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逐步推行,轻刑化的刑罚原则会逐步确立,为使轻刑化刑罚原则能真正被长期受刑罚报应观念的民众所接受,合理的刑事被害国家补偿制度的配合至关重要,它体现了国家对被害权利的保障,是社会和谐、司法文明的象征,研究它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

  • 标签: 刑事被害人 国家补偿 实体正义 和谐 构想
  • 简介:目前,我国建立被害国家补偿制度的经济条件、理论基础、实践准备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已具备,通过立法建立被害国家补偿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鉴于我国国情,在立法技术上应采取:被补偿对象特定化,补偿资金来源综合化,补偿条件规范化,补偿程序制度化,采取裁定机构与支付机构相分离的方式对补偿金进行管理。

  • 标签: 刑事被害人 国家补偿 立法构想
  • 简介:加强对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的保障是刑事司法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立法和法律的具体适用过程中,刑事被告人的权利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重视与保障,而刑事被害的权利却缺乏重视与关注。被害由于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经济困难,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刑事被害国家补偿制度可以弥补现有制度的缺陷,有效保障被害的权利。

  • 标签: 刑事被害人 国家补偿 公平正义
  • 简介: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由于对民事赔偿问题的轻视,使被害的个别救济淹没在国家追究、惩罚犯罪的过程中,萎缩在维护社会利益的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害地位在刑事和解中尽管得到较大提升,但由于刑事和解将被害保护与刑罚轻缓化作为两大目标,二者在运行中互相制约,致使被害保护缺乏独立的实现机制。独立的民事诉讼关注于理论的正当性,却对实践困境无能为力。目标的单一性与制度的有效性呈正相关关系,被害民事权益的保障有赖于私权观念的强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单一目标制度的建立。

  • 标签: 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和解 民事赔偿 单一目标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体现了优化配置司法资源、对案件实行繁简分流,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的基本思想。然而,其中存在着未充分关注被害合法权利保护的问题。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的被害合法权利予以保护是尊重与保障人权、保持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一致性与合理性以及防范严重诉讼风险出现的必然要求。加强被害权利保护首先应当明确被害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具有程序运作主体的地位,并辅之以与其主体地位相适应的知情权、发表意见权、提出异议权、获得法律帮助权以及救济权等基本诉讼权利。

  • 标签: 认罪认罚 从宽 被害人 程序运作主体 诉讼权利
  • 简介:知情权是刑事被害的基础性和前提性诉讼权利,属于基本人权的范畴。加强对刑事被害的知情权保护有利于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应当在我国宪法中规定被害的知情权,并在刑事诉讼法中具体规定被害知情权的内容、行使方式,完善知情权告知程序及保障措施。

  • 标签: 刑事诉讼 被害人 知情权
  • 简介:若以诉讼立场为标准,公诉人与被害均为刑事诉讼中承担控诉职能的诉讼参与主体,二者在惩治犯罪目标的指引下有一定的协同性。基于各自的程序利益重点不同,检察机关的公权力与被害权利之间存有分歧,甚至是冲突也在所难免。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价值观念的差异,更多的是公诉权在程序运行中未能顾及被害个人利益的需要。在域外,公诉权的运行虽不受被害意志左右,但却十分尊重其情感需要并给予适当的程序参与机会。从被害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出发,国家权力充分尊重权利,是实现我国公诉权与被害权利的程序协调的理性选择。

  • 标签: 刑事诉讼 公诉权 被害人权利 冲突 协调
  • 简介:被害过错是侵犯人身权利命案中的重要酌定情节。由于刑法二元结构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将犯罪人与国家的刑法二元结构模式转换到犯罪人、被害和国家的刑法三元结构模式。应当明确界定被害过错的范畴;被害过错的标准,包括主体专属性、时间确定性、行为过错性、作用因果性、程度明显性;规范被害过错的认定,保证和放宽适用的前提、扩大和规范适用的影响、完善和改进适用的依据。

  • 标签: 被害人过错 刑法二元结构 刑法三元结构
  • 简介:刑事和解各项价值功能发挥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能够达成和解协议,从逻辑上看,当事人之间的一项和解最终能否达成,需要经过启动和解和进入和解后的谈判协商两个阶段。在以上两个阶段中,当事人的主体性因素对和解的开始、进展乃至最终的结果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促成和解和制度规范的角度出发,司法机关对此应当予以重视。

  • 标签: 刑事和解 达成 当事人 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