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7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45例(共71个创面)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足部Ⅲ度冻伤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hGM-CSF组24例(35个创面)和对照组21例(36个创面)。rhGM-CSF组患者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8±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6±14)岁。2组患者均进行复温、抗炎止痛、抗感染、抗凝、溶栓等全身治疗,rhGM-CSF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创面分别外涂rhGM-CSF凝胶和芦荟抑菌胶,每平方厘米创面外涂10 mg,每24小时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治疗1、3、7、14 d,对创面炎症反应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12 d,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阳性检出率;观察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治疗1、3 d,2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相近(t=0.37、2.93,P>0.05);治疗7、14 d,rhGM-CSF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77、5.83,P<0.01)。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治疗6、12 d,rhGM-CSF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1%(2/35)、22.86%(8/35),略低于对照组的13.89%(5/36)、30.56%(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GM-CSF组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创面红肿,创周皮肤片状红斑,经生理盐水冲洗后缓解。rhGM-CSF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5±0.8)d(t=24.89,P<0.05)。结论外用rhGM-CSF凝胶治疗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

  • 标签: 冻伤 伤口愈合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 简介:摘要化疗在晚期肺癌的治疗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高,粒细胞减少症是化疗最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会影响化疗方案的正常进行,降低缓解率。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可用于预防及治疗粒细胞减少症,它是由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单甲氧聚乙二醇共价结合后生成,其使用便利性、不良事件均优于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是存在应用时间短、应用经验不足、应用指征把握不准确等问题。本文系统阐述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肺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肺泡蛋白沉积症(autoimmune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aPAP)与机体内产生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抗体有关,是肺泡蛋白沉积症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重组GM-CSF雾化吸入可有效治疗aPAP,但尚未获得我国批准,属于超适应证和超给药途径给药。肺泡蛋白沉积症共识专家组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系统评估国内外专家应用GM-CSF雾化吸入治疗aPAP的经验,内容包括GM-CSF雾化吸入治疗aPAP的适用人群、GM-CSF雾化吸入治疗的给药方案、妊娠和哺乳期患者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和使用GM-CSF雾化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并给出循证推荐建议。本专家共识有助于规范我国GM-CSF雾化吸入药治疗的临床应用,促进aPAP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ARDS患者81例(A组)与同时间段体检的健康人69例(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A组治疗前与B组体检时血清G-CSF、GM-CSF水平及氧合指数(OI);比较A组治疗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G-CSF、GM-CSF水平,分析血清G-CSF、GM-CSF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及诊断ARDS的价值。结果治疗前,A组血清G-CSF、GM-CSF分别为(201.89±19.44)ng/L、(48.95±6.03)ng/L,均高于B组的(38.13±5.22)ng/L、(7.71±0.9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889、56.228,均P<0.001)。A组OI为(159.09±16.81)mmHg,低于B组的(385.13±20.3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19,P<0.001)。A组患者中,重度病情者(13例)血清G-CSF、GM-CSF分别为(271.99±23.15)ng/L、(65.07±8.38)ng/L,中度病情者(30例)分别为(203.14±18.36)ng/L、(50.91±7.18)ng/L,轻度病情者(38例)分别为(176.92±15.98)ng/L、(41.89±6.02)ng/L,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3.201、57.116,均P<0.05)。ARDS患者血清G-CSF、GM-CSF水平与OI值均呈负相关(r=-0.819、-0.824,均P<0.05)。血清G-CSF、GM-CSF及两者联合检查对ARDS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95% CI:0.628~0.933)、0.752(95% CI:0.590~0.913)、0.912(95% CI:0.835~0.989),约登指数分别为0.686、0.696、0.739,两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及约登指数均最高。结论与健康人相比,ARDS患者血清G-CSF、GM-CSF水平高,且血清G-CSF、GM-CSF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G-CSF联合GM-CSF对ARDS具有较理想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集落刺激因子类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OC曲线 病人病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化学治疗并发口腔黏膜炎(OM)患者采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庆阳市中医院血液病科收治的48例AML诱导化学治疗并发OM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39.58±5.18)岁,年龄范围为22~5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氯己定组和联合rhGM-CSF组,每组24例。