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比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选取福建医科大学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班和6班共19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6班98名学生设为试验组,采用类比教学法;将5班97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对照教学知识点试题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5.33±1.43)分比(4.77±1.7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25±0.73)分比(4.00±0.69)分]、提高学习效率[(3.92±0.77)分比(3.69±0.71)分]、促进知识碎片重组[(4.34±0.63)分比(4.10±0.62)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4.12±0.74)分比(3.79±0.71)分]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类比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对照教学知识点学习成绩,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重组知识碎片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臼杯假体模拟植入Crowe Ⅱ/Ⅲ型DDH髋臼的不同高度时臼杯-骨界面间应力和应变分布特征。方法基于3位Crowe Ⅱ/Ⅲ型DDH患者髋关节的CT扫描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作髋臼三维建模,在距髋臼下缘连线垂直高度为15、21、30 mm处分别模拟植入臼杯模型,并转化为三维有限元网格模型,施加静力载荷,记录臼杯-骨界面的应力和应变数据,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各组最大应力及应变的差异。结果3组臼杯模型在距髋臼下缘连线垂直高度为21 mm处的最大应力值最小,分别为患者A 10.03 Mpa、患者B 17.67 Mpa和患者C 14.99 Mpa。在安装高度为15 mm和30 mm处,臼杯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患者A 20.64、12.03 Mpa,患者B 22.06、23.02 Mpa和患者C 34.72、17.88 Mpa。对15、21、30 mm处骨质、臼杯的最大应力及应变行两两配对检验显示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167)。不同安装高度下臼杯假体及假体周围骨组织应变量没有明显分布规律。结论对于Crowe Ⅱ/Ⅲ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当上移臼杯旋转中心能减少臼杯假体最大应力。
简介:摘要篮球作为一种全民运动项目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学需要,实际教学效率和质量偏低。在篮球教学中,通过比赛教学法的合理运用,通过竞技比赛形式赋予篮球教学别样的趣味性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对于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学生在参与到篮球体育运动中,除了锻炼身体素质以外,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格,在体育课程中获得心灵的放松,可以高效的学习其他课程知识。但是,当前篮球教学中却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系列缺陷和不足,比赛教学案法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制约后续篮球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本文就篮球教学中比赛教学法运用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措施改善教学中的不足,对于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意义深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同期矫正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的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蝶形耳廓合并杯状耳畸形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9.2岁。采用软骨瓣折叠矫正杯状耳畸形,同时采用耳垂瓣及耳廓复合组织瓣相向推行及耳甲腔软骨片游离移植,修复蝶形耳廓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测量耳廓长度、宽度,并观察矫正效果。结果本组13例耳廓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无耳廓上部再次悬垂病例,1例患者出现耳后切口轻度瘢痕增生,经药物外涂及耳夹夹持6个月后瘢痕软化变平。所有单侧畸形患者中,患侧容貌耳长均小于健侧,有1例患者患侧容貌耳长与健侧容貌耳长的差值达0.7 cm,其余患者均小于0.5 cm。所有患者患侧容貌耳宽与健侧容貌耳宽的差值均小于0.3 cm。结论采用软骨折叠及耳垂瓣、耳廓复合组织瓣结合游离耳甲腔软骨片可同时矫正蝶形耳廓及杯状耳畸形,术后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s,G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2018年诊断的7例GCA的临床资料,进行形态学观察,按照2019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重新分级,并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及电镜观察,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58岁。1例为阑尾游离端出现局限性肿物,切面灰白实性,质地中等;其余6例阑尾弥漫增粗;镜下观察均可见低级别GCA,5例同时伴有高级别GCA,3例分级为1级,3例分级为2级及1例分级为3级。6例可见神经侵犯,1例可见脉管癌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嗜铬粒素A、突触素、CD56、广谱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20、MLH1、MSH2、MSH6和PMS2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5%~50%,p53在高级别GCA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高于低级别GCA。