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大功率的照明场合,一般采用阵列式LED照明系统,但是大功率LED在使用中稳定性、安全性、使用寿命普遍较差。主要是大功率LED的光学设计和热管理技术不够完善。针对大功率LED存在的散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进双出型射流冲击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均温性能,且能在较低的散热功耗下保持良好的工作。
简介:摘要轮机数字电液控制技术是电厂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汽轮机精准控制、快速响应的特点。另外,随着汽轮机的运行功率越来越大,对参数的控制要求也不断提升,采用先进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是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对数字电液控制技术对于调门调节控制过程中的故障类型及原因进行详细分类,便于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此技术。
简介:摘要棘突间装置植入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目前临床常用的棘突间装置种类较多,根据其临床应用原理,可分为:棘突间撑开装置、棘突间固定装置及棘突间融合装置。棘突间撑开装置主要是根据其撑开作用,扩大神经根管面积,缓解神经症状,应用于间歇性跛行的腰椎管狭窄症。棘突间固定装置主要是基于其夹持固定于棘突,为椎间融合提供稳定性,可作为后路钉棒系统固定的替代方案。棘突间融合装置,在撑开与固定的同时,融入棘突间融合的理念,可单纯用做棘突间撑开的间接减压,也可用于直接减压及椎间融合的后路稳定。各类棘突间装置因其应用理念不同,所涉及到生物力学也略有差异。因此,本文将针对棘突间装置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的相关生物力学研究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重症哮喘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支气管哮喘根据表型和内型的不同分为变应性哮喘与非变应性哮喘。变应性哮喘是由于Th1/Th2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失衡导致,参与的细胞涉及Th2细胞、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球蛋白E等。非变应性哮喘是由内源性中性粒细胞和IL-17介导的途径激活所致,参与的细胞涉及Th1/Th17细胞、中性粒细胞、Ⅲ型固有淋巴样细胞等。两种形式哮喘通过各自细胞群及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该文对两种形式哮喘的发病机制进行论述。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AR患病率不断增加,对个人和社会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AR的发生和发展;其中AR预防尤为重要。尽管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务工作者对于AR的规范化治疗日益重视,但对于AR的分级预防,特别是一、二级预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本文从AR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及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AR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国际公认的唯一对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可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AIT在临床实践中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20余年国内学者在AIT临床应用和研究领域均取得创新性成果,制订了中文和英文指南。本文重点阐述了AIT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综述了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讨论了AIT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展望了替代途径、免疫佐剂和重组疫苗等AIT的未来方向。
简介:摘要以变应性鼻炎(AR)为代表的变应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20世纪以来全球AR患病率增长明显,不仅给患者个体造成身心伤害,亦对社会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概述了以AR为代表的变应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影响因素和我国的防治策略,提出在应对全球变应性疾病流行的复杂状况时,应全面认识人类个体健康、环境宜居性和地球健康三者间的紧密联系,从改善局部环境和缓解个体疾病入手,为解决人类生存的宏观问题提供微观路径和经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2激光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进行CO2激光治疗的607例CIN和(或)VaIN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CIN为451例(74.3%),单纯VaIN为104例(17.1%),CIN合并VaIN为52例(8.6%)。采用成组t检验,对不同类型患者年龄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类型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史发生率及CO2激光治疗部位、CO2激光治疗次数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HPV)转阴及病理级别降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607例患者中,CO2激光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79/607),疾病复发率为4.6%(28/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CO2激光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430/451)、98.1%(102/104)与90.4%(47/52)。②本组607例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HPV转阴率为74.1%(450/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HPV转阴率分别为80.0%(361/451)、54.8%(57/104)与61.5%(32/52)。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EEP史(OR=0.500,95%CI:0.273~0.915,P=0.025)为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2年,HPV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④本组607例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病理级别降低率为93.7%(569/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病理级别降低率,分别为93.6%(422/451)、98.1%(102/104)与86.5%(45/5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2激光治疗部位为宫颈+阴道(OR=11.727,95%CI:1.337~102.859,P=0.026)是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2年,病理级别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O2激光治疗CIN和(或)VaIN有效。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HPV转阴、病理级别降低受不同因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手送管法在儿童外周静脉留置穿刺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40例需进行外周静脉留置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实施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感、留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患儿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穿刺点渗血率、药物外渗率、留置针脱落、送管打折发生率、穿刺套管扭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能有效提高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穿刺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CIN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宫颈三阶梯筛查诊断,即通过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和(或)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患者HPV感染情况及意愿行诊断性宫颈LEEP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宫颈癌患者进一步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全切术。观察患者的宫颈细胞学TCT检查情况、阴道镜活检情况、手术患者的手术情况及1年随访结果。结果200例CIN患者宫颈细胞学TCT检查提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共141例,T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0.50%;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Ⅱ级、CINⅢ级共63例,宫颈细胞学TCT检查结果中HSIL 45例,T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1.42%;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Ⅰ级137例,宫颈细胞学TCT检查LSIL 96例,T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0.07%。200例CIN患者阴道镜检查示LSIL、HSIL共163例,诊断准确率为81.50%;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Ⅱ级、CINⅢ级共63例,阴道镜检查HSIL 50例,诊断准确率为79.36%;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Ⅰ级137例,阴道镜检查LSIL 113例,诊断准确率为82.48%。137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LSIL,细胞学检查结果为≥不除外高度病变、年龄>45岁且病变持续存在1年或以上者中,52行诊断性LEEP手术治疗;6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HSIL患者中,58例行宫颈LEEP手术治疗,5例外切缘阳性者中4例术后病理提示宫颈癌IA1期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全切术。截止12个月随访结束时,未检测到CIN残留及宫颈癌复发患者,但有8例CIN复发患者。结论采用宫颈三阶梯筛查技术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并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