复方氯己定组患者予以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联合rhGM-CSF组在复方氯己定组的基础上与rhGM-CSF含漱液交替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OM疼痛缓解程度、OM愈合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rhGM-CSF组患者OM治疗有效率[87.5%(21/24)]高于复方氯己定组[62.5%(15/24)]、OM疼痛缓解率[87.5%(21/24)]高于复方氯己定组[58.3%(14/24)]、OM愈合时间[(21.42±3.26)d]短于复方氯己定组[(23.59±4.16)d]、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2.5%(3/24)]低于复方氯己定组[45.8%(1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L诱导化学治疗并发OM患者采用rhGM-CSf含漱液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交替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有效缓解疼痛,加快OM创面愈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 口腔黏膜炎 复方氯己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前列腺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21 d为1个化疗周期)或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联合顺铂(30 mg/m2,第1~3天)/卡铂(400 mg/m2,第1~3天)每21 d为1个化疗周期方案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mHSPC)患者61例,年龄53~82岁。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同时进行内分泌治疗,包括去势手术、药物去势、去势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共6个周期。6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不予任何升白药物干预,出现粒细胞减少后再予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治疗,直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观察组在化疗结束后48 h内给予PEG-rhG-CSF。结果61例患者死亡1例,因肝功能异常终止化疗2例,失访1例,最终57例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27例、观察组30例。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3.3%,其中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0%,粒细胞缺乏及减少化疗剂量发生率均为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77.8%、33.3%、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有骨痛、肌肉疼痛、乏力和注射部位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用于mHSPC多西他赛单药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卡铂方案化疗患者,疗效肯定,能降低患者发生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的概率,减少因骨髓抑制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的概率,确保患者能够接受标准剂量化疗,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粒细胞刺激因子 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传统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8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1、2级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进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云南白药保留灌肠,试验组给予rhGM-CSF+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云南白药保留灌肠,均2次/d,连续治疗3周。根据主观客观管理分析(SOMA)量表对灌肠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合粪常规及直肠镜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根据SOMA量表评分,两组患者灌肠后便血、腹泻、里急后重、腹痛症状评分均较同组灌肠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间各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灌肠后试验组便血评分比对照组低[(0.33±0.15)分比(0.48±0.32)分,t=2.045,P=0.022],两组其他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9%(51/64),试验组为90.63%(5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5,P=0.026)。全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GM-CSF联合传统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放射性直肠炎有效率高,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辐射损伤 直肠炎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PBSCM)的效果及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治疗的91例初治MM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意愿,采用大剂量化疗结合皮下注射PEG-rhG-CSF或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分别为42、49例。分析两组动员后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采集物CD34+细胞数、动员中最高中性粒细胞(mANC)数、动员的费用以及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结果PEG-rhG-CSF组和rhG-CSF组的中位采集MNC数分别为5.86×108/kg[(1.08~24.54)×108/kg]和6.61×108/kg[(0.83~33.80)×108/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883.00,P=0.245);PEG-rhG-CSF组的中位采集物CD34+细胞数高于rhG-CSF组,分别为5.56 ×106/kg[(0.94~19.90)×106/kg]和4.82×106/kg[(1.12~14.61)×10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2.00,P=0.038)。PEG-rhG-CSF组动员期间中位mANC数较rhG-CSF组低,分别为20.50×109/L[(7.26~61.30)×109/L]和32.08×109/L[(6.92~69.9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90.00,P=0.001)。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后,PEG-rhG-CSF组白细胞计数(WBC)恢复至1.0×109/L的时间较rhG-CSF组短[(11.59±1.98)d比(12.93±2.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5,P=0.019);PEG-rhG-CSF组血小板计数(Plt)恢复至20.0×109/L的时间也较rhG-CSF组有缩短趋势[(12.86±2.62)d比(14.80±5.4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9,P=0.085)。PEG-rhG-CSF组的动员总费用与rhG-CS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 405.47± 7 365.98)元比(22 976.83±10 264.34)元,t=-0.721,P=0.474]。结论PEG-rhG-CSF联合大剂量化疗是MM患者PBSCM的有效方案,其动员费用与rhG-CSF相当。PEG-rhG-CSF可能是MM患者PBSCM的更好选择。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造血干细胞动员 造血干细胞移植
