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加速器系统时间特性的分析,找出影响质子重离子治疗时间的关键因素,研究提高治疗效率的方案。方法系统分析了47例分别使用质子和碳离子治疗不同类型癌症患者的治疗日志文件,其中肺癌患者使用了呼吸门控技术。研究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射束投照的时间特性,并找出潜在提高治疗效率的办法。结果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束治疗肺癌患者每个等能量层平均出束时间和平均周期最长,分别为(2.98±1.98) s和(5.71±4.51) s。不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和碳离子治疗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7 min。使用门控技术的质子治疗肺癌患者的平均周期约为15 min。结论使用对布拉格峰展宽较宽的微型脊形过滤器或纹波过滤器以减少等能量层数,以及采用被动屏气门控技术以消除门控导致的单个等能量层治疗的中断,是部分治疗设备提高治疗效率的两种可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睑术致重睑过宽的修复要点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佛山市顺德贝尔美美容医院美容外科对28例女性患者(年龄27~48岁,平均35岁)不满意重睑术后过宽的重睑宽度进行测量,宽度6.5~12.0 mm,平均8.59 mm。单纯性重睑过宽的修复方法主要是粘连松解,降低宽度。复杂性重睑过宽的修复方法包块粘连松解降低宽度,同时行脂肪移植填充或眶隔脂肪转移或上睑提肌缩短或上睑提肌腱膜前徙固定术或上睑退缩矫正术等。结果28例重睑过宽修复后,重睑宽度明显变窄,重睑自然度、对称性、上睑凹陷、角膜暴露率明显改善。26例效果满意,1例皮肤薄、弹性差、效果欠佳;1例自觉重睑偏窄,要求调宽。结论明确重睑过宽临床特征对确定手术方案、手术项目、术前与患者沟通以及咨询有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组织梯度差原理在修复切开法重睑术后重睑过宽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对双侧重睑过宽并要求修复女性患者30例(60眼,年龄20~35岁,平均30岁)用切开法进行修复。组织梯度差具体表现为重睑线上下皮肤、眼轮匝肌等软组织的厚薄差、质地差、张力差。结果满意度评估,60眼中57眼(95.0%)满意;有3眼(5.0%)不满意。其中2例患者因矫正后两侧重睑宽度不一致而实施第2次修复,修复后1例患者获得满意重睑形态,另1例实施了第3次修复后获得满意重睑形态。重睑形态评估,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重睑形态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6,P<0.01)。结论组织梯度差原理指导重睑过宽修复简单易行,效果佳,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减重门诊对肥胖的减重效果及减重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多学科减重门诊团队由2名内分泌科医师、2名营养师、2名康复科运动指导师、1名普外科医师、1名中医科医师以及多名健康教育护士组成。本团队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共纳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多学科减重门诊就诊的患者445例,平均年龄(37.6±12.5)岁,其中女性293例(65.8%),男性152例(34.2%)。在首诊后的3、6、12、18和24个月进行复诊,同时随访其体重及异常的代谢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χ2检验分析影响减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多学科减重门诊患者每次随访体重均较基线体重显著下降(P<0.01)。此外,随访第6和12个月时的体重均较上一次随访体重显著下降[6个月比3个月:(87.2±20.2)比(87.8±19.8)kg,P<0.01;12个月比6个月:(86.7±19.0)比(87.2±20.2)kg,P<0.01]。定义体重较基线下降超过5%为减重成功时,多学科减重门诊患者中减重成功率达40.9%(179/438)~50.9%(110/216)。定义体重较基线下降超过10%为减重成功时,减重成功率逐渐由13.2%(58/438)升高至26.9%(14/52)。女性性别、基线体质指数(BMI)、腰围和减重治疗早期体重下降与减重成功率有关(P<0.01或P<0.05),应用二甲双胍与减重成功率无关(P>0.05)。结论多学科减重团队对肥胖患者的减重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女性性别、基线BMI、腰围和减重治疗早期体重出现下降与减重成功率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时脑区激活情况及吞咽中枢环路的时空特性。方法选择10名健康受试者,在磁屏蔽室内应用148通道全头型脑磁图系统采集受试者执行吞咽动作时的脑磁信号,利用CURRY8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位算法采用基于最小模分析的低分辨率电磁成像方法(LORETA),每300 ms作为一个独立分析阶段,以大脑皮层F-分布值(F-distributed)最高的位置为刺激反应区域,通过时间和空间定位,对执行吞咽动作时激活区域进行分析。结果在执行吞咽动作时,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延髓、中央后回、额下回、顶上小叶、角回、胼胝体、额中回、扣带回、眶回、丘脑、三脑室底部、放射冠、楔前叶、额岛叶、桥小脑角区、额上回、基底节等区域被激活,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八位脑区为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胼胝体、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10名受试者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有8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双侧大脑半球激活或中间区域激活为主,601~900 ms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和601~900 ms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和601~9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中间区域激活为主。结论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早期呈现左侧偏侧性,后期呈现右侧偏侧性,存在高度的时间依赖关系,可能存在以中央区为核心的中央区-胼胝体-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相关的吞咽中枢环路。
