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观察性研究中往往存在未知或未测量的混杂因素,是流行病学因果关联研究中的重大挑战。本文介绍一种可以应用在观察性研究中的一种对未知/未测量混杂因素进行识别和效应评估的工具——“探针变量”。其主要可以分为暴露探针变量、结局探针变量以及中介探针3种形式,前2种不仅可以对未知/未测量混杂因素进行识别,也可以对其效应量进行估计,从而揭示真实的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联。而中介探针则是针对“中介因子”进行控制,从而识别暴露和结局之间是否存在未测量混杂因素。该理论实践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探针变量”的选择和确定,不恰当的“探针变量”可能引入新的混杂,导致未测量混杂因素识别不准确。“探针变量”可以推荐作为观察性研究报告中的一项敏感性分析内容,有助于读者真实理解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联,增加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证据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的312例患者341个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确定的结节良恶性分为良性组(105个结节)和恶性组(236个结节),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差异,以超声变量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结节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超声造影征象变量中均匀性、环状增强、灌注缺损、峰值强度4个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匀性、灌注缺损、峰值强度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Logit(P)=-4.763+2.181×均匀性+2.747×灌注缺损+4.158×峰值强度,似然比检验χ2=106.437,P<0.001;以该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0.28,P<0.001,95%可信区间(0.942,0.982),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6.87%,特异度为87.62%,准确率为87.10%。结论以不均匀性增强、灌注缺损、低增强3个超声造影征象变量建立的Logistics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血压变量及其变异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纳入3 050例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定期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要求定期监测其代谢指标,每年进行尿液检查评估其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随访3~10年(平均7年)。根据患者的血压参数即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MAP)测量值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差(SD)。根据收缩压均值高于或低于130 mmHg(1 mmHg=0.133 kPa)和收缩压SD高于或低于总体均值11.06 mmHg,患者被分为4组:Q1(收缩压均值<130 mmHg,收缩压SD<11.06 mmHg); Q2(收缩压均值<130 mmHg,收缩压SD≥11.06 mmHg); Q3(收缩压均值≥130 mmHg,收缩压SD<11.06 mmHg); Q4(收缩压均值≥130mmHg,收缩压SD≥11.06)。同理根据脉压均值高于或低于总体均值的80 mmHg和脉压SD高于或低于总体均值6.48 mmHg,患者被重新分为Q1~Q4组。结果校正年龄、性别、病程后,Cox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均值、收缩压SD、脉压均值、脉压SD是影响DN的危险因素。通过收缩压均值和收缩压SD对患者进行分层后发现,Q4组患者发生DN风险最高(HR=1.976, P<0.001),而Q1组患者最低。此外,Q3组患者(HR=1.614, P<0.001)发生DN的风险高于Q2组患者(HR=1.408, P<0.001)。通过脉压均值和脉压SD对患者重新进行分层后发现,Q4组患者发生DN风险最高(HR=1.370, P<0.001),而Q1组患者最低,Q3组患者(HR=1.266, P<0.001)发生DN的风险高于Q2组患者(HR=1.212, P<0.001)。结论收缩压和脉压变异性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DN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的潜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行膀胱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215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5次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及多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识别出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的4个潜类别:高创伤后成长组(29例)、低创伤后成长组(33例)、创伤后成长快速发展组(69例)、创伤后成长持续下降组(84例)。相对于低创伤后成长组,年长者、非肌层浸润性癌患者更易进入高创伤后成长组;非肌层浸润性癌、男性、在职患者更易进入创伤后成长快速发展组;居住在农村的患者更易进入创伤后成长持续下降组。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膀胱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发展轨迹类型制订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
简介: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慢性严重精神疾病,但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明,易复发,治愈率不理想。而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和调节人体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内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和部分躯体疾病的患者其肠道菌群有着明显的改变,因此,脑-肠-菌群轴的深入研究成为探索精神疾病客观标志物及发病机制的一个热点方向。文章就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双相情感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脑-肠-菌群轴、双相障碍的肠道菌群改变、肠道菌群引起双相障碍的可能生物机制以及双相障碍的治疗新发现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双相障碍生物标志物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有效诊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济南市三甲医院肿瘤科护士的护理胜任力,并分析人口学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肿瘤专科护士护理胜任力量表对山东省济南市5所三甲医院的230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230名肿瘤科护士护理胜任力总均分为(4.14±0.44)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沟通协调能力得分最高(4.36±0.49)分,专业发展能力得分最低(3.73±0.63)分;年龄、护龄、职务、聘用方式与护士的护理胜任力得分呈正相关(r=0.24,P<0.01;r=0.17,P<0.01;r=0.14,P<0.05;r=0.26,P<0.01),学历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正相关(r=0.14,P<0.05),职称与专业发展能力呈正相关(r=0.15,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护士护理胜任力的主要因素是聘用方式。结论肿瘤科护士护理胜任力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仍需加强对专业发展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年轻护士、临时合同护士,使肿瘤科护士护理胜任力整体更进一步。
