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犯罪根源是理论逻辑指向——再论犯罪根源①王牧犯罪根源回答犯罪最终产生,关系到寻找犯罪原因和预防犯罪方向,是犯罪学最基本理论,探讨犯罪根源是犯罪学基本任务之。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探讨犯罪根源。由于对犯罪根源不同认识,在犯罪学中产生了...

  • 标签: 犯罪根源 犯罪原因 生产方式 理论逻辑 犯罪学 马克思主义
  • 简介:现行刑事诉讼架构中广泛存在与纠纷解决相关制度与实践对传统刑事诉讼双重目的论构成了挑战。回应挑战途径是将纠纷解决提升为刑事诉讼目的。纠纷解决作为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基础存在于现行刑事诉讼中“加害人/被害人”结构性主线和纠纷解决作为刑事诉讼目的对所有刑事诉讼利益相关者处境改善之中。在刑事诉讼目的体系中,纠纷解决应当通过正当程序予以实现,并原则以查明事实真相为基础。

  • 标签: 刑事诉讼目的 纠纷解决 被害人/加害人关系 正当程序 查明事实真相
  • 简介:试论对刑事再审中特殊情况处理杨建民在检察机关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引起刑事再审实践中,有特殊情况,即:由基层人民检察院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审判处了有期徒刑案件,宣判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或抗诉。判决生效,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该判决确有错...

  • 标签: 特殊情况 刑事再审 判处无期徒刑 审判监督程序 刑事诉讼法 被告人
  • 简介:调取手机通信记录已成为信息时代国内外侦查机关经常使用项侦查措施。由于手机通信记录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不能将其等同于业务记录而忽视对它法律规制。借鉴美德等域外法治国家相关理论,结合侦查实际,提出规制手机通信记录调取层次理论,以实现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平衡。

  • 标签: 刑事诉讼 刑事侦查 手机通信记录 法律规制
  • 简介:在判断单位中自然人行为是构成自然人犯罪还是构成单位犯罪时,首先要考虑是,自然人意志是否上升为了单位意志,当单位犯意存在时,才能肯定单位犯罪成立。对单位犯意探索,应始终围绕着“单位成员对单位活动性质相对独立决策权”这主线,只有合法地行使该权力做出决定,才能上升为单位犯意。具体而言,单位犯意形成形式可以分为如下两:(1)经对单位活动性质有相对独立决策权部门或个人在权限范围内决定,是否具有该权力及其权限范围以具体职能划分为判断标准;(2)单位成员经对单位活动性质有相对独立决策权部门或个人同意做出决定。

  • 标签: 单位犯意 形成形式 概括授权 职务范围 决策权
  • 简介:<正>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具体运用法律问题所作解释。在我国,司法解释权分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补充了我国现行法律条文比较原则情况,适应了司法机关具体运用法律需要,保证了司法机关依据法律处理执法活动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并为立法积累了经验和素材。

  • 标签: 司法解释权 最高司法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具体运用 高级人民法院
  • 简介:、引言:获知真实重要性在任何情形下,发现真实都是项艰巨任务,但在犯罪与惩罚语境下,发现真实几乎是不可能。即使我们假设客观"真实(reality)"存在,并且人们般能够以某些适当方式认定和描述它,以便我们能够合理地区分真实和虚假,几乎没有项制度安排在呈现"真实"比刑事诉讼有更小可能。原因显而易见:

  • 标签: 刑事诉讼 德国 制度安排 犯罪
  • 简介: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销赃犯罪在刑法上属于轻罪,最高刑期只有三年,但在司法实践中却是常见罪,往往不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和重视.笔者最近对本区十年间这类犯罪处罚情况进行了次专门调查,发现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没有个"数额较大"参照标准,使司法机关在罪与非罪、量刑尺度把握非常困难,以致出现时轻时重、轻重倒置判决,甚至导致对这类犯罪放纵.

  • 标签: 应该数额较大 数额较大标准 犯罪应该
  • 简介:合议庭应在控、辩双方举证、质证,对证据是否采信有明确意思表示刑事诉讼证据,存在着两形态,是收集保全以后未经审断原始状态,般称之为证据材料,另则是通过法定程序确定下来定案根据。任何种类证据都须经过法律程序予以确定后方...

