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病房的80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吞咽器官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8周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得分、洼田饮水试验(WST)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干预4、8周后的SSA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8周后的WST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疗联合冰酸刺激治疗对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困难分级评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9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吞咽障碍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冰酸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颅磁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VG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疗联合冰酸刺激治疗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评分,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康复训练措施对其吞咽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患者在此研究中共计纳入5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6月开始至2020年12月截止,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至两组,组别名称分别为对比组和试验组,每组纳入患者的例数均为25例,前者利用常规护理法,后者以此为基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法,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20.36±1.01)明显低于对比组(31.28±1.21)(P<0.05),试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均高于对比组(均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2%(23/25)]明显高于对比组[60%(15/25)](P<0.05)。结论通过运用吞咽康复训练措施能够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产生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专科护理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吞咽专科护理。结果研究组吞咽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吞咽专科护理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鼻饲期间实施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对胃管拔除率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鼻饲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吞咽功能康复锻炼,两组均在康复功能锻炼4周后评价康复效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每天经口进食量、30 d内胃管拔除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21/30)](χ2=7.680,P=0.006);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定:1级7例、2级12例、3级8例、4级3例;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定:2级5例、3级10例、4级8例、5级7例,两组吞咽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105,P=0.001);观察组30 d内胃管拔除率(86.67%)显著比对照组(50.00%)高(t=9.320,P=0.002);观察组每天经口进食量、生活质量评分[(558.62±12.62)mL/d、(83.62±4.58)分、(84.52±4.14)分、(83.25±4.29)分、(82.26±3.46)分、(83.62±3.62)分、(82.49±3.55)分、(81.45±3.52)分、(82.55±3.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9.54±8.16)mL/d、(70.06±2.62)分、(71.52±4.01)分、(71.16±3.84)分、(72.16±3.76)分、(71.26±2.46)分、(70.26±2.44)分、(71.56±3.55)、(72.33±3.05)](t=90.780、14.076、12.354、11.608、10.826、15.468、15.550、10.835、11.787,均P<0.05)。结论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应用于脑卒中患者鼻饲期间,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及早恢复,提高胃管拔除率,增加进食量,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吞咽功能评定及误吸风险分级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8年1—12月住院的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住院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功能障碍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动态吞咽功能评定及误吸风险分级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共6周。比较两组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误吸风险等级、吞咽障碍指数问卷(DHI)评分、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185例患者中,3例未完成全部训练被剔除,最终对照组83例,观察组99例。对照组干预后的SSA评分和DHI中的误吸症状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SA评分、DH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误吸风险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43,P<0.001);观察组的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3.13%(13/99)和7.07%(7/99),对照组的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5.30%(21/83)和18.07%(1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态吞咽功能评定及误吸风险分级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用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金华市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综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吞咽障碍患者总有效率;干预前、干预4周和干预8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和吞咽障碍生活质量表(WAL-QOL)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障碍患者总有效率[88.89%(40/45)]高于对照组[71.11%(32/45)](χ2=4.444,P<0.05)。观察组SSA评分干预4周[(34.25±1.65)分]和干预8周[(28.39±3.24)分]均低于对照组[(36.12±2.18)分、(32.17±2.05)分](t=4.588、6.614,均P<0.05)。观察组WST评分干预4周[(2.39±0.32)分]和干预8周[(1.76±0.23)分]均低于对照组[(2.78±0.27)分、(2.17±0.19)分](t=6.249、9.219,均P<0.05)。观察组WAL-QOL评分干预4周[(154.23±15.38)分]和干预8周[(198.94±12.46)分]均高于对照组[(123.24±16.45)分、(170.29±13.51)分](t=9.231、10.457,均P<0.05)。观察组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2/45)]低于对照组[20.00%(9/45)](χ2=5.075,P<0.05)。结论综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摄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吞咽-摄食管理。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呛咳、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吞咽障碍性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吞咽-摄食管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及早期训练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饮食宣教和指导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GUSS评分、血清蛋白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误吸、肺部感染及再插管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U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5.26±2.07)分和(66.71±4.13)分、(65.62±5.92)分、(47.89±1.15)分、(66.37±2.9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1±2.15)分和(55.41±5.23)分、(57.82±3.94)分、(45.23±1.11)分、(59.12±4.95)分(t=13.598、11.375、7.358、137.076、8.425,均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以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水平分别为(38.12±5.29)g/L、(149.62±13.85)g/L、(0.32±0.03)g/L、(2.35±0.35)g/L以及(0.91±0.23)m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1.87±4.58)g/L、(123.48±13.02)g/L、(0.21±0.04)g/L、(1.95±0.24)g/L、(1.26±0.21)mg/L(t=5.992、9.225、14.758、6.323、7.539,均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肺部感染及再插管发生率总发生率为2.22%(1/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χ2=4.444,P<0.05)。结论采用GUSS筛查和指导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蛋白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误吸、肺部感染及再插管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例)和对照组(9例)。