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四种消毒产品对CT检查床进行消毒,以比较其消毒效果、物体表面细菌菌落以及经济使用成本,从而为临床采取方便、有效、便捷、经济的消毒方式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对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菏泽市立医院、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的CT检查床表面采用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样本量199个)、75%乙醇擦拭(样本量194个)、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样本量180个)、床单位消毒机(样本量82个)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比较消毒后的消毒效果、CT检查床表面细菌菌落数,并分析四种消毒方式的经济使用成本。多个样本之间的比较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结果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75%乙醇擦拭、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位消毒机进行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8.99%(197/199)、98.45%(191/194)、99.44%(179/180)、100.00%(8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2,P=0.597),四种消毒产品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种消毒产品消毒后细菌菌落数分别为0.1(0.3)cfu/cm2、0.6(1.0)cfu/cm2、1.0(0.7)cfu/cm2、0.0(0.1)cfu/cm2,细菌清除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857,P<0.05),清除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床单位消毒机、季铵盐消毒湿巾、75%乙醇、500 mg/L含氯消毒剂;经济使用成本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床单位消毒机(22.00元/次)>75%乙醇=500 mg/L含氯消毒剂(1.74元/次)>季铵盐消毒湿巾(1.25元/次)。结论综合比较,季铵盐消毒湿巾具有消毒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且使用成本较低等优点,可在医院内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空气消毒器联合含氯消毒剂在无层流设备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128例手术时间>2 h的手术间次,按消毒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动态空气消毒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含氯消毒剂。记录对比第1台手术前、第1台手术毕、第2台手术前、第2台手术毕手术室消毒合格率、消毒前、消毒后、手术2 h手术室菌落数、两组患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第1台手术毕手术室消毒合格率、第2台手术毕手术室消毒合格率分别为100.00%(64/64)、100.00%(64/64),均高于对照组84.38%(54/64)、71.88%(46/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2 h手术室菌落数为(114.12±13.34)cfu/m3,低于对照组(161.54±14.82)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6.25%(4/64)与对照组12.50%(8/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空气消毒器联合含氯消毒剂应用于无层流设备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中,可提高第1台手术毕、第2台手术毕手术室消毒合格率,减少手术2 h手术室菌落数,且患者感染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运用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器械消毒管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对消毒供应室器械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各科室对供应室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护理人员管理器械能力、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环境管理能力等方面护理质量评分比实施之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之后消毒供应室在器械灭菌不合格率、包装破损、器械损伤发生率、丢失发生率、登记差错率等方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之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的回收、器械清洗灭菌、器械包装、器械发放、与科室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比实施之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监测体系应用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士风险识别意识,提升器械管理方面的品质,从而提升每个科室对消毒供应室业务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瓶塞中心消毒方法和凹槽中心消毒方法对三孔聚丙烯输液瓶瓶盖的消毒效果,探讨三孔聚丙烯输液瓶瓶盖消毒的最佳方法。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选择攀枝花市及成都周边地区10所医院的1 088瓶三孔聚丙烯输液瓶进行消毒,分别采用荧光粉迹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效果对比。采用配对实验设计法分别将2种效果监测法的液体分为瓶塞中心消毒组和凹槽中心消毒组,每名护士分别消毒2种监测方法的2组液体。结果凹陷中心消毒方法对272瓶不同规格输液瓶消毒后荧光粉残留总面积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M(P25,P75)为0.26(0,2.51),瓶塞中心消毒方法消毒后荧光粉残留总面积M(P25,P75)为15(8,24),2组液体瓶消毒后瓶盖荧光粉残留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17.31,P<0.01)。158瓶输液瓶采用瓶塞中心消毒方法消毒后细菌培养的阳性标本数34例、细菌菌落数68个,160瓶输液瓶采用凹槽中心消毒方法消毒后细菌培养的阳性标本数15例、细菌菌落数30个,2组液体瓶消毒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1.52%(34/158)、9.38%(1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773,P<0.05)。结论凹槽中心消毒方法是三孔聚丙烯输液瓶瓶塞的最佳消毒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次密接)感染率,评估新冠病毒感染者次密接的感染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且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的密接(与指示病例有明确的暴露时间)及其次密接进行持续医学观察,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密接和次密接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感染风险。结果追踪调查了符合纳入条件的密接4 533例,14例密接转归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率为0.31%。共追踪了次密接4 201例,均未发生后续感染。结论密接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该次密接无感染风险。
简介:目的:观察消毒供应室中实施细节护理对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依据相同时段不同护理方法,将实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结果:观察组供应室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开展中,采用细节护理可有效提升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60份医疗用品资料,对比PDCA系统模式实施前后的效能差异,分别设置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各80份,其中,参考组的医疗物品资料时间为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研究组的医疗物品资料登记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以分析两组的消毒杀菌符合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评估。结果:研究组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高达98.75%,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PDCA循环系统在消毒供应核心护理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对工作质量、消毒灭菌合格率等方面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显著改善护理管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胎儿鞍上池囊肿的病例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前超声诊断的5例胎儿鞍上池囊肿病例,同时结合胎儿MRI并随访,分析产前诊断要点、病变发展趋势、产前及生后处理。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鞍上池囊肿5例,其中孤立性病变1例,胎儿期病灶无明显进展;余4例病灶于胎儿期增大并伴脑室扩张。最终分娩4例(阴道分娩1例,剖宫产3例)、外院引产1例;男婴4例,女婴1例;2例分别于生后2个月、6个月手术,术后预后良好,另外2例尚在随诊观察中。至随访时(1岁3个月~5岁6个月)4例患儿均发育正常。结论胎儿鞍上池囊肿患儿部分生后不需要手术;早期手术干预者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触噪声工人听阈变化规律,建立基于个体的听力损失预警模型,以期精准化和差异化管理接触噪声工人的健康。方法于2019年9月,收集某企业561名接触噪声工人自入职以来所有体检资料,收集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较好耳4 000 Hz平均听阈值和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值指标,利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调整性别和年龄,建立各指标的预警模型,根据ROC曲线面积(AUC)和约登指数筛选敏感指标和预警模型。结果561名接触噪声工人中,有26人出现听力损失(4.6%);敏感指标为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值≥20 dB、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30 dB和较好耳4 000 Hz听阈值≥25 dB,各指标AUC分别为0.602、0.794和0.804,约登指数分别为0.204、0.588和0.608;GEE听力损失预警模型中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值≥20 dB和较好耳4 000 Hz平均听阈值≥25 dB为最优模型,AUC均为0.862。结论个体水平的听力损失预警模型可较为准确评估接触噪声工人个体听力损失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FID技术追溯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2020年1~7月利用RFID技术对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实现可视化及追溯管理,比较实施前(2019年7~12月)及实施后(2020年1~7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手术室器械在清洗、消毒、包装、物品验收、器械去向等方面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器械损坏率、器械遗失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后B-D试验合格率、生物监测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各科室对器械回收效率、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器械包装完整性、器械发生准确率、与科室沟通等方面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RFID技术对医疗器械实施追溯管理能有效提高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