随访14~46个月,6例患者生存,1例患者死亡。结论GCA为阑尾较少见的肿瘤,同时具有神经内分泌及腺上皮的分化,生物学行为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均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5月及2022年1月北京医院病理科2例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患者资料、病理诊断及预后信息,分析直肠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改变。结果例1女,72岁;例2男,67岁。手术切除后均诊断为杯状细胞腺癌,例1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5 cm,大小2.5 cm×2.0 cm×1.3 cm,带粗蒂;例2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7 cm后壁,肿瘤大小1.0 cm×0.8 cm×0.7 cm。镜下见肿瘤在直肠内浸润性生长,2例中可见杯状或印戒样肿瘤细胞。杯状细胞呈柱状,细胞质透亮,核位于基底部,核异型不明显;印戒样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富含黏液,核深染,月牙形。瘤巢呈腺管样、小巢状、菊形团样、小梁状、筛状或片状结构。2例杯状细胞腺癌肿瘤细胞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20、CDX2、突触素,嗜铬粒素A和CD56;HER2免疫组织化学2例均阴性,错配修复蛋白2例MLH1、MSH2、MSH6和PMS2肿瘤细胞均显示未缺失。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2例直肠原发杯状细胞腺癌均示APC、p53、KRAS、BRAF、NRAS为野生型,微卫星状态均为微卫星稳定,但2例均有FAT1基因点突变。2例随访时间分别为7和67个月,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及复发。结论直肠杯状细胞腺癌极为少见,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阑尾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类似,直肠杯状细胞腺癌分子检测提示FAT1基因突变导致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上起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士参与桌面推演比赛体验的研究,了解桌面推演比赛对提高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作用,探索灾害护理培训新模式。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12名参加桌面推演比赛的护士进行进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经过阅读、分析、对比,提炼出5个主题:(1)提高参赛护士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水平:认识到护士参与灾害救援的重要性、认识到储备相关知识及技能的重要性。(2)提高参赛护士的灾害护理准备度:灾害知识的储备、救援技术的提高,灾害管理能力的培养。(3)提高参赛护士批判性思维及沟通能力:在推演比赛回答问题环节,团队每个选手必须先独立思考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团队3个选手经过快速沟通,形成团队最后的答案,并用合理的语言进行表达,提高了选手的批判性思维及沟通能力。(4)提高参赛护士心理素质:冷静、镇定是比赛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处理紧急突发公共事件,参与灾害护理救援的基础,也是缓解护士本身焦虑,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的基础。(5)探索灾害护理培训新模式。结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桌面推演比赛作为一种新的灾害护理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参赛护士灾害护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9年3月及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例胃原发杯状细胞腺癌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HER2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78岁;女性1例,50岁。胃镜活检均诊断为腺癌,肿瘤分别位于胃体和胃窦。镜下见肿瘤细胞团及腺体在胃壁内浸润性生长,2例中均可见杯状及印戒样肿瘤细胞。杯状细胞呈柱状,细胞质透亮,核位于基底部,核异型不明显;印戒样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富含黏液,核深染,月牙形。瘤巢呈实体小巢、菊形团样及小梁状结构。部分细胞巢中央可见小的腺管结构。例1表现为单纯杯状细胞腺癌。例2中可见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传统腺癌成分。2例杯状细胞腺癌成分均表达细胞角蛋白8/18、突触素,1例表达嗜铬粒素A;HER2免疫组织化学2例均阴性,双色原位杂交检测2例HER2基因均未见扩增。结论胃原发杯状细胞腺癌极为少见,组织形态学方面与原发阑尾的杯状细胞腺癌类似,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C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诊断的2例阑尾G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均以阑尾炎症状、体征为主。光学显微镜下肿瘤由胞质富含黏液的杯状细胞和神经内分泌样细胞呈巢团状或微腺样排列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杯状细胞表达癌胚抗原、CK20、CK7 (1例不表达);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Syn、CD56、CgA。肿瘤细胞MLH1、MSH2、MSH6、PMS2蛋白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1%和10%,β-catenin胞核、p53均阴性。1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到TP53基因缺失。2例均行单纯阑尾切除术,随诊13和17个月无复发。结论阑尾GCA诊断依赖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TP53缺失对阑尾GCA发生、发展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盆CT及三维重建图像测量髋臼横韧带(TAL)的解剖学前倾角,以明确其是否可以作为臼杯前倾角安放的参考。