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正>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中华民族经历了大悲大喜。"5·12"汶川大地震令国人痛彻心扉,我亦感同身受。而"8·8"的北京奥运则是百年梦圆,举国为之欢庆。多难兴邦,是一种自我激励,对于国家,对于个人,都是如此。从

  • 标签: 痛彻心扉 监督过失 死刑制度 犯罪论体系 共犯论 证据排除规则
  • 简介:<正>本卷是《刑事法评论》第34卷,值此编就之际,对编人本卷的各篇论文加以导读性介绍,以为主编絮语。在"理论前沿"栏目中,发表了三篇论文,主要涉及刑法学科的三个领域。李怀胜的《宪法视野下的刑事立法权及其限制》一文,对刑事立法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属于立法论的范畴。自从1997年刑法修订以后,我国立法机关采取

  • 标签: 立法问题 理论前沿 立法论 检警关系 刑事诉讼法 特拉伊宁
  • 简介:<正>2007年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其中,1997年刑法颁布10周年,就是一件值得纪念的标志性事件。作为一个刑法学人,我也是伴随着1997年刑法而成长的,因此对这一刑法是充满感情的。当然,刑法典如同人一样,也有一个生命的周期,尽管通过《刑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共犯论 纪念意义 刑事政策 罪刑法定原则 间接正犯
  • 简介:<正>做一件事情,要保持其连续性大概是比较难的。原本设想至少每年一辑的《民事程序法研究》系列,没想到在第一辑于2002年面世以后,第二辑的问世却与之相隔了三年。出版社也由法制出版社转到了厦门大学出版社。在这三年中,民事诉讼法学界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立法机关将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上了日程,列入了修改计划。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调动了人们的研究热情,为我国民事程序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 标签: 民事程序 民事诉讼法 诉讼法学界 法制出版社 研究热情 可预期性
  • 简介:《刑事法评论》第36卷以《不法评价的二元论》为主题,这里的不法评价是指违法性的判断。违法性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正确地理解刑法中违法性对于刑法教义学的合理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前沿"栏目中,发表了3篇论文。张文教授的《"刑事法律人"模式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一文,秉承了其所坚持的人格刑法学的学术立场,提出了刑事法律人模式,并对该模式之于刑事法律科学的意义进行了具有新意的阐述。在张文教授的刑事法律人模式中,犯罪危险性人格是一个核心的概念,据此展开其刑事法各学科的理论体系。在这个意义上,犯罪危险性人格就成为理论的原点。本文具有相当的理

  • 标签: 人格刑法 违法性 理论前沿 法教义学 理论体系 法律科学研究
  • 简介:<正>本卷是《刑事法评论》第30卷,这意味着《刑事法评论》走过了15年的历程。15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算十分漫长,对于世界来说更只是瞬间而已。但对于一本学术刊物来说,却是一段足以留下印迹的学术史,对于编辑者来说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

  • 标签: 犯罪论体系 刑罚目的 被害人学 实行行为 规范责任论 刑事政策
  • 简介:<正>今年三月飘雪,正应和了毛泽东的一句诗词:"飞雪迎春到"。值此冬春的季节交替、冷暖的温度变更之际,乍暖还寒,阴晴不定,令人难以适应。从天气的变化感悟刑法的知识转型,虽现象殊异,然事理如一。《刑事法评论》可以作为我国刑法知识转型的温度计与晴雨表,呈现出刑法知识转型的蛛丝马迹。在"共同犯罪研究"栏目中,发表了四篇论文,以展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中

  • 标签: 人身危险性 偶然防卫 构成要件错误 知识转型 危险驾驶 共犯论
  • 简介:<正>七月正是暑假开始,每年此时都有一批毕业生收获了知识从大学毕业。因此,七月也可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收入本卷的部分论文就来自新科博士、硕士的论文,这是值得嘉许的。在本卷的"理论前沿"栏目,发表了3篇论文。米铁男的《特拉伊宁犯罪构成学说之刍议》一文,就是其博士论文

  • 标签: 特拉伊宁 犯罪构成 博士论文 行为概念 实行行为 单位犯罪主体
  • 简介:为因应出版的需要,我为《刑事法评论》第38卷确定的主题是'刑法的工具论'。其实,工具论是对刑法功能的一种见解。因此,刑法的工具论也可以说是刑法的功能论。本卷在'理论前沿'栏目刊登的陈文昊的《工具化的刑法诠释》一文,就是从工具化的角度对刑法进行解读的论文。刑法工具主义,是对刑法现实存在根据的一种描述,刑法当然具有其工具性价值。然而,如何将刑法的工具性价值与公正性价值相协

