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决策树建立完全性川崎病(cKD)的辅助诊断模型,并评估其在不完全性川崎病(iKD)中的诊断价值,以利于iKD的早期准确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患儿临床资料,共计200例,分为cKD组(51例)、iKD组(54例)和感染性发热(IF)组(95例)。以cKD和随机半数IF患儿的辅助检查指标构成训练样本数据集;以iKD和剩余半数IF患儿的辅助检查指标构成验证样本数据集,然后进行决策树算法分析,生成cKD的临床诊断决策树,将生成的决策树模型在验证样本数据集中进行验证并计算模型的检测效应值。结果本研究中共24项辅助检查指标用于构建决策树诊断模型,对其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后发现,16项指标在cKD和IF组间以及17项指标在iKD和IF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cKD与IF训练样本数据集中,构建出以红细胞沉降率>35 mm/h、N末端心房脑钠肽前体≥315 pg/ml、CD3-/CD19+%≥21%、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8.5×109/L为要素的辅助检查决策树模型;在iKD与IF的数据集中验证发现,该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为0.947,特异度为0.96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59。结论基于cKD的辅助检查指标建立的决策树模型是iKD与IF有效鉴别方法之一,为iKD早期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策略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logistic回归与χ2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决策树模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07-2013年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89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获得母亲及其新生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母亲孕周及分娩方式等基线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通过构建CHAID决策树模型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689例新生儿中,HBV宫内传播率为11.47%(79/689)。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logistic多因素模型1与多因素模型2分析结果均显示,剖宫产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OR=0.25,95%CI:0.14~0.43;OR=0.27,95%CI:0.15~0.46);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以及HBV DNA水平≥2×105 IU/ml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OR=3.89,95%CI:2.32~6.51;OR=3.48,95%CI:2.12~5.71)。CHAID决策树模型共筛选出3个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其中,母亲分娩前HBeAg状态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分娩方式和母亲HBV DNA水平;母亲分娩前HBeAg与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与母亲分娩前HBV DNA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HBeAg阳性且行阴道分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由19.08%增至29.37%,行阴道分娩和HBV DNA水平≥2×105 IU/ml的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升至33.33%。结论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HBV DNA水平≥2×105 IU/ml和阴道分娩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与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与母亲HBV DNA高载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与CHAID决策树模型可互为补充,能更好地识别HBV高危人群,有利于准确地制定预防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M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天津地区监测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7个区42个监测点45~59岁中年人群1 388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MS关系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睡眠质量良好、一般、较差3组MS患病率分别为30.4%、37.4%和43.1%;睡眠时间充足(6.0~7.5 h)、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时间较长(<6.0 h、>7.5 h)的人群MS患病率分别为30.6%和36.5%。调整了年龄和性别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时间较长都是MS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树模型筛选出性别(重要性为0.004,标准化重要性为100%)、睡眠质量(重要性为0.004,标准化重要性为99.5%)、睡眠时间(重要性为0.002,标准化重要性为38.6%)、文化程度(重要性为0.001,标准化重要性为22.3%)、盐摄入量(重要性为0.001,标准化重要性为22.2%)为MS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是天津市中年人群MS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关注中年人群的睡眠及健康状况,并加强对中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预防控制MS及其他慢性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和评价基于生物标志物预测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决策树模型。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刻测定生物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sCys 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并记录终点指标。以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测试队列,采用决策树分类回归树(CART)算法,以生物标志物最佳截断值为决策节点,构建预测重症AKI的生物标志物决策树模型,采用整体精准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该决策树模型的预测价值。以2018年1月至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验证队列,进一步验证该决策树模型的整体精准度和预测能力。结果在测试队列研究中,共263例患者入选,其中57例(21.7%)发生重症AKI〔定义为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AKI 2期及3期〕。