简介:摘要IgG4相关眼病(IgG4-related ocular disease,IgG4-ROD)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学上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闭塞性静脉炎及席文状或旋涡状纤维化。该病可以累及多个眼部组织或器官,如泪腺、眼外肌、眼眶脂肪以及三叉神经等,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双侧或单侧眼眶慢性无痛性肿胀、眼球突出,可伴有外周淋巴结肿大,通常视力损害不明显,但严重时可使被累及的组织器官功能丧失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IgG4-RO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自身抗体产生、微生物感染和基因遗传等因素有关。对于IgG4-ROD的治疗,目前主要是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以及手术治疗等,这些治疗方式虽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高复发率、严重的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等。(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56-26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睑提肌前徙在修复重睑术后宽重睑伴上睑下垂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的重睑术后宽重睑伴上睑下垂患者,在矫正宽重睑手术中,解剖复位各组织结构,并应用上睑提肌前徙矫正宽重睑患者的上睑下垂畸形。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让医生、患者和第三方对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照片,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三方都满意为显著有效,两方满意为有效,一方满意为一般,都不满意为差。结果共纳入98例患者,女性95例,男性3例;年龄18~49岁,平均24.5岁。双侧宽重睑同时矫正68例,单侧宽重睑矫正30例,共行166侧上眼睑手术,其中轻度上睑下垂102侧,中度上睑下垂64侧。术后效果评价:显著有效90例,有效5例,一般3例,无效果差患者,疗效满意度为96.9%(95/98)。结论在宽重睑修复手术中,上睑提肌前徙是宽重睑修复中的重要步骤,可以有效矫正宽重睑患者的上睑下垂畸形。
简介:摘要IgG4相关疾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gG4相关性咽喉疾病发病率低,多为个案报道,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极易漏诊、误诊,但明确诊断后疗效佳。近年临床工作者对该病诊疗逐步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旨在对本病诊疗现状及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HTRA丝氨酸肽酶1(HTRA1)基因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以及HTRA1相关显性遗传性脑小血管病(CSVD)。文中对HTRA1相关CSVD的定义、临床特征、MRI表现、基因和病理检查以及治疗方案进行了描述,归纳总结了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强调HTRA1相关CSVD与其他脑白质病变之间的区别,提出了在常规临床环境下识别HTRA1相关CSVD的诊断途径。除常规CSVD治疗外,该病的靶向治疗方法尚需建立。
简介:摘要IgG4相关性甲状腺疾病(IgG4-RTD)包括Riedel甲状腺炎(RT)、桥本甲状腺炎纤维样变型、IgG4相关性桥本甲状腺炎(IgG4-RHT)及伴高IgG4血症的Graves病。此外,IgG4可能与甲状腺癌发病有关。IgG4-RT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诊断主要依据血IgG4水平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糖皮质激素是RT一线治疗方案,对于糖皮质激素不能诱导缓解及存在治疗禁忌证者,可单独或联合免疫抑制剂及生物抑制剂治疗。IgG4-RHT和伴高IgG4血症Graves病的治疗,仍以甲状腺激素替代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IgG4相关性疾病颅内病变的认识。方法描述1例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颅内病变患者的诊治过程,总结其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22岁女性,头痛、左眼视力下降10个月。6个月前左眼失明,眼球固定,左眼球后占位,病理示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IgG4+浆细胞>50/高倍视野,IgG4(+)/IgG比值>10%,予足量激素及小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维持原状。2个月前停药。半月前突发右眼视力下降伴头痛加重,5天前右眼失明伴烦渴多尿,高钠血症。头颅MRI提示右侧视神经、鼻窦、鞍区、左侧颞叶及邻近脑膜异常信号。脑脊液压力、细胞学、生化均正常。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序贯减量,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患者右眼视力逐步恢复至0.3,头痛完全缓解,尿量改善,血钠正常。40余天后复查头颅MRI本次新发病灶明显好转。结论IgG4-RD颅内病变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但不伴颅外表现,可出现病情快速进展,及时治疗可避免不可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