  • 标签: 主编絮语
  • 简介:值此三月春分节气,《刑事法评论》出版二十周年之时,编成《刑事法评论》第39卷,感到十分高兴。本卷名之日《刑法规范的二重性论》,更为关注刑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 标签: 主编 刑法规范 刑事法 评论
  • 简介:<正>本卷是《刑事法评论》第22卷,也是值得纪念的一个开端。因为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7次会议确定的集刊选刊的原则和方法,遴选并报教育部批准确定,《刑事法评论》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确定为CSSCI来源集刊,也就是所谓核心集刊。过去存在核心期刊的说法,这个核心期刊就是CSSCI来源期刊。现在,CSSCI来源从期刊扩大到集刊,从为数众多的集刊中选择少数引用率较高的集刊纳入CSSCI来源,可以称为核心集刊。成为核心集刊,对于《刑事法评论》来说,既是一份

  • 标签: 科学研究评价 想象竟合犯 刑事司法改革 共谋罪 刑事和解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在'理论前沿'栏目,发表了三篇论文。这三篇论文都对刑法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新意,值得推荐。姜涛的《法学家法与创造论证性的刑法解释》一文,是对刑法解释问题的研究。在本文中,姜涛提出了法学家法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法理学上是对应于法官法的。一般认为,大陆法系国家实行法典法,更依赖于法学家对法的

  • 标签: 主编絮语
  • 简介:<正>2006年6月15日,《南方周末》报道了某反腐专家提出的关于废除腐败官员死刑的建议,随即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并招致网络上过激言论的指责,甚至将反腐专家称为"腐败官员的代言人"。在关于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是否需要动用死刑的问题上,当然是可以讨论的。这种讨论中不应当有政治正确,尤其不应当以感情代替理性。在这一讨论中,涉及贪官外逃问题。由于大量贪官外逃,为将这些贪官引渡回国受审,就

  • 标签: 腐败犯罪 死刑案件 外逃贪官 南方周末 故意杀人罪 间接正犯
  • 简介:《刑事法评论》第37卷以《犯罪的阶层论》为主题,阶层论的犯罪论体系是德日犯罪论体系的主流。阶层式的思维是我国目前所欠缺的,值得大力提倡。可以说,阶层式思维是刑法教义学的思维方法的主要内容。在'客观归责研究'栏目中,发表了3篇论文。马卫军的《刑法中的危险接受》一文,对危险接受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

  • 标签: 主编絮语
  • 简介:<正>2011年5月27日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融合法治与发展视野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其目标是建成"面向国家发展的中国法学"重镇。随着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的成立,北京大学法学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撤并归口。我主持的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撤消,另在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下成立刑

  • 标签: 刑法观 解释论 中国法学 刑法学研究 研究机构 不作为犯
  • 简介:<正>前些时,我应邀到南方某司法机关讲课,在言语交谈之间,我发现一名资深检察官对刑法有关理论十分了解,深感好奇。后来,他告诉我,《刑事法评论》从第1卷到第26卷他每卷都买并仔细阅读。开始有些论文看不懂,后来

  • 标签: 司法机关 德国刑法学 中止犯 共犯中止 实行中止 犯罪中止
  • 简介:<正>《刑事法评论》第33卷出版在即。一如既往,在本卷中亦发表了若干在我看来十分优秀的作品,这是令人欣慰的。在《刑事法评论》中,年轻作者的论文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篇幅,在这个意义上说,《刑事法评论》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作者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的平台,这也使《刑事法评论》充满了学术的青春气息。在本卷中,"德国刑事判决书研究"栏目的十四篇论文是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在读的刑事法学硕士研究生所撰写的,集中呈现了这些同学对于德国刑事判决书的各自理解与感悟。虽然这些作品本身还是青涩的,但

  • 标签: 青春气息 北京大学法学院 硕士研究生 刑事法学 法律系 中亦
  • 简介:<正>一如以往,《刑事法评论》第31卷的内容聚集在刑事法各学科的前沿问题上,发表的大多是年轻学者的著述,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处女作。从这些论文能够发现这些年轻学者的学术潜力,而这也正是我国刑事法研究发展的能量之所在。在"域外视野"栏目中,发表了四篇论文,这是具有译述性质的作品,各自对国外某一专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蔡桂生的《德国刑法学中构成要件论的演变》是其《构成要件论》这一博士论文的一个章节,内容涉及构成要件这一犯罪论体系的核心概念的历史流变,对于我们目前正

  • 标签: 犯罪论体系 德国刑法学 未遂教唆 监狱学 法人犯罪 共谋共同正犯
  • 简介:2014年,我们安然度过,回想起来,算不上蛮拼,但也着实尽心用力。这一年,在正常出刊之外,我们开始深入思考促进开门办刊、同行审稿、公正选稿、及时用稿和开放获取的有效举措。为此,我们先后走访了上海财大法学院、上海交大法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聆听建议和期许,并邀请办刊专家来校座谈传经,还与本校民商法、经济法等学科的同事交流信息和体会。

  • 标签: 编后记 选稿 厦门大学法学院 南京大学 大开本 纪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