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手术后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12月山东省、吉林省共3所医院因唇腭裂、颌面部肿物、外伤等接受颌面部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IS)、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作为研究工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80例接受颌面部手术患者SIS得分为(64.75±12.52)分,CD-RISC得分为(26.37±7.06)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术后时间、复发及手术次数、心理韧性水平是患者病耻感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颌面部手术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病耻感,并受多种因素共同制约。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糖尿病足患者病耻感的真实体验、来源和应对方式,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4月,选取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借助Nvivo 12.0软件,根据Colaizzi现象学分析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糖尿病足患者经历病耻感可归纳为3个主题。主题1:病耻感真实体验,包括羞耻感、焦虑、沮丧、自责和后悔、自尊感降低;主题2:病耻感来源,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媒体、治疗费用;主题3:病耻感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隐瞒、回避和拒绝。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较强烈的病耻感,其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进行应对,因此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需充分关注糖尿病足患者的病耻感,为其提供相关的护理干预和心理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评估淋巴瘤患者病耻感临床预测模型,为淋巴瘤患者病耻感的评估及应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130例淋巴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耻感。应用R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合LASSO回归模型预测筛选的特征因素,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对淋巴瘤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C指数、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对预测模型的鉴别、校准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结果共收集120例患者的有效资料。淋巴瘤患者具有较高的病耻感,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包含是否首次入院、年龄、患者医疗保险类型、生活质量量表第30问的评分、生活质量量表第27问评分。模型显示出良好的预测能力,训练组、整体样本和验证组的C指数分别为0.824、0.776和0.684,C指数表现优异。结论本研究开发的列线图模型可帮助临床护士及早识别淋巴瘤病耻高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应对方案,能更大限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感评定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病程<48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将HAMD-24评分>7分的患者纳入PSD组(n=58),HAMD-24评分≤7分的患者纳入非PSD组(n=101)。2组患者均于入组后次日进行血清皮质醇检测和病耻感评定[采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8(SSCI-8)],HAMD-24评定由1名神经内科医师在2组患者病程3个月时(随访时)完成。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皮质醇和病耻感与抑郁程度相关性,使用观测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比较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感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PSD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病耻感分别为13.45(10.03,16.5)ug/dl和21(15,24)分,均明显高于非P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耻感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r=0.556,P<0.01),血清皮质醇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r=0.423,P<0.01)。病耻感、血清皮质醇以及二者联合预测PS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742、0.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耻感、血清皮质醇以及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进行Z检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联合曲线下的面积明显高于病耻感和血清皮质醇单一指标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耻感、血清皮质醇均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3个月内发生的PSD有一定预测意义,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感对PSD的预测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耻感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46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病耻感总分为(59.87±10.62)分,其中社会排斥得分为(21.21±3.65)分、经济歧视得分为(15.09±3.05)分、内在羞耻感得分为(6.49±1.47)分、社会隔离得分为(14.11±2.7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付费方式、居住地、性格、饮酒史、转移情况、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恶性程度、恶心呕吐、排便异常及心理状况均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耻感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程度、心理状况、付费方式、转移情况及年龄等均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耻感现状的影响因素有恶性程度、心理状况、付费方式、转移情况及年龄等。临床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以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年患者发生癫痫后经历病耻感的真实体验,为临床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于2019年9月—2020年4月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科的青年癫痫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设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即病耻感体验(羞耻感、被歧视感、绝望感)、病耻感危害(社交恐惧、自杀倾向、婚姻关系较差、工作消极)及病耻感应对。结论青年癫痫患者存在较强烈的病耻感且病耻感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但他们却无法应对病耻感,因此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充分关注青年癫痫患者的病耻感,及时为其提供护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黑色素瘤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2019年4—5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67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应对自我效能量表和状态自尊量表。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黑色素瘤患者病耻感得分(54.54±11.53)分,75.93%(123/162)的黑色素瘤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社会支持、行为自尊、社会自尊、伤口异味、婚姻状况是黑色素瘤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可解释黑色素瘤患者病耻感总变异率的34.9%。结论黑色素瘤患者因疾病和自身等综合因素产生病耻感,且病耻感水平较高,应引起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的高度重视,给予黑色素瘤患者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护理干预,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病耻感体验,揭示患者的病耻感经历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浙江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和病房住院的1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分析得出炎症性肠病患者病耻感体验的4个主题,分别为感知病耻感、实际病耻感、内化病耻感及影响病耻感产生的因素。结论受疾病、治疗、自身心理状态及社会风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炎症性肠病患者确诊疾病后存在病耻感体验,但其具体表现形式及程度存在差异。医护人员应在了解患者病耻感体验的基础上,提供个体化的照护,并给予可行的病耻感应对策略。
