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治理是现代民主政治世界广泛运用的规则技艺,并逐渐演进至国家治理层面。公法学的核心任务是规范多元政治控制符合人权保障的有序运行。国家治理是国家行政、立法、司法、政党、军事及其他国家资源的重置,国家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应上升到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等重要地位。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其能力现代化符合人权保障要求,具有民主化、科学化、效率化、文明化、法治化等内涵,防止滑向专制集权,促进人权进步。

  • 标签: 治理 国家治理 人权 公法
  • 简介:在法庭审判中,预设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预设因其隐蔽性和主观性成为巧妙提问的一个重要手段。法官、检察官、律师常常在问话中带上"预设"命题,从而支配答话人,使答话人的答话满足自己推理的要求。预设在形式上都只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句式来预设,另一种通过句子中的某些成分来预设。预设还可构成陷阱。预设的识别和破解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本文从预设的一般含义、法庭预设的主要表现形式、预设的功能和预设的识别等方面,来论述预设在法庭审判中的重要性。

  • 标签: 预设 语义预设 语用预设 法庭话语 可辩驳性
  • 简介:法律解释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法律现代性引出的一个问题刘星严格地说,任何法律(无论是制定法还是判例法)在法律适用中均面临着解释问题。因此,美国学者TalcotParsons认为:“解释功能可以说是法律制度的核心功能。”〔1〕随着法律的日益复杂...

  • 标签: 法律解释 大众话语 精英话语 现代性 法律语境 民主与法治
  • 简介:话语伦理提示专利立法程序实现从合法性到正当性、从策略行为到交往行为、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从功利主义到话语伦理的转换。实践话语伦理面临下述现实障碍:大企业对专利立法的主导、多数人的缺位、参与的非平等性。专利立法程序实现话语伦理的途径在于构建广泛参与和充分协商的民主商谈机制,形成能有效制衡国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公共领域。

  • 标签: 专利立法程序 话语伦理 正当性 民主商谈 公共领域
  • 简介:在孔子的话语系统中,“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标志着儒家对西周礼乐文化的高度重视与自觉传承。孔子对“文”的高扬与其改造社会的政治策略密切相关,而这种策略则又暴露出目的与手段之间的错位,造成某种思想上的悖论性特征。儒家的文艺思想只有置于这个“文”的观念系统中才可以得到准确的理解。

  • 标签: 悖论性
  • 简介:地方保护主义话语体系在当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司法地方保护主要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1992年启动的经济、社会、政治的结构性变革,使得地方党政官员进行地方保护主义的激励逐渐弱化,障碍性条件增多。作为精于计算的理性人,诉讼当事人诉诸于上级法院对案件进行干预,不管是在一审还是二审中,在成本—收益计算和风险量值上都优于诉诸于地方党政官员,因此其成为优选方案。来自上级法院的意见或没有正式行文的打招呼,成为审判中外部干预的主要形态。以抑制地方同级党政机关干预,倚重上级法院管理为内容的研究,错置了基本的关注方向。

  • 标签: 地方保护主义 上级法院保护 优选 常态
  • 简介:作为一种司法制度,调解既转型社会结构的产物,也是社会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和权力技术实践,调解还是当事人和调解人行为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同的当事人与调解人运用不同的行动策略和话语策略的混合物。这样,调解的制度及其运作就必须重视当事人在其中的力量;惟有此,才能重视当事人的各种行动以及话语策略与法官所采取的行动策略与权力技术之间紧张但却又是结构上映照关系,进而凸现当事人对于调解制度运作的可能意义,从而真正发现影响调解制度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制约性力量。

  • 标签: 调解 行动 话语策略 权力技术 案件结构
  • 简介:在发展中国家,从法律上难以对日益被强化的知识产权予以有效地制约,而无限地追逐净收益的最大化又是知识产权资本的贪婪本性,贪婪的知识产权资本,辅以强大的知识产权,催生了知识产权霸权。知识产权霸权集中表现为,发达国家强制发展中国家不断地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在其国内引发了严重的权义失衡和利益失衡。在本质上,相关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和知识产权资本化是知识产权霸权得以形成的深层根据。对知识产权霸权成因与本质的分析,是克服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霸权的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资本 知识产权霸权 发展中国家
  • 简介: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中同样存在霸权主义与本土化之争。主要反映发达国家意志的TRIPS实际上是这种霸权主义的间接体现。目前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发展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相较而言,负面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一致,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的本土化。