  • 作者: 杜艳芳 范艳玲 胡兵 孙雷 刘元建 李宝生 黄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济南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济南 250200;山东省金乡县人民医院肿瘤科 272000,山东省金乡县人民医院肿瘤科 272000,济南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济南 250200;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50117,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501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后序贯行辅助放疗患者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收治的4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组患者21例,于放疗前1~3 d皮下注射PEG-rhG-CSF 6 mg;对照组患者22例,放疗前不予PEG-rhG-CSF处理。对两组患者放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最低值、中性粒细胞减少致放疗中断天数、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使用支数及药物所致骨骼肌疼痛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放疗期间均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观察组未出现Ⅲ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对照组出现3例Ⅲ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观察组中位ANC最低值为1.56×109/L,高于对照组的1.3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1,P=0.023)。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rhG-CSF使用支数分别为1、2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8,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放疗中断天数分别为0、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7,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药物所致骨骼肌疼痛患者分别为1例(4.8%)和5例(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6,P=0.208)。结论PEG-rhG-CSF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后放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减少由此带来的放疗中断及放疗期间rhG-CSF的使用,有利于放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聚乙二醇化
  • 作者: 陈霁晖 翟晓文 谈珍 王易 孙立荣 潘凯丽 王红美 王宏胜 袁晓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白血病·淋巴瘤》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09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肿瘤科,上海 20003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上海 200092,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苏州 215025,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青岛 266000,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西安 710003,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儿科,济南 25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防儿童血液肿瘤化疗后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6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化疗的134例患儿,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6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38例,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9例,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4例,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例,山东省千佛山医院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GM-CSF组(38例)、G-CSF组(45例)、GM-CSF+ G-CSF组(51例)。比较3组间感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恢复时间、血小板计数(Plt)降低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共发生感染64例(47.8%),其中GM-CSF组18例(47.4%),G-CSF组20例(44.4%),GM-CSF+G-CSF组26例(51.0%);G-CSF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于GM-CSF组和GM-CSF+G-CSF组[22.2%(10/45)比2.6%(1/38)、4.0%(2/51),χ2=12.00,P=0.002]。所有患儿ANC恢复至≥1.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5 d(8 d,15 d),其中GM-CSF组为12 d(10 d,16 d),G-CSF组为9 d(8 d,12 d),GM-CSF+G-CSF组为10 d(8 d,16 d)。所有患儿中101例(75.4%)骨髓抑制期Plt<50×109/L,79例(59.0%)Plt<20×109/L。3组间Plt<50×109/L和<20×109/L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儿中24例(17.9%)发生不良反应,包括发热20例(14.9%),咽痛2例(1.5%),恶心1例(0.7%),腹泻1例(0.7%);未发生2级以上不良反应。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CSF和G-CSF预防儿童血液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效果相当,二者联用耐受性较好。单用GM-CSF及其与G-CSF联用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低,可能与GM-CSF对肺部感染起作用有关。

  • 标签: 血液肿瘤 儿童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氟尿嘧啶(5-FU)诱导后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GM-CSF参与胃癌细胞耐药性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5-FU作用于胃癌细胞的半致死剂量;将GM-CSF添加到5-FU处理的胃癌细胞中,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其对细胞活性和克隆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差异。结果5-FU对胃癌细胞的半致死剂量为(16±0.4)mg/L。5-FU对胃癌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M-CSF能有效减弱5-FU的抑制效果(P<0.05)。5-FU能显著诱导胃癌细胞凋亡,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而加入GM-CSF后,5-FU诱导的凋亡被抵抗,Bax/Bcl-2比值升高趋势被抑制(P<0.05)。结论GM-CSF能够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有效抑制5-FU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在增强胃癌细胞化疗耐药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胃肿瘤 细胞凋亡 抗药性 肿瘤 氟尿嘧啶