简介:目的:探究叙事护理的应用,主要分析该特色护理在中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病耻感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共计纳入180例研究对象,其均为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收的中年脑卒中患者,年龄在40岁到64岁之间,将其划分到两组中,每组各纳入90例患者,分别采取各不相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选择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选用叙事护理干预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从干预效果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评比探析。结果:分析观察组采用叙事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在病耻感和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指数)上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对中年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采用叙事护理模式干预,患者的病耻感和负性情绪都取得了有效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病耻感(LinK)系列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疾病因素、社会支持、个人特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并针对上述因素提供针对性护理策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LinK量表中位数为22分,以22分作为分组界值,高病耻感组92例,低病耻感组91例,高病耻感组PANSS[(58.42±7.36)分比(49.26±6.25)分]、STAI[(29.37±3.48)分比(20.37±3.33)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9.070、17.871,均P<0.001),PSSS[(31.26±4.39)分比(40.83±4.40)分]评分低于低病耻感组(t=14.728,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NSS(r=0.546,P=0.001)、STAI(r=0.483,P=0.001)与LinK得分呈正相关,PSSS(r=-0.578,P<0.001)与LinK得分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受教育程度(OR=1.57,95%CI 1.02~2.12,P=0.004)、STAI(OR=1.49,95%CI 1.16~2.37,P=0.001)、PSSS(OR=0.63,95%CI 0.58~0.68,P<0.001)、病耻感干预(OR=1.25,95%CI 1.02~1.47,P=0.013)是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LinK量表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受教育程度、STAI、PSSS能够影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对其进行干预管理能降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病耻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学历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病耻感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2月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的240例高学历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Link病耻感量表其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202例高学历精神分裂症患者贬低-歧视感知分量表得分,应对方式分量表中保密、分离、教育、挑战得分,情感体验分量表的误解、不同/羞耻维度得分,分别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住院次数的高学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学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较高的病耻感,提示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时进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与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5月于浙江省某所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不孕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4份。结果10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量表得分为(67.14±14.33)分,处于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量表得分为(63.92±11.76)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总分与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不孕年限、病耻感总分及情绪和行为得分是女性不孕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降低该人群的病耻感水平,从而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照顾负担、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的老年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入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均为已婚,且家庭结构完整。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照顾负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AMOS 20.0统计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频数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照顾者的连带病耻感、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之间的相关性。建立路径关系模型,对照顾者连带病耻感、社会支持、照顾负担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路径分析,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模型拟合。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年龄(68.34±10.40)岁,男84例(48.84%),女88例(51.16%)。照顾者的连带病耻感、社会支持、照顾负担总分分别为(49.15±7.90)分、(35.97±7.89)分、(52.04±8.68)分;连带病耻感对照顾者负担具有明显的正向预测效应(B=1.586,P<0.001)。连带病耻感对社会支持具有明显的负向预测效应(B=-1.497,P<0.001)。连带病耻感影响照顾负担时,社会支持亦具有中介作用,其95%置信区间不包括0(95%CI 0.451~1.059),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7.3%。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连带病耻感水平较高,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照顾负担较重,其连带病耻感能直接预测社会支持、照顾负担,并通过社会支持对照顾负担发挥间接预测效应。医护人员应重视家庭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对照顾负担的影响路径,积极构建相关干预方案,强化对照顾者的经济帮助、情感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减轻照顾者连带病耻感,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促进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疱型银屑病患儿病耻感对其学习行为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应用病耻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学习退缩行为量表对湖南省儿童医院86例脓疱型银屑病学龄患儿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患儿病耻感、社会支持对其学习行为的影响,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脓疱型银屑病患儿学习退缩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学龄患儿病耻感总分(42.85±3.98)分,学习退缩行为总分(73.96±3.98)分,社会支持总评分(25.82±3.85)分。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病耻感总评分及其各维度与学习退缩行为总评分、心理退缩行为评分及积极学习行为呈正相关(P<0.05),而与社会支持总评分、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会隔离、社会排斥、内在羞耻感、定期接受随访、接受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利用度是影响脓疱型银屑病患儿重返学校后学习退缩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学龄儿童脓疱型银屑病患儿重返学校后病耻感及学习退缩行为较明显,社会应给予患儿相关支持,以减轻患儿病耻感,提高患儿对疾病认知及自信心,让患儿重新适应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