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一体论是当代西方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刑罚根据论。然而,虽然所有一体论者均主张刑罚的根据应该是报应与功利的统一,但不同的一体论者在两者为何应该统一与应该如何统一问题上所持主张各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一体论模式。

  • 标签: 刑罚 一体论 一般预防论 个别预防论 费尔巴哈模式 迈耶模式
  • 简介:8月18、19日,以中国法学会为学术顾问单位,由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福建省涉台法律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省法学会等团体和教学科研机构共同主办的第届"海峡法学论坛"在福州举行。

  • 标签: 中国法学会 海峡两岸 福州 论坛 文化经济交流 教学科研机构
  • 简介:学界应当正视《刑法修正案()》有得有失的现实,在加强《刑法修正案()》解释适用研究的前提下,深刻检讨《刑法修正案()》在科学立法上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修正刑法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教训和建设性意见。“职业禁止”的保安处分法典化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将刑罚与保安处分的二元制裁体系发展趋向,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修改完善与终身监禁制度的横空出世使得我国刑罚改革发展前景呈现出喜忧参半的复杂局面,超强惩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强烈彰显安全刑法特点,周全惩治侵犯人身权利犯罪鲜明体现民生刑法特点,细密惩治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突出体现网络时代行政刑法与秩序刑法特点,严苛惩治腐败犯罪本质上是有限采纳了敌人刑法观。通过检讨《刑法修正案()》的立法得失,我国刑法学界还应反思并追问中国刑法和中国刑法学之何去何从。

  • 标签: 刑法修正案 刑罚改革 刑法观 刑法解释
  • 简介:20世纪下半,当欧洲逐渐成为"后基督教地区"时,美国教会却在世俗化浪潮冲击下保持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其原因与1950年代和1970年代新福音派发起的基督教复兴运动有关。本文指出,复兴运动导致了新教伦理在美国的不断重建,成为其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证;有助于美国福利事业的民间化;对美国政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 标签: 福音派 美国 基督教 复兴
  • 简介:刑法分则条文包含罪状和法定刑两部分,罪状解决定罪问题,法定刑解决处罚问题。学习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如何认定各种犯罪。但是分则共有一百多种罪名,简繁程度不同,认定难易也不同。因此,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实践中较常见的、有一定复杂性的罪名,重点进行研究。对每一种犯罪的研究,应当根据以下几个方面:①该种犯罪的概念;②该罪的主要特征(要件);③根据该罪的构成要件,分清罪与非罪以及该罪与其他类似犯罪的界限。下面讲几个问题:

  • 标签: 法定刑 刑法分则条文 拐卖人口罪 投机倒把罪 一般违法行为 诬告陷害罪
  • 简介:从犯罪圈变化的角度看,以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问题导向、以刑法功能的积极发挥为基本价值指引是《刑法修正案()》的基本立法理念。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呈降低趋势、刑罚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突出是刑法功能积极发挥的具体体现。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主要问题导向具有价值合理性与现实合理性。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降低与我国当前社会状况相适应,但应当尊重我国二元体制存在的现实,保持适度。理念更新与体系性配套是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降低在价值上能否得到认同、效果上可否达到预期的关键。对刑罚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的突出应给予肯定评价,但必须使其受到法治原则的约束。

  • 标签: 刑法修正案(九) 立法理念 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 刑罚积极一般预防
  • 简介: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虽然集中表现为晚清修律,但其发端却是始于洋务运动。没有洋务提出的“中体西用”论,就没有“稍变成法”引进西法,就没有开法制改革风气之先,也不可能有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尽管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是有限的,并且是立足中学,解析西学,但是,这并不妨碍洋务运动改革法制所带给我们的不能故步自封,不能为成法所拘用的历史启迪。

  • 标签: 洋务派 中体西用 稍变成法 法律近代化
  • 简介:这一讲讲了提起公诉、审判组织和第一审程序三个问题。现将其中一些主要的或容易混淆的问题再明确一下。一、起诉,公诉,提起公诉以及审查决定提起公诉这一程序的意义起诉也叫控诉,俗称'告状',是指控告人向法院提起控诉的讼诉活动。在刑事诉讼中,起诉是指有起诉权的国家机关或者公民个人,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和给以应得惩罚的一种诉讼活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起诉形式有两种,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提起公诉 第一审程序 审查决定 审判组织 起诉权
  • 简介:《刑法修正案()》第4条增加的《刑法》第69条第2款,对拘役与有期徒刑的并罚采取了吸收原则,对管制与有期徒刑、拘役的并罚实行了并科原则。拘役虽然重于管制,但并罚时却轻于管制,这样的规定使拘役与管制的选择对被告人产生重大影响。法官在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时,不得考虑并罚的结局,而是应当以刑罚的正当化根据为指导,基于案件事实、依照刑法规定、按照量刑规则,独立地对被告人所犯之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再根据刑法的规定实行并罚。《刑法》第69条第2款的规定,还使数罪并罚、刑期折抵、累犯、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和假释的适用产生诸多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

  • 标签: 数罪并罚 有期徒刑 拘役 管制 新问题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条是关于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期限问题的规定。该条的内容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实践中,对于如何适用本条的规定,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和认识。笔者拟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为叙述简便,笔者对这些案件当事人名称作了隐化,并删除了其他无关本题的情节和争点,旨在突出问题,就事论事。

