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生态补偿条例则是国家强制性要求对生态资源、环境开发、利用进行补偿、维护生态平衡的法规。我国生态补偿始于20世纪70年代,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风景区以门票收入的30%作为护林费用于生态保护,开启了我国生态补偿的先河。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环保总局开始推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先后在河北、辽宁等11个省的685个县(单位)和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试点。1999年启动的退耕还林及后来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的粮食补助,标志着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正式启动。
简介:毒品问题的蔓延严重影响云南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成为云南实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毒瘤。因此,须根据云南禁毒斗争的实际,实施"预防为主"战略,减少毒品需求;扩大"堵源截流"战场,遏制毒品流通;构建"戒毒新模式",降低毒品危害;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毒品供应战略。围绕云南禁毒战略重点,开展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在政府设置独立的禁毒委员会;尽速修订《云南省禁毒条例》,完善地方性法规;尽快实现缅北地区的边境开放,加快沿边地方经济发展步伐;对缅北特区政府施加政治经济压力,减低毒品渗透压力;加快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体制转变,扎实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加强西双版纳、普洱公安机关禁毒力量,强化专案侦查;在宁洱县设置固定公安边防检查站,实现双向查缉的禁毒措施,把握禁毒斗争主动权。
简介:集体林作为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森林资源,其林权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亦有着深远的影响。但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却被罔置于民法思维与物权化的迷思之下,将森林、林木、林地等视为掘取经济价值之'物',而忽略了对其作为环境要素所独具之生态功能价值的关注。因此,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之下对林权制度改革建构一条衡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分析了2008年以来本轮林改的背景以及'林权'这一语汇法律表达的政策性之殇与物权化之困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生态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法理依据,进而提出了生态化集体林权改革路径的建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