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涉诉信访案件不断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目前的审判实践中未将“诉”与“访”相区分。本文从“诉”与“访”的概念与性质入手,分析了诉访不分形成的原因,指出在审判实践中构建诉访分离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探索了如何构建诉访分离工作机制,以及在审判实务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 标签: 诉访分离 概念与性质 成因剖析 构建路径
  • 简介:通过十几年来的努力,政府在还权于企方面跨出了很大的步子,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时至今日,长期困扰改革家的政企分离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把政企分开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加以强调,也表明国家下决心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时下,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大多数人都认为,政企分开问题的始终难以解决,原因在于国家是国有企业财产的所有人这一观念长期没有被突破。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政企才能真正分开。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但是,是不是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理顺产

  • 标签: 制度改革 企业产权制度 政企不分 法人财产权 投资主体 政企分离
  • 简介:本文对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两种范式即承包经营责任制与公司制进行比较分析,从两权分离的理论基础、两权分离的实质、两权分离的法制模式三方面入手论证了两种模式的本质差异,认为公司制的两权分离模式将在更大程度上取代承包制模式。

  • 标签: 两权分离 承包责任制 公司制
  • 简介:司法公正包含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个内容。而程序公正则涵盖了诉讼程序的公正和执行程序的公正两个方面。当前,执行程序公正显得较为滞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过于强调诉讼程序公正,而忽略了执行程序的公正;另一方面是法律规定存在着缺陷。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将执行单列为一个程序,规定于《民事诉讼法》第三篇中,但是实际所赋予的执行权不仅享有程序意义上的执行命令权、执行裁决权,而且还享有执行实施权。

  • 标签: 执行程序 执行权 《民事诉讼法》 诉讼程序 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
  • 简介:从“征转分离”基础理论及其与征转一体的比较出发,分别从制度创新与功能定位层面对“征转分离”制度在突破体制僵化、完成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扼守耕地红线等方面所做贡献进行评析。随后对制度合理性展开质疑并提出改良建议:通过对“征”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避免政府角色错位与制度性寻租所导致的土地增值利益垄断化现象的出现,并通过区分征收与征购、限制解释公共利益,以确定各区域土地发展权价值计算公式;通过对“转”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当放开集体土地入市路径,单独设立非公益需要农用地转用程序,并借鉴土地银行运营模式,实现概括征收范围限定化:通过对“分离”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兼顾公平与正义,重塑政治信任,并实现土地增值利益的共享。

  • 标签: 征转分离 集体土地 制度创新 农用地转用 土地银行
  • 简介:法院管理中涉及三类内部权力:行政权、审判权和监督权。监督权运行的管理往往被忽略。审判权与行政权合一、行政权与监督权合一的现行管理结构是导致法院内部监督体制失灵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法官违法行为持续多年未被发现和发现者皆来自外部监督体制的根本原因。有关司法权配置和运行的改革就要从消除法院管理中背离公共管理理论和违反审判规律的现象开始,按照“三权三性”确立方案:行政权具有服务性,为审判工作提供服务;审判权具有独立性,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监督权具有主动性,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必须启动纪检监察程序。检察机关对于存在内部审批的案件一律提起抗诉,对于审批案件者依据刑法追究渎职责任,通过多方合力推动新一轮司法改革取得实效。

  • 标签: 法院管理 案件审批 审判权 监督权
  • 简介:质押合一的成因与质押分离的必要性张秀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及房地产法律、法规中有关抵押的法律规定,我国现行抵押制度一方面十分简陋、庞杂和混乱,另一方面包含了传统质权的内容,采取了质押全一的立法体...

  • 标签: 担保物权 不动产抵押权 质押 立法体例 法律文化 《民法通则》
  • 简介:<正>周怡天同志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的《古巴比伦的两个法律文书》一文(以下简称周文),是我国研究汉漠拉比法典不可多得的专文。文章对古巴比伦的两块版进行了认真的考证,提出了宝贵的见解,对正确理解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大有裨益。在这里,我仅就周文论及的第二块版的含义,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与周怡天同志商榷。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先将这块签订于公元前1752年关于谷物委托保管版契约原文的译文列示如下:[4]○库鲁大麦,按标准的……——衡量单位,来自牧人达昆所欠尾数的标准质量的羊毛,伊尔瑞·

  • 标签: 古巴比伦 契约 谷物 泥版 自由民 汉漠拉比法典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明确提出改革人民陪审制,逐步实现人民陪审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这一内容确定了在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件中实现“法律审与事实审”相分离机制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之外,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已经较为成熟的经验。英美法国家的陪审团“只认定事实,不负责法律”的做法与我国人民陪审制改革的目标相契合,且已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值得参考。另外,审判过程中,也并非所有事实问题一律交由陪审团,法律问题一律交由法官决定,还需要根据本案的实际需要、社会政策的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因此,我国在设计法律审与事实审的分离机制时应注意不能僵化。

  • 标签: 人民陪审制 法律审 事实审
  • 简介:现行单位刑事责任的立法规定是以单位犯罪是一个犯罪行为为理论前提的,因而存在诸多理不断、剪还乱的理论死结。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单位犯罪的形态结构,理顺犯罪单位与犯罪单位成员之间的罪责关系。通常所说的“单位犯罪”实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聚合体,具体包括两个犯罪行为:一个是客观实在的由单位成员实施的自然人犯罪;另一个是法律拟制的单位犯罪,即源初意义上的“单位犯罪”。这两个犯罪行为因“为单位谋利”的单位成员行为在法律评价上的双重性而被立法者人为地聚合在一起,但单位责任和单位成员责任在构成和追诉上应当是各自独立和分离的,二者并不牵涉或互为前提。

  • 标签: 单位犯罪 形态结构 单位成员 单位利益 责任分离
  • 简介:本文认为应当重建公司法人治理基础,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有效统一,由部分所有者直接参与公司管理层面而成为经营者,这种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内部监督、较易实现。

  • 标签: 公司 所有权 经营权 产权 法人治理结构
  • 简介:通常之观点多认为“当事人的陈述”是一种证明力较低的证据,需要修改现行立法以完善相应制度,但这不只是立法调整的问题。透过对H法院若干离婚案件裁判文书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类证据恰处在诉讼证据的中心,但却是迷乱、散杂的。法院没有很好把握这类证据的运行,过多运用了其自由裁量权。当事人亦未能以一种法律所期望的理想状态行事,而是以一种“弱者的武器”的姿态运用该类证据。原因既在于生活逻辑与法律逻辑的极大差异,也在于立法、司法于结构和理念上的根本缺陷。除了重视社会域与法律域之间的沟通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赋予个体与公权对话的能力。

  • 标签: 基层法院 离婚案件 裁判文书 当事人的陈述 诉讼证据 “弱者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