  • 简介:摘要吞噬体经过早期内体、晚期内体和溶酶体融合的变化,最终生成能降解抗原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吞噬体成熟。吞噬体在不同免疫细胞中成熟后的功能差异,导致其对抗原摄取后的加工呈现不同的特征。通过比较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3种免疫细胞摄取抗原后的吞噬体功能差异,发现免疫细胞抗原降解能力与抗原提呈能力相反,三者中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最强,巨噬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最弱。免疫细胞吞噬体成熟与抗原提呈能力的深入研究,将为疫苗研制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吞噬体成熟 功能差异 抗原提呈
  • 简介:摘要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在TME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具有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的作用,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不仅是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所致,还与突变细胞对TME的适应过程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开发出能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TME的新治疗策略,将会为肿瘤的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肺癌同步放化疗期间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4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预防组79例,包括初级预防组(全程同步放化疗中预防使用PEG-rhG-CSF)48例,次级预防组(出现粒细胞减少后的化疗周期中预防使用PEG-rhG-CSF)31例;未预防组70例。对比预防组和未预防组之间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完成率、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在放化疗中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32.2%(48/149)。其中,初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6.3%(3/48),次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9.7%(3/31),未预防组的发生率为35.7%(25/70)。预防组(初级预防+次级预防)与未预防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P<0.001)。全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率为3.4%(5/149),未在初级预防组出现。同步放化疗足量完成率在预防组为96.2%(76/79),明显高于未预防组的82.9%(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07)。预防组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为19.0%(15/79),未预防组为40.0%(2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05)。结论PEG-rhG-CSF的预防使用可以有效降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证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按计划完成。

  • 标签: 肺癌 同步放化疗 PEG-rh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国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初级预防与接受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的成本-效果。方法构建2种状态Markov模型,假定队列患者是年龄为45岁的Ⅱ期乳腺癌患者。第1种状态模拟4个周期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风险>20%]化疗的成本和结果,其假设基于文献综述,包括FN发生率[基线(确定敏感性分析范围),0.29(0.24~0.35)]和相关事件[FN病死率,3.4(2.7~4.1)]。第2种状态模拟长期生存,并与相对剂量强度(RDI)[RDI<85%和≥85%的死亡风险比为1.45(1.00~2.32)]进行关联。临床效果、治疗成本和经济学效用值是基于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和专家意见。结果与rhG-CSF初级预防和无预防治疗方案比较,PEG-rhG-CSF初级预防成本分别增加了5 208.19元和5 222.73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分别提高了0.066年和0.297年。因此,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9 146.3元/QALY和17 558.77元/QALY,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 000元)的意愿支付阈值。敏感性分析显示,PEG-rhG-CSF初级预防的临床效果越好,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RDI<85%对比≥85%的死亡风险比越低,PEG-rhG-CSF初级预防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尽管PEG-rhG-CSF初级预防的成本较高,但考虑到其额外的收益,中国FN风险>2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PEG-rhG-CSF初级预防与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相比,PEG-rhG-CSF很可能是一种具有成本-效果的替代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初级预防 成本-效果
  • 简介:摘要RA的达标治疗近年来已成为共识。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生物制剂的应用逐渐提高了RA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有部分RA患者出现对生物制剂耐受的情况。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为新的作用靶点,近年来研发的生物制剂如mavrilimumab、namilumab、otilimab、gimsilumab及lenzilumab已陆续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本文对GM-CSF在RA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各种单抗或GM-CSF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进行综述。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生物制剂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患者女,53岁,因“咳嗽、气促3个月余”入院。既往有建筑工地工作史,体检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存在低氧血症,实验室检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和癌胚抗原升高,胸部CT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呈“铺路石征”,肺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肺泡腔内大量粉染颗粒状物,PAS染色阳性、D-PAS染色阳性;由于合并预激综合征无法进行全肺灌洗,采用GM-CSF吸入联合降脂药口服治疗1年,气促消失,低氧血症改善,低密度脂蛋白和癌胚抗原仍升高,CT示磨玻璃影吸收,铺路石征消失,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APAP患者可能存在血脂代谢异常,使用GM-CSF吸入联合降脂药口服治疗可能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