭率分别为(100.00±0.00)%和(97.79±7.67)%,均明显高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81.13±14.86)%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74.22±1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热处理或者结合使用护理液浸泡处理CLC可显著提高对实验菌株生物被膜菌的杀灭作用,有效清除CLC中的细菌或真菌污染。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角膜接触镜储存盒 生物被膜 加热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新生儿娩出后早期皮肤接触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开展更好的母婴服务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临床顾问、BMJ、美国指南网(NGC)、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苏格兰学院指南网(SIGN)、英国国家健康学会(NICE)、JBI、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HO专业网站、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新生儿娩出后早期皮肤接触的所有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2名研究人员进行评价和数据提取,并从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中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其中2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对于新生儿娩出后皮肤早接触的证据大多聚焦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新生儿及母亲的益处,WHO临床实践指南提出分娩后应即刻皮肤接触,至少接触90 min。本文从生后30 s内、生后30 s~3 min、生后90 min内3个方面进行证据总结。结论临床中,助产士应针对新生儿娩出后的健康情况,根据相关证据实施新生儿早接触管理方案。

  • 标签: 婴儿,新生 母婴 早期皮肤与皮肤接触 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