  • 标签: 《行政复议法》第九条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复议申请期限
  • 简介:一、问题缘起:为何警抗战期间,五大高校内迁成都华西坝,据民国相关报纸可知,“一时间坝上师生骤增至5000多名……以往寂寞荒漠的华西坝,自从来了这四个大学立刻增加了活力,而且一天天走向更为繁荣之路,这应该感谢生活在这儿的两三千男女青年们”。[1]无数学者及学生的聚集,使华大变得空前热闹。[2]战争烽火岁月的艰苦挡不住陈寅恪、钱穆、梁漱溟、朱光潜等大师聚集于此地,此时华大的文、理、医牙等各学科得到空前发展。在档案馆查找当时华大繁荣的相关资料时,却无意间发现思想空前繁荣的华大校园内刑事治安案件竟频发。下表所列档案,即为抗战爆发后,当时四川省会警察局所存部分发生在华大校园内的刑事案件有关的训令、通令、指令、公函、呈文、审讯单、法院回复单、卷宗等文件。

  • 标签: 治安案件 社会互动 制度 国家 抗战期间 刑事案件
  • 简介:在现今裁判方法的研究中,传统方法论鲜受重视。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天道》所含原省模型乃传统裁判理论的核心,呈现了道墨两判案逻辑的不同,及道家批评墨家的原因,揭示了道家反对机械的逻辑实证手段,以求索“法意所随”达到个案公平的合理性。展示了道家以司法调制取得客观认识的基本模型。

  • 标签: 裁判方法 司法 天道 先秦 调制 庄子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理由和相应的法律规范,评估《民法总则》第章的立法技术。我国诉讼时效制度具有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保护债务人免于举证困难、避免无益的诉讼和节约司法成本的价值基础。首先,诉讼时效的期间和起算,兼顾权利人的保护与债务人的举证困难。其次,基于不同基础关系而发生的请求权,值得保护的程度不尽相同,在诉讼时效方面应体现其差异。再次,诉讼时效障碍事由及其后果,反映法律对于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在时效利益方面的分配状况。我国现行法对于诉讼时效障碍事由的认定宽松。最后,诉讼时效届满后的法律效果采“抗辩权发生说”,体现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的利益动态平衡。

  • 标签: 民法总则 诉讼时效 价值理由 法律规范 立法技术
  • 简介:随着信息化社会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生产、传播机制发生变化,给天生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的虚假信息犯罪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扰乱了社会秩序,并且呈现出泛滥之势。然而能够纳入刑法评价视野的“虚假信息”范围过于狭窄,只限于“虚假恐怖信息”,现行刑法应对网络虚假信息犯罪的滞后与缺陷日益凸显。司法上,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进行扩张解释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求;立法上,应当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进行修正,扩大其适用范围,从仅制裁虚假的“恐怖信息”扩展到制裁所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虚假信息”。

  • 标签: 虚假恐怖信息 虚假信息 社会秩序 司法策略
  • 简介:一、可比与不可比音乐与法律是人类文化的两个不同领域。人类文化领域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这是确定无疑的命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一个国家的音乐形式发生变化,其法律也会跟着改变。”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也讨论过音乐对政治的作用.音乐与法律虽并无直接的实证渊源关系,但也存在着某些相一致的因素。在国内,曾经有学者对二者的共同点进行过研究,

  • 标签: 音乐形式 德国民法典 第九交响曲 法律 德意志 贝多芬
  • 简介:“要件审判步法”为民事诉讼所设计,但也可对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提供参考。特定环境的司法方法、司法公正的确认包括两者关系的确认,优于对两者的或模式或概念的普遍性追寻。“要件审判步法”的提出,实际上表明司法方法的设计本身即存在一个逻辑困难:将一个要素,或若干有限要素,在“方法表”中加以限定,会遗漏其他也可能是重要的要素,而无穷无尽地排列各种要素等于是无法界定“一个司法方法”的固定要素。“要件审判步法”建构的积极意义,正在于尽力着眼具体的司法实践,探索具体解决司法方法问题的手段,并包含了一个学术意义的潜在逻辑张力,即暗示司法方法的开放性。

  • 标签: 司法方法 管理 修辞 司法公正 公共认同
  • 简介:法庭言论入刑固然有其必要性,但也不是毫无逻辑和底线。"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真实性抗辩原则""公共利益原则"等,英美国家精心设计的致力最大限度保障言论自由的方案,为厘清法庭言论的刑法边界提供了有益借鉴。划分刑民边界,明晰要件要素,扩展阻却事由,保护善意言论;高配入罪门槛,区分善意和恶意、公益和私利,等等,在审慎扩权的同时严格限权,是新条款施行平行不悖的两条进路。

  • 标签: 《刑法修正案(九)》 法庭言辞入罪 刑罚边界
  • 简介:<正>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质、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正确理解这一条款的规定,对于正确认定和

  • 标签: 虚假宣传 反不正当竞争法 引人误解 正确理解 其他方法 消费者
  • 简介:问卷调查方法是立法后评估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量化方法,它通过测评人们在立法实施后心理和行为倾向的变化,为立法后评估提供了基本的事实依据。为探明问卷调查法的实际应用情况,在对广州市人大次立法后评估中的问卷调查活动进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了其抽样方法不科学、样本数量不足、概念操作化过程缺失以及调查结论运用不够充分等问题。对此,提出了问卷调查工作应重新厘清其定位,以评测公众对立法实施的感受和看法为中心,提高调查主体的专业技能,设置必要的校验机制,以及扩大调查结论的运用范围等建议。

  • 标签: 法律实施 立法后评估 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
  • 简介:本文考察了有关涉外民事代理法律适用的各国立法及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正在讨论的《民法》(草案)中的涉外代理法律适用规则提出修改建议。

  • 标签: 涉外民事代理 法律适用 《民法典》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