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中国刑法立法解释,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状态,进入21世纪前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颁布了9件规范刑法立法解释文本。目前刑法立法解释主要集中于具体犯罪构成条件和新增罪名中法律概念,缺乏量刑标准解释。对于未来越来越频繁刑法立法解释活动,为了适当地限制这种立法权力行使,全面实现罪刑法定原则,应当强调其解释结果和解释程序公正性,使刑法立法解释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 标签: 刑法立法解释 历史演进 综合评析 完善建议
  • 简介:我国从建国初期开始就进行了法律监督之路探索,到1956年,初步确立了法律监督意识,建立起相应法律监督制度。1957年以后。由于我党对法律监督出现了认识上偏差。一度忽视甚至取消法律监督制度,造成社会非秩序化。1978年以后,这一左逐步得到纠正。社会重新迈向法治轨道。

  • 标签: 中国 法律监督制度 发展过程 社会秩序 法治建设
  • 简介:十多年前读到章诒和所写《正在有情无思间一史良侧影》一文。作者文笔生动,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史良工作、生活细节。文章发表后围绕这些细节是不是事实有些争论,但一个鲜活富有个性领导人形象却从此映入脑海。笔者在此仅就所见有限资料,把史良对新中国公证事业创建贡献略述一二,以求教于同仁。

  • 标签: 公证事业 新中国 史良 创建人 生活细节 文章发表
  • 简介:张晋藩,1930年生于沈阳。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1952-198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3-1994年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出版个人专著近30部,主编与合著20余部,主编教材《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史》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1986年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讲授法律课,1996年、1998年两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讲授法律课。

  • 标签: 中国法律史学 张晋藩 中国法制史 中华法系 中国人民大学 法律课
  • 简介:我国60年立法走过历程,跟整个国家命运一样,可以分为两个30年、两个时期和两个三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前30年,为改革开放前时期,我国立法工作走过了初步探索、初步发展和停滞挫折三个阶段。后30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立法工作也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2年为快速恢复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93年至2003年2月为深化充实阶段。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为完善形成阶段。总结新中国60年来立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立法,主要成就是: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立法体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立法机制;基本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法律体系。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立法积累了一系列有益经验,包括:必须坚持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追求;必须坚持与改革开放相同步;必须坚持继承、借鉴、创新相结合:必须注意选择恰当立法策略。今后,我国立法会出现一些新特点:一是从构建型立法向完善型立法转变;二是从速度型立法向质量型立法转变:三是从以单项立法为主向以法典化立法为主转变;四是从较多使用授权立法向直接立法转变。

  • 标签: 新中国立法 60年 回顾 展望
  • 简介:我国辩护制度今后发展完善要以新中国辩护制度60年历史积淀为前提。我国辩护制度立法历经四个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以往辩护制度在不断完善中自1996年起日益凸显实施难。我国辩护制度今后发展完善虽然要坚持不懈地加快落实学术界提出代表性构想,更要在非立法层面应对诸多难题。

  • 标签: 辩护制度 立法成就 主要难题
  • 简介:从1950年到2010年,我国完成三次主要婚姻立法活动,先后颁布实施三个婚姻法案,基本建构起以男女平等为基本价值取向婚姻法规范体系。然而,从性别平等视角观察,三个婚姻法文本中性别平等并不彻底,既有法定婚龄男大女小等歧视女性条款,更有以"抽象人"为规范对象而忽视不同性别人在经济社会环境中差异性所谓"中性条款",其适用结果不利于女性。未来婚姻立法,应当增强性别敏感度,充分尊重女性群体在经济、社会、财产等各方面仍弱于男性事实,采取差别待遇政策,从追求形式平等转向实质平等;并应当从细化防治家庭暴力条款等八方面完善婚姻法。

  • 标签: 婚姻法 立法改革 性别平等 形式平等 结果平等 改进对策
  • 简介:无论是在何种法律文化当中,专职法官之出现都是需要认真探讨重要现象。中国古代专职法官虽然本质上只是依托于政治权力官僚机构之一员,但其出现却仍是中国特有法律传统一大进步。关于中国专职法官出现时间,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记载存在很大矛盾,这应该是因为传世文献当中包含着后世之人追溯前代时想象。中国古代专职法官出现时间当在集权社会初成战国时代,他出现与战国时期社会形态变迁存在紧密联系。具体而言,专职法官出现原因,正在于宗族社会之解体和集权社会之形成所造成司法事务数量剧增。

  • 标签: 专职法官 司寇 宗族社会
  • 简介:我国古代早期即有类似于“公证”程序第三方介入契约过程制度或习俗,如西周时期“井田交易”。西周施行土地国家所有,禁止土地买卖。在井田制走向衰退过程中,民间出现了最早土地交易。井田要交易,须履行告官程序,并经“三有司”现场监督,即国家机构参与契约订立和履行,代为行使国家权利,这实际上可以视为我国公证制度起源。