简介:摘要选择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226例甲状腺结节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良性甲状腺结节)和研究组(恶性甲状腺结节)。收集一般资料、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与相关实验室指标,利用回归模型筛选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子并构建甲状腺癌早期预警模型。年龄<50岁、TSH升高、TgAb阳性、TPOAb阳性和超声分级是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P=EXP(-3.972+1.558×a+0.839×b+1.122×c+1.671×d-1.24×e)/[1+EXP(-3.972+1.558×a+0.839×b+1.122×c+1.671×d-1.24×e)]。相较于单纯超声检查,基于临床变量和实验室指标的预警模型准确率更高,有助于甲状腺癌高危人群筛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和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清指标及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将诸暨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碳酸锂、丙戊酸镁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和血清指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12)。两组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酸(UA)、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两组TNF-α、UA、TBIL、白蛋白水平均改善(均P < 0.001),治疗后观察组TNF-α、UA水平分别为(136.5±6.2)ng/L、(307.9±15.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48.9±7.5)ng/L、(335.6±18.9)μmol/L,TBIL、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1.0±2.3)μmol/L、(45.5±3.6)g/L,均高于对照组的(8.4±2.1)μmol/L、(42.8±3.0)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0、7.22、5.28、3.64,均P < 0.001)。两组治疗前生存质量各项维度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各项维度评分均提高(均P < 0.001),治疗后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75.2±4.4)分、(71.9±4.6)分、(76.2±4.7)分、(71.8±3.9)分、(66.8±4.0)分、(75.9±4.4)分、(70.5±3.9)分、(69.9±4.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4.0)分、(65.5±4.3)分、(69.8±4.0)分、(66.5±3.5)分、(61.8±3.5)分、(68.1±4.0)分、(64.1±3.6)分、(63.3±3.9)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6.43、6.56、6.40、5.95、8.30、7.63、7.47,均P < 0.001)。结论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能够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免疫炎性损伤,改善异常代谢,从而有效控制患者抑郁、躁狂症状,提升生存质量,较碳酸锂有效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上海、深圳、连云港3家安宁疗护单位的8名安宁疗护护士分别进行为期1周的半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结果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包括自然表达、表层表达、深层表达;护士情感劳动受个体因素、组织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当前安宁疗护护理岗位设置不清晰、多学科团队指导保障不足、公众安宁疗护认知不够、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等现象,易使护士角色适应不良,增加护士的职业疲累感,使护士情感劳动行为缺乏稳定长效的动力源泉,影响其情感劳动行为的表达。结论应当关注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对影响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的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及社会因素加以干预和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上海、深圳、连云港3家安宁疗护单位的8名安宁疗护护士分别进行为期1周的半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结果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包括自然表达、表层表达、深层表达;护士情感劳动受个体因素、组织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当前安宁疗护护理岗位设置不清晰、多学科团队指导保障不足、公众安宁疗护认知不够、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等现象,易使护士角色适应不良,增加护士的职业疲累感,使护士情感劳动行为缺乏稳定长效的动力源泉,影响其情感劳动行为的表达。结论应当关注安宁疗护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对影响护士情感劳动行为表达的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及社会因素加以干预和完善。
简介:双相情感障碍,俗称双相障碍,主要是指患者同时患有躁狂症和抑郁症的精神障碍。发病通常在青年阶段。抑郁症通常首先出现,然后是躁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波动、突发情绪波动、失神、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但遗传、神经、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均对其发生有一定影响。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和护理内容很多,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护理等,而且大多耗时较长。本文全面分析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为推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爱国主义是重中之重,它能鼓舞人的精神,促使人民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爱国情感作为爱国主义形成的前提,在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就增强爱国情感的重要性以及军事理论教学对增强安国情感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运用军事理论教学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