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日间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2001年1月至2019年12月集中收治管理模式下日间手术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出院后常规5次电话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并发症,增加随访次数,延长随访时间,直到患儿康复),通过分析术后并发症、病死率、非计划再手术、延迟出院、非计划再住院等指标评价小儿日间手术的安全性。结果集中管理模式下129 869例小儿日间手术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4 991例患儿术后出现不适症状,发生率为11.54%(14 991/129 869),伤口疼痛率为10.40%(13 506/129 869),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37%(481/129 869),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0.77%(1 004/129 869),其中发热发生率为0.39%,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9%,切口出血发生率为0.06%,阴囊血肿发生率为0.13%,术后复发发生率为0.11%;延迟出院率为0.01%(16/129 869);非计划再手术率为0.0008%(1/129 869);非计划再住院率为0.02%(30/129 869)。结论日间手术执行与传统住院手术同质化的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结合日间手术工作中严格的"三个准入"、"三个评估"标准、合理的住院留观时间、规范的出院随访和健康教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融入、建立健全的日间手术保障体系等,小儿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模式。
简介:什么是MRI?MRI是一种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它可以检测到人体内部的电磁信号,并且可以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它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核磁共振技术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的诊断,尤其是在颅脑、心脏、脊髓、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和盆腔等方面,其应用更为广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肠管的留置时间及延期使用的安全性,并分析堵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设计调查表格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留置鼻肠管的216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生堵管的留置时间阈值。结果216例患者留置时间7~120 d,堵管发生率为6.02%(13/216),误吸发生率为2.78%(6/216),意外拔管发生率为1.39%(3/216)。对13例堵管患者统计分析发现,堵管发生率与留置时间长短、泵注速度快慢有关(χ2=46.056,36.564,P<0.05)。此外,鼻肠管使用时间长短,除影响患者发生堵管外,与患者误吸发生率也有关,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误吸发生率显著增加(χ2=13.190,P<0.05)。ROC曲线分析鼻肠管留置时间与堵管发生的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95% CI:0.886~0.981,P<0.001),约登指数为0.829,最佳留置时间的截断值为52.5 d,其判断堵管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2.3%、90.6%。结论适当延长鼻肠管留置时间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频繁更换鼻肠管带来的不适,同时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但是,当留置时间超过阈值时其发生堵管概率显著增加,我们应该做好导管维护或及时进行更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肠管的留置时间及延期使用的安全性,并分析堵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设计调查表格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留置鼻肠管的216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生堵管的留置时间阈值。结果216例患者留置时间7~120 d,堵管发生率为6.02%(13/216),误吸发生率为2.78%(6/216),意外拔管发生率为1.39%(3/216)。对13例堵管患者统计分析发现,堵管发生率与留置时间长短、泵注速度快慢有关(χ2=46.056,36.564,P<0.05)。此外,鼻肠管使用时间长短,除影响患者发生堵管外,与患者误吸发生率也有关,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误吸发生率显著增加(χ2=13.190,P<0.05)。ROC曲线分析鼻肠管留置时间与堵管发生的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95% CI:0.886~0.981,P<0.001),约登指数为0.829,最佳留置时间的截断值为52.5 d,其判断堵管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2.3%、90.6%。结论适当延长鼻肠管留置时间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频繁更换鼻肠管带来的不适,同时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但是,当留置时间超过阈值时其发生堵管概率显著增加,我们应该做好导管维护或及时进行更换。
简介:摘要本文在Reich模型的基础上,对雷达管制期间空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有侵入区、无侵入区两种状态下管制员是否干预的问题提出两种模型方案,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信息进行分析,探究适合我国空域要求的平行航路,并在两种方案下对管制员干预的数值进行了探讨。
简介:阿托品是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抗胆碱类药物,其与 M—M5的5种不同的M1-M5均表现出强烈的相关性,高浓度时还可抑制 N受体。阿托品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眼药,如:虹膜睫状体炎、验光、眼底检查、弱视的治疗等。眼用阿托品是一种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其他治疗方法相区别的治疗方法。以前的观点是,阿托品抑制了近视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M3受体拮抗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引起睫状肌麻痹导致的调节放松,另一类观点认为,M1受体阻滞剂哌伦西平也可以抑制近视的发展,阿托品对没有胆碱能受体和破坏 EW核团和视神经的眼球也是有效的,说明阿托品还具有抑制近视的作用,根据以上结果,阿托品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延缓近视眼进展,所以阿托品用于防控近视眼的安全性需要得到广泛关注。本文着重对不同浓度阿托品应用于防控近视眼的安全性作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天然孕酮阴道环(PVR)对哺乳期妇女避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年龄在20~40周岁的产后6~10周内的健康哺乳期妇女共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段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PVR(PVR组)和避孕套(避孕套组),连续观察9个月,观察PV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疗效评价结果显示:PVR组与避孕套组避孕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分析集(FAS)统计结果与符合方案分析集(PPS)统计结果一致。次要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在第270日比较婴儿身高与体质量增长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试者给药后的阴道出血次数、每次阴道出血时间、每次平均每日阴道流血量、哺乳期闭经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PVR组受试者给药后月经经期、月经周期、月经血量与避孕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试者给药后每日哺乳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R组哺乳次数略多于避孕套组(P=0.031 9),但在母乳喂养时间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R组受试者给药后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在给药后30 d、90 d、180 d、270 d与避孕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 6、0.000 1、0.000 4、0.021 9)。结论PVR与避孕套避孕效果相当,是哺乳期避孕的有效安全的选择。
简介:摘要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是及时发现风险信号以确保疫苗安全的必要措施,包括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其中,主动监测能够全面、持续的收集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及时发现并验证疫苗安全性信号,已经成为未来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主动监测可通过纵向链接多源电子医疗数据库开展分析,数据的快速传输与定期更新,使得接近实时的发现疫苗安全性信号成为可能,这种主动、及时、快速识别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准实时主动监测方法逐渐在国际上兴起。本文通过梳理既往文献,对目前疫苗准实时主动监测的发展现状与方法学原理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疫苗安全性的准实时主动监测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MRI已成为当今临床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增强MRI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自198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第一个钆对比剂(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GBCA)以来,其使用超过30年。世界范围内增强MRI超过3亿人次。一直以来,GBCA因其相对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对比剂。随着对于GBCA的广泛使用以及深入了解,其安全性成为临床医生的关注焦点。2006年,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首次引起影像领域对于GBCA的广泛关注。NSF是一种罕见但是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可造成肾损伤患者全身的纤维化改变。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2007年后,药监部门加强了对于GBCA的管理,明显减少了NSF的发生率。近年来,脑部特别是苍白球和齿状核的钆沉积事件使得GBCA的安全性再次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各个国家、地区对于GBCA的不同监管措施使得广大影像医生以及临床医生在对比剂的使用和选择时担忧、疑虑。因此,笔者回顾国内外关于GBCA安全性的有关文章,总结GBCA的安全性及潜在风险及钆沉积的发生背景、历史、可能机制、临床意义等,为GBCA的应用和正确认识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