  • 标签: 若干问题 刑事诉讼法 证据材料 刑事诉讼制度 证据采信 合议庭
  • 简介:积极般预防理论着力法律忠诚意识培养,强调规范有效性的确证,申彰秩序信赖稳定预期,致力社会同维系,力图通过刑法规范明文宣示和刑罚适用惩罚教育,导引守法善行,贬抑违规恶径,实现规范认同。然而,积极般预防以刑罚强制惩戒作为教育公众遵循刑法,学习守法善行手段,又不可能彻底撇离威慑,陷入威慑与认同正当性纷扰之中;积极般预防以法忠诚意识训练为内容,而未能触及规范本身善恶性质甄别,陷入忠诚恶法正当性危机;积极般预防凸显刑罚惩戒对公众规范意识唤醒,抨击威慑刑对人工具利用,无从实质改变积极般预防将人作为预防公众犯罪工具性效用,陷入工具正当性困境之中。因此,刑法知识转型需要对积极般预防理论保持应有的警醒与反思。

  • 标签: 积极一般预防 刑罚正当性 理论构造 规范意识
  • 简介:犯罪主观要件证明,作为个程序法与实体法交错问题,长久以来被学界所忽视。犯罪主观要件证明虽然很多可以借助推理、推论完成,但在些疑难案件中控方却很难完成,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推定。推定通过直接认定事实,可以节省证明成本,并减轻控方证明责任。刑事实体法对于犯罪主观要件规定,应当考虑到证明难度设立些必要推定,同时规定些要求被告人承担部分证明责任情形,以利于程序法公平而合理地完成证明任务。

  • 标签: 犯罪主观要件 证明 推理 推论 推定 证明责任
  • 简介: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导读(续)山丰(三)关于职能管辖,新刑事诉讼法根据“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对公、检、法三机关管辖范围重新作了分工(第18条)。新刑事诉讼法对管辖范围调整,为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提出了些亟待解决课题,诸如侦查权、...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取保候审 被告人 犯罪嫌疑 检察院 现行刑事诉讼法
  • 简介:刑法学研究中,"注意义务"是"过失犯罪"内核,在注意义务限制甚至排除理论中,"信赖原则"在交通及相关领域以其独特时代气息和实践价值,在大陆法系德日刑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当代中国应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之经验,正确理解信赖原则内涵,适时、适度引入信赖原则作为交通过失犯罪认定中限制原则,并科学厘清适用之界限。

  • 标签: 信赖原则 可容许的危险 危险分配 功利主义
  • 简介:正确理解醉酒驾驶犯罪之关键在于把握其情节犯特征。醉酒驾驶法条表述无“情节”字样,仍属情节犯,其情节就是“醉酒”。醉酒驾驶是严重酒后驾驶行为,后者本是交通违法,前者是对“醉酒”程度严重交通违法犯罪化——此种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立法衔接关系表明,醉酒驾驶不能适用总则第13条“情节显著轻微”。同时作为抽象危险犯醉酒驾驶,抽象危险认定全凭行为,即达到“醉酒”程度“酒后驾驶”行为就证明存在抽象危险,足以构成犯罪,至于其中危险大小区别,至多影响量刑。

  • 标签: 情节犯 醉酒驾驶 酒后驾驶 危险犯
  • 简介:文章在分析累犯意义、考察法国等域外立法例和未成年人累犯除外规定法理依据基础,对非典型未成年人犯罪,从犯罪和数罪两个层面对累犯除外规定适用进行探讨。在罪情形中,重点针对单纯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等展开讨论,并提出根据主行为吸收次行为、完成形态吸收未完成形态、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后行为吸收前行为原则作出处理标准。根据举重以明轻原理,建议司法中应同时建立未成年人前科劣迹酌情从重处罚除外规则,破除我国罪犯"标签""终身制"现象,与累犯除外规定配套及前科消灭制度相吻合,以实现未成年人权益全面保护、复归社会。

  • 标签: 未成年人 犯罪 累犯除外 法律适用
  • 简介:"赔命价"习惯法是藏族习惯法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在藏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等刑事案件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赔命价"习惯法遭到了学界和实务界前所未有的批判与否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赔命价"习惯法与刑事制定法在基本理念存在较大差异。然而,用发展眼光来看,"赔命价"习惯法在强调限制死刑适用、刑事和解积极意义以及赔偿刑事被害人等方面,与刑事法治具有契合之处。因而,方面,应当认清"赔命价"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冲突真正原因,另方面,应当通过刑事和解制度实现刑事制定法对"赔命价"习惯法规范化诱导。

  • 标签: “赔命价”习惯法 刑事制定法 刑事法治
  • 简介:在危害结果是犯罪对象转化形式且发生了法定危害结果对象错误案件中,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只要求法定主客观要件在性质具有致性,而不要求犯罪主客观"方面"内容完全符合.行为人对错误对象持何心态与对象错误案件定性无关.行为人只实施个故意杀人行为,不可能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罪名,因而不可能构成想象竞合犯.本文还就犯罪客体、主观罪过等相关理论问题提出了若干个人见解.

  • 标签: 对象错误 犯罪客体 罪过 犯罪既遂
  • 简介:试论刑事诉讼法修改不起诉丁维群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决定》,对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刑事诉讼法进行了重大修改,并将于1997年1月1日施行。(以下简称新、旧刑事诉讼法)...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不起诉决定 刑事诉讼法修改 被害人 无罪推定 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