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Graves病(GD)传统治疗方案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仍然有必要探究新型疗法。针对GD发病机制,通过消耗B淋巴细胞和作用于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所研发的生物制剂,如单克隆抗体,TSHR拮抗剂以及抗原表位等特异性治疗,部分新药有望投入临床使用,通过恢复受损的免疫系统,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弥补传统疗法长期用药、诱发或加重Graves眼病以及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一系列并发症的不足。甲状腺热消融技术在难治性GD患者中的初步尝试表明其有效且安全。中医药在改善GD患者症状与甲状腺功能方面亦发挥作用。上述方法为未来GD的治疗展现了美好前景,也为临床医师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选择。
简介:摘要“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中建议,在同时符合一定情况时,可尝试在全身抗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吸入性抗菌药物治疗。目前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用的抗菌药物制剂,以往国内抗菌药物雾化吸入都是采用静脉制剂。2016年出台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中不推荐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使用,但其理由存疑。静脉制剂是否可以用来雾化吸入?临床医生存在困惑。
简介:摘要结核性创面的临床诊断依然是困扰医师实施精确治疗的难题。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抗酸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色谱法、血清免疫学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传统的诊断方法虽然均在应用,但普遍存在操作过程复杂、周期较长、检测阳性率较低等缺陷。寻求一种快速、方便、简洁及检测阳性率高的方法是结核性创面临床诊断面临的挑战。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探针熔解曲线法在结核性创面石蜡组织中的诊断和耐药分析中展示出独特的优越性:用时短、操作简便,能够同时鉴定多种结核分枝杆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特异度、敏感度高,为解决结核性创面临床诊断难题带来了新希望。
简介:摘要随着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增多,NTM病已成为常见病。由于NTM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差异性大和病原学标本采集受干扰因素多,容易造成临床对该病的误诊和过诊。因此,应重视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现病史,规范病原学标本采集,注意区分NTM的定植与感染。
简介:摘要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修订的“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简称中国HAP/VAP指南)于2018年第4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布后,有读者对指南中的一些诊治措施提出疑问,对于今后不断完善指南、规范诊治给予极大的动力。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已经成为HAP/VAP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措施,从开始应用于临床就充满争议,同样又在争议中不断完善,至今已经被国内外众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指南接受为治疗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这些患者如果短期内需要接受非心脏手术将面临失血增加的危害,但是如果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将增加。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治疗时限、并发症、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停用及桥接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对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卒中属于高风险疾病之一。多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聚焦于对卒中的影响,结果表明miRNA在卒中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miRNA与卒中的相关文章,总结了miRNA在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阐述了氧化应激、凋亡、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4个方面的作用。
简介:摘要卒中属于高风险疾病之一。多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聚焦于对卒中的影响,结果表明miRNA在卒中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miRNA与卒中的相关文章,总结了miRNA在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阐述了氧化应激、凋亡、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4个方面的作用。
简介:摘要环状RNAs(circular RNAs, circRNAs)是最近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s,由内含子配对驱动的环化等模型产生,受相关调控因子调控。circRNAs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分子海绵使微RNAs水平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改变。多项研究表明,circRNAs与缺血性卒中密切联系。因此,更好地了解circRNAs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探索circRNAs在缺血性卒中早期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从而建立一种早期预警模型,实现缺血性卒中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文章就circRNAs的定义、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缺血性卒中后的表达变化和作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卒中单元在卒中筛查和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中心采用5G移动卒中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卒中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卒中患者98例(56.6%),中高危卒中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卒中救护车的中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中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中,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卒中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卒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卒中单元在卒中筛查和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中心采用5G移动卒中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卒中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卒中患者98例(56.6%),中高危卒中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卒中救护车的中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中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中,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卒中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卒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