方法研究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骨盆CT三维重建且无明显骨性解剖异常的成年人共87例(174髋),其中男49例(98髋),女38例(76髋)。通过三维重建图像测量TAL解剖学前倾角,比较性别、左右侧别及年龄差异,统计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测量髋臼解剖学前倾角,比较其与髋臼横韧带之间的差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比较性别及侧别间差异,应用单向方差分析比较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髋臼解剖学前倾角的均值为(22±4)°,性别之间(t=-1.491)及侧别组间(t=-1.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L解剖学前倾角均值为(18±5)°,性别之间(t=-0.319)、侧别之间(t=-1.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 =0.828,P>0.05),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为98.85%。TAL解剖学前倾角小于髋臼解剖学前倾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9,P<0.001)。结论在无髋臼发育异常患者中,TAL可以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前倾角安放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子烟对小鼠角膜上皮组织结构及结膜杯状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18只雄性c57BL小鼠,8周龄,随机分为A、B、C组,每组6只。A组不做任何干预,B组采用0 mg尼古丁电子烟进行干预,C组采用12 mg尼古丁电子烟进行干预。每日2次,每次30 min。干预12周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上皮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ucin 5AC阳性表达的杯状细胞的改变。各组间结果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分析。结果:干预12周后,A组上皮细胞层数为5.0±0.7,而B、C组上皮细胞层数分别为7.0±0.7和7.0±0.6,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0,P<0.001),而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C组角膜上皮微绒毛明显减少(F=153.50,P<0.001),长度变短(F=29.54,P<0.001),排列紊乱。在结膜穹隆部的上皮中,B组和C组的Mucin 5AC阳性细胞数目比A组明显减少(F=420.10,P<0.001),但是B组和C组之间Mucin 5AC阳性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烟会损伤小鼠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减少结膜杯状细胞的数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GCA)临床特征、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消化系统GCA 22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复习相关文献,同时将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和24例腺癌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6岁。22例肿瘤中发生部位位于阑尾17例,阑尾外5例。后者包括胃3例、十二指肠1例和肛管1例。17例阑尾GCA均为纯GCA,5例阑尾外GCA中1例胃GCA为纯GCA、2例胃GCA伴NEN或腺癌,十二指肠GCA伴NEN和腺癌,肛管GCA伴NEN。低级别GCA由数量不等的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细胞构成肠隐窝管状或簇状结构,分布于消化系统管壁中。管状和簇状结构缺乏黏附性。杯状细胞呈柱状,位于基底、胞质透明、细胞核小、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不常见;细胞外黏液和变异型细胞核的印戒细胞在部分病例可见。常可见神经纤维束侵犯及脉管内瘤栓。高级别GCA则缺乏小管状和簇状结构,结构较复杂。肿瘤细胞混合性地表达神经内分泌和腺上皮标志物。与突触素和嗜铬粒素A的表达模式类似,CD200和INSM1在GCA中呈点状或斑片状阳性表达。结论GCA是一种消化系统不常见的肿瘤,呈现神经内分泌-腺上皮双向分化特征。准确地诊断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科普比赛在护理实习生助力"健康中国"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理实习生健康教育意识、能力、方法及自信心。方法选取2019—202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实习的205名护理实习生,按照是否参加医学科普比赛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实习教学计划,在临床轮转中学习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试验组经过自愿报名参加医学科普比赛,科普比赛要求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知识。2组干预前后通过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进行比较。结果2组护理实习生干预前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和健康教育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765~1.749,P>0.05)。试验组护理实习生干预后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和健康教育能力总分分别为(24.38 ± 4.72)、(17.98 ± 3.98)、(25.16 ± 5.36)、(12.57 ± 2.96)、(80.09 ± 15.65)分,对照组分别为(22.45 ± 6.29)、(16.61 ± 4.77)、(23.04 ± 6.55)、(11.31 ± 3.46)、(73.41 ± 19.6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26~2.795,P<0.05)。结论医学科普比赛可以提升护理实习生健康教育评估、计划、实施、评价能力,为健康中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