与非重症AKI患者相比,重症AKI患者年龄更大〔岁:64(49,74)比52(41,66)〕,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更高〔分:23(19,28)比15(11,20)〕,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及合并脓毒症的比例更高(64.9%比40.3%、28.1%比10.7%、63.2%比29.6%),sCys C和uNAG水平更高 〔sCys C(mg/L):1.38(1.12,2.02)比0.79(0.67,0.98),uNAG(U/mmol肌酐):5.91(2.43,10.68)比2.72(1.60,3.90)〕,住院病死率和90 d病死率更高(21.1%比4.4%,52.6%比13.1%),ICU住院时间更长〔d:6.0(4.0,9.5)比3.0(1.0,6.0)〕,肾脏替代治疗需求更多(22.8%比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Cys C、uNAG预测重症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95%可信区间(95%CI)为0.809~0.897〕和0.735(95%CI为0.678~0.78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5 mg/L和5.39 U/mmol肌酐。以生物标志物最佳截断值构建的决策树模型结构直观,预测重症AKI的整体精准度为86.0%,AUC为0.905(95%CI为0.863~0.937),敏感性为0.912,特异性为0.796。在130例患者的验证队列中,该决策树模型预测重症AKI的整体精准度为81.0%,AUC为0.909(95%CI为0.846~0.952),敏感性为0.906,特异性为0.816。结论基于生物标志物预测重症患者AKI的决策树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直观明了,可执行性强,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判断和采取决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决策树模型评估超声造影对不典型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常规超声检查回报难以鉴别不典型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患者540例,最终纳入超声造影检查患者95例,其中经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病64例,子宫肌瘤31例。分别统计子宫腺肌病组和子宫肌瘤组定性分析以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数据,包括造影剂进入病灶的时相差异性,即造影剂开始进入病灶时间与最终造影剂全部填充病灶的时间差值。首先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纳入决策树模型指标,分别建立基于定性分析指标、基于定性与TIC分析决策树模型,进一步评估两者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定性分析指标中病灶起始增强模式、增强强度、病灶内造影剂分布、造影后病灶边界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C分析指标中造影剂进入时间(AT)、造影剂达峰时间(TTP)、ΔAT、ΔTTP的绝对值(|ΔAT|、|ΔTTP| )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灶时相差异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筛选后纳入模型,最终得到基于定性分析决策树模型准确率和误判率分别为87.40%、(17.90±3.90)%,基于定性与TIC分析决策树模型准确率和误判率分别为90.50%、(21.10±4.20)%;根据两种模型绘制ROC曲线,得到基于定性分析模型与基于定性与TIC分析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931。结论根据超声造影图像分析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对于鉴别诊断不典型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有较高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决策树模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复温后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先心病手术患儿共711例为研究对象,建立决策树模型预测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决策树模型显示:体外循环方案、术前营养评分、患儿体表面积均为先心病体外循环复温后患儿发生低体温的高危因素。决策树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准确性为86.45%,敏感性为77.14%,特异性为90.9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98~0.904)。结论决策树模型在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预测低体温的发生有较高的价值,可从不同层面发现低体温发生的高危因素,并为临床医护人员对高危患儿采取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措施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简介:摘要随着对早期胚胎发育各阶段的深入探索,尤其是对合子基因组激活以及第一次细胞分化的研究,研究者发现早期胚胎表观遗传学遵循着严密的时空修饰机制。既往研究已确定H3K9me3和H3K27me3对基因组表达的抑制效应,明确它们在基因组中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学事件,如染色质重编程、基因组印记、胚胎干细胞干性维持及体细胞克隆等,但其涉及的详细分子机制和作用机理仍不完全清晰。本文从发育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方面,阐述早期胚胎组蛋白H3K9me3和H3K27me3研究进展,为了解胚胎发育的复杂机制以及进一步完善体外胚胎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共享决策工具的决策辅助干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0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决策辅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信息化共享决策工具干预,应用决策困境量表(DCS)和决策参与满意度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决策困难度和参与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DCS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DC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决策参与满意度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决策辅助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决策困难度。与常规决策辅助相比,配合信息化共享决策工具在缓解肺癌患者决策困难度和提高决策参与满意度方面更具优势。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补体3(C3)-补体3a受体(C3aR)通路是经典补体激活的重要通路之一。大量研究显示C3-C3aR通路可以介导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轴相互作用于神经元,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C3-C3aR通路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癫痫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围绕C3-C3aR通路在几种重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讨论C3-C3aR通路在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从而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尽管经过40多年的研究并也得到了认可,但患者讨论和日常诊疗相结合的模式仍进展缓慢。Neal Maskrey将其归咎为临床医生缺乏更广泛的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