  • 标签: 公证制度 中国房地产 历史传承 土地交易 西周时期 土地买卖
  • 简介:“战乱之年坎坷求学路:1944年2月开始,。一个学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在踏上求学之路之时正值中国战乱之年,国内这种战乱局面是否给您学习带来一些影响?您在这段时间又是如何坚持完成您学业

  • 标签: 中国刑法 刑法学家 高铭暄 战乱 “记” 求学
  • 简介:人权保障和宪政制度建构及其运行,依赖于政治统治模式选择和变迁。在支配社会学理论视域中,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宪政结构中统治支配模式,呈现出法理型支配初建、卡理斯玛型支配兴起和法理型支配重构脉络。与此相应,新中国人权事业也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历程。以理性为基础法理型支配与执政党宗旨和理念存在内在统一性。因此,社会主义法理型政治统治和人权保障在我国最终建构是历史必然。

  • 标签: 人权保障 宪政 支配社会学 法理型支配 卡理斯玛型支配
  • 简介: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为中心,考察国家权力对身体治理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土改制度以阶级斗争为主线,试图构建出阶级态身体。从具体土改实践来看,土改通过"划阶级"和"诉苦"充分调动阶级身体之间暴力对抗,逐渐背离了土改制度表达对待身体态度。共产党通过土改中技术,从制度和实践层面上建构出阶级化身体,并通过土改运动深入开展,组织起大多数身体,将其纳入到国家权力管控之中。

  • 标签: 权力阶级 身体治理 土地改革
  • 简介:法律和社会之间关系一直是法学,尤其是法社会学所关注热点问题,相关文章和著作已是汗牛充栋。社会生活对法律影响巨大,社会变迁能引起相应法律变化,已经成为法学上普遍共识。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法律对社会变迁能否产生影响,能够产生多大影响,法律在社会变迁中扮演作用有多大,在这些问题上,各家众说纷纭。本文讨论范围即在于此——单向度地考察法律之于社会变迁影响。

  • 标签: 法律影响 社会变迁 计划生育 新中国 法社会学 社会生活
  • 简介:《茶座》第三辑《法治如何让政治清明》一文,有一句“《孟子》不也说‘食色,性也’么”。实际上这句话不是孟子说,而是与孟子同时代告子说;第四辑《小议国人动粗情结》有句“一方面主张‘德主刑辅’、‘以德去刑’,就连隋炀帝杨坚也提出要‘慎狱恤刑’……”,不知是由于作者笔误,还是编辑粗心,将隋文帝杨坚与隋

  • 标签: 法律意识 《法学家茶座》 期刊质量 法律研究
  • 简介:新中国早期村庄调解实践中,受到大民主这一政治框架影响,一种依靠群众治理得到适用,在这种治理方式下,通过群众辩论,以及制定爱国公约、成立调处委员会等一系列措施,群众、村庄被纳入到新中国村庄调解实践当中。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调解取代大民主,成为村庄调解实践外部框架。在这一框架下,服务群众取代依靠群众,政治分类法消失导致了群众失语。这使得在这种框架之下,群众无法被纳入调解治理当中。面对当下中国基层社会矛盾激增,探索出一条依靠群众调解实践成为解决当下中国治理困境重要思路。

  • 标签: 依靠群众 调解实践 大民主 大调解 群众路线
  • 简介:十月革命炮声响,激起民族救国情。五四学潮风云涌,马列思想大传播。共产小组遍南北,聚合力量筹建党。南湖游船一盏灯,照亮寰宇东半球。工农运动起风暴,军阀豪绅皆恐慌。省港罢工反列强,北伐出征建殊功。南昌起义军徽耀。秋收暴动举红旗。武装割据燃星火,井岗山上立基地。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 东方 日出 十月革命 工农运动
  • 简介:废除"六法全书"、司法改革运动、法律院系调整、学习苏联法学、反右扩大化和对董必武民主法治主张四次批判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领域重大事件。贯穿其中一根主线是以董必武为代表民主法治主张与党内、外人治思想斗争,而最终是以董老为代表民主法治论者被批判、甚至整肃,人治论者渐占上风、愈演愈烈,直至"文革"爆发。与此同时,围绕这些事件,学界评说不一,争议不断。这一段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国家民主法治不能因领导人注意力和看法改变而改变。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治法治 董必武
  • 简介:足迹检验鉴定理论发展已经突破了根据鞋印形象特征检验范畴,发展到根据鞋(或鞋印)上所反映磨损特征、动力形态特征、结合步法检验技术对同一人穿用不同鞋进行人身同一认定,这是足迹检验鉴定理论一个质飞跃.这一理论在实际办案中对于串并案件、揭露证实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不可否认是近几年在实际案例操作时,足迹检验中根据同一人穿用不同鞋对穿鞋人进行同一认定有时会出现差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曾经遇到两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原因分析 形象特征 磨损特征 形态特征 同一认定 检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