  • 标签: 知识产权 国际保护 霸权主义 本土化
  • 简介:当代宪法政治的理论来自于意志决断和理性论证的混合,前者通过政治过程来实施宪法载明的公意,后者通过宪法解释和审查来约束民主过程,二者构成宪法政治的正反律。这一理论逻辑的概念原点是权力和法的关系,它经过博丹的理论概括而得以现代化。通过将主权界定为立法的绝对权力,博丹确立了作为决断的主权的基本含义,通过分离和重组中世纪约束王权的习惯法,博丹确立了主权和法的新边界。加冕誓词、等级议会和高等法院等封建法内容,被重新命名为王国法,并因为其不符合绝对主权的逻辑而被否定,而有关王位继承的萨利克法和公地不能分割两项要求,被单独命名为根本法,合同、财产和征税问题被放在万民法、自然法和神法等高级法的范畴之中,构成主权权力无法逾越的界限。当代宪法政治正是这一概念体系在成文宪法语境之中的翻版。

  • 标签: 博丹 主权 根本法 萨利克法 自然法
  • 简介:我国的司法改革在精英话语的主导下,忽视了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最基本诉求。人民法院一审民事案件数量呈现递减趋势及与之相对应的信访数量大幅攀升从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由于没有考虑到中国国民的现实承受力和司法的基本条件,导致审判方式改革后的司法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民所用。司法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必须加强实证研究,充分考虑国情,在中央的整体规划下合法进行,并且应该在判断改革目标、评价改革成果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人民的意志。

  • 标签: 精英话语 民众诉求 司法改革
  • 简介:在特定的近代中西交往时期里,参与交往的主体的“法律”概念的使用,不可避免地是“策略”性、“目的”性的,而非“一般语言化”的。在这一特定时期里,交往中的“法律”概念的涵义表达是具体语境化的、而非“中西对立”化的。在区分“法律”概念的“感性使用”和“探讨使用”的条件下,这一时期的“法律”概念使用,从某种角度暗示着从近代演化而来的现代及当代法律话语实践本身的相对自主的发展道路,在和近现代政治经济相互纠缠的过程中,甚至在融入近现代政治经济的过程中,中国近现代法律实践反而在一些基本方面依然可以是“独立”的.于是,发现一个认识历史的“法律行动者”的视角是必要的。

  • 标签: 法律用词 话语实践 中西想像 策略目的
  • 简介:体育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方面实现角色的转变,从管理者转变为组织者,从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参与者,从控制者转变为合作者,从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要达到这些转变,要求教师要紧随时代发展,不断自我学习,具备更强的组织、观察能力及更深的专业知识、技巧.

  • 标签: 体育教学 组织者 合作者 指导者 体育教师
  • 简介:一、问题与材料典权制度是我国独有的土地制度,其渊源可溯至宋代之前的“贴卖”制度,“典卖”在《宋刑统》中得以明确规定,此后明清两朝都有对典的专门规定。《大明律》载:“凡典买田宅不税契者,笞五十;仍追田宅价钱一半入官。不过割着,一亩至五亩,笞四十;每五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其田入官。若将已典卖与人田宅,朦胧重复典卖者,以所得价钱计赃,准窃盗论,免刺,追价还主。”

  • 标签: 典权制度 司法实践 权利话语 档案 民法 民国
  • 简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教学管理目的、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种手段。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有其特定的目的、意义、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实施结果处理必须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减少乃至消除评价工作中的心理干扰。

  • 标签: 高校 教学质量评价 心理干扰 教师 主评者 被评者
  • 简介:大学教师是新知识的开拓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能力发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学生未来成材的楷模。由于高等学校的教师在完成国家人才培养这一宏观工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所以大学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成为扮演好这一角色的举足轻重的因素。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提高、发展和完善,成功的教师必然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修养,

  • 标签: 中国 大学教师 职业素质 职业修养 人才培养
  • 简介:公安院校的教师具有教师和警察的双重身份,不仅要具备教师的条件,同时更要具备警察意识。加强警察意识的培养,对提升公安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警察意识包括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文化意识等。培养警察意识既是政治建校、做好警务化管理的需要,也是提升公安院校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

  • 标签: 公安院校 队伍建设 警察意识 教师素质
  • 简介: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问题由来已久,其表述具有三种方式。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的评价基准也有三种表达方式,但研究成果最终应能够应用于中国司法实践。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的话语维度存在普世的理论研究与特殊的规范表达、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矛盾,中国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的普世性与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研究的特殊性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

  • 标签: 法治文化 本土化 评价基准 话语维度
  • 简介:频发的"教师集体讨薪"事件反映了我国不少地区教师薪酬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事实。以事后问责为核心的教师薪酬财政法治保障观念导致教育财政制度实施的疲软,不足以保护教师的劳动报酬权。按照现代财政法治观念的要求,打造全方位财政保障体系将是教师薪酬保障的有效之策。首先要确立教师薪酬优先给付制度,即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来建构教师薪酬优先给付体系;其次应具体落实教师薪酬优先给付的财政保障机制;最后要健全拖欠教师薪酬的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这是教师薪酬保障的最终屏障。

  • 标签: 教师集体讨薪 教师薪酬保障 教育财政法治 教师薪酬优先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