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正常人吞咽动作视频,然后模仿吞咽动作,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相同时间的风景视频,每周5次,每次10 min,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及渗透-误吸评估(PAS)。另采用fMRI对2组患者的吞咽动作视频刺激任务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EAT-10评分、PAS评级、PAS评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EAT-10评分、PAS评级、PAS评级分别为(18.44±3.71)分、(5.44±0.88)级、(2.44±1.01)级,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行fMRI检查时观看吞咽动作时,治疗组的大脑的楔前叶、顶叶、中央后回、BA7区、BA5区、额叶、中央旁小叶激活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且可促进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相关的脑区激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继发吞咽功能障碍(SFD)患者应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鼻饲泵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CI继发SFD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65.87±10.64)岁;观察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66.12±9.39)岁。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鼻饲泵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摄食情况[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差异;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VDS口腔期评分、咽期评分、总分分别为(13.02±3.01)分、(29.37±9.31)分、(54.79±12.52)分,对照组为(25.42±8.36)分、(33.13±10.36)分、(61.96±13.89)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干预4周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均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3.33±1.19)分比(2.89±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SWAL-QOL中的进食时间、食欲、食物选择、症状频次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6.36±2.36)分比(13.09±2.21)分、(14.63±1.61)分比(12.03±1.15)分、(17.36±1.56)分比(14.06±1.59)分、(16.96±1.32)分比(13.62±1.23)分],且两组干预4周后各项评分均较同组干预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10%(5/55),对照组为16.67%(9/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7,P=0.237)。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鼻饲泵可有效缓解ACI患者SFD程度,恢复摄食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对早产儿吞咽功能及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早产儿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及早产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行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训练,记录两组患儿的留置胃管时间,并在纠正胎龄满40周时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留置胃管时间[(56.27±22.26)d]较对照组[(68.97±23.96)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满40周时,实验组NBNA评分[(33.50±2.30)分]较对照组[(31.97±2.39)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满40周时,2组患儿NBNA评分与留置胃管时间呈负相关(r=-0.835,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可以改善早产儿的吞咽功能,缩短留置胃管时间,改善早产儿的早期神经发育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方案联合吞咽操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7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吞咽操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家庭赋权方案联合吞咽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微型营养评定法简版(MNA-SF)、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NA-SF评分、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A评分、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赋权方案联合吞咽操应用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联合饮食管理,观察对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7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SSA联合饮食管理。对比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PAS评分低于对照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6%(1/35)比22.86%(8/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可了解患者具体吞咽功能障碍程度,以此实施针对性饮食管理,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误吸程度,有助于减少吸入性肺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在指导气管切开合并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住院并行气管切开的188例神经性疾病(合并吞咽障碍)患者FEES评估结果,同时分析FEES评估指标(包括声门活动是否正常、咽部分泌物分级及残留、渗漏-误吸评级等)对拔管成功与否的影响。结果入选患者根据拔管情况分为拔管成功组及拔管失败组。拔管成功组共有患者109例,拔管失败组共有患者79例,拔管成功率为57%;拔管成功组气管切开平均病程(184 d)较拔管失败组平均病程(292 d)明显缩短(P<0.05)。拔管失败组患者声门异常占比(55.0%)较拔管成功组异常占比(20.8%)明显增高(P<0.05);拔管成功组咽部分泌物分级、渗漏-误吸分级均显著低于拔管失败组水平(P<0.05);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在食物残留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FEES评估指标(包括声门活动、分泌物残留、进食误吸情况等)在指导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气管切开套管拔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而对照组患者则增加假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观察组观看正常人吞咽动作视频,然后模仿吞咽动作;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风景视频,2组均每周治疗5次,每次10 min,一共治疗6周。2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渗透-误吸评估(PAS)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评估其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OIS评级、PAS评级和EAT-10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FOIS评级(5.03±0.96)级、PAS评级(2.57±1.01)级和EAT-10评分(20.80±4.9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吞咽训练对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INAHL、PubMed、Embase、Web of Sienc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的与吞咽训练对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12月10日。由本文前2名作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质量评价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文献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计701例患者。吞咽训练对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吞咽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经过吞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RR=1.82,95%CI:1.51~2.19,P<0.000 01)、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RR=1.91,95%CI:1.34~2.72,P=0.000 4)、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MD=-6.47,95%CI:-8.42~-4.52,P<0.000 01)、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MD=1.50,95%CI:1.16~1.84,P<0.000 01)。吞咽训练对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且异质性较高。结论头颈肿瘤放疗后患者经过吞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吞咽功能,但是生活质量是否提高还需要更多证据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吞咽困难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咽动态造影检查(VFFS)和FEES,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FFS结果发现,口腔残留122例,渗漏168例,误吸170例,会厌谷残留179例,梨状隐窝残留184例,环咽肌开放不全61例,食管蠕动异常58例;FEES结果发现,食物渗漏173例,食物穿透151例,食物误吸180例,食物潴留166例,声带新生物21例。FEES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5.5%)低于VFFS(12.0%)(χ2=5.29,P < 0.05)。结论FEES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检出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安全性,对吞咽困难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