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生态、资源、人口、教育、科技等诸多因素,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公益性、整体性的特点。实施生态治理,牵涉到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多个利益主体,需要统筹规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治理的顺利开展。但目前我国生态治理工作存在着多元治理主体利益冲突、多部门配合失调以及公众参与障碍等诸多问题。因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观,培育有利生态恢复的生境;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形成多级治理合力;加强部门职能的协调,创新联合治理的体制与机制;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治理质量;调动广大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夯实合作建设的基础等多部门合作与协调势在必行。
简介:有利益的村庄就会有乡村“混混”的身影,乡村“混混”积极介入乡村治理事务,型塑着基层治理生态。在富有矿藏的资源型村庄,对资源垄断利益的维持往往需要暴力,乡村“混混”通过滋扰和压制来参与利益分配。在城郊村庄,征地拆迁涉及各种重要利益,“混混”以暴力和暴力威胁为基础,对“钉子户”形成压力,采取各种边缘或非法手段参与利益博弈。在一些传统农业型村庄,自上而下的各种项目投入落地,项目的争取、实施、推进过程,“混混”都可以参与其中,分享利益。“混混”介入乡村治理,形式上发生在市场和社会领域,政府处于超然位置,可以规避直接的责任。基层政府容忍或利用“混混”参与基层治理,源于行政体制内上下级之间责、权、利分配不对称背景下的“制度创新”需要。基层治理生态的改善,需要从多方面着力。
简介:网络舆情在彰显公民政治态度,保障公众舆论话语权的同时,也导致了情绪舆论、负向舆论以及虚假舆论的滋生和蔓延。将网络舆情冲突控制在政治秩序范围内,防止公共舆论对政府权威的销蚀,是构建网络舆情生态的关键性议题。基于社会稳定大局的考量,要转变政府网络治理理念,以达到网络舆情风险控制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改善网络舆论生态,政府既要充分保障网民网络舆论自由的权利,又要适度干预网络突发舆情,以规范网络生态秩序。同时,在立法保障、制度设计、技术治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网络舆情的生态治理,探索构建以“政府主导为前提,法律规范为基础,行政监管为依托,行业自律为保障,技术支持为辅助,公众监督为补充”的多元主体合作模式。
简介:今年以来,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徐汇的有效实施,徐汇区人大常委会聚焦环保工作瓶颈,监督区政府深入开展生态源头治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落地落实。专题视察破瓶颈今年5月,区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城市管理精细化专项监督调研的工作方案》,将生态环境保护源头治理作为监督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方案决定成立领导小组,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醇晨担任组长,各位副主任担任副组长。方案通过以后,区人大常委会发动人大代表广泛参与,加强各专工委之间,专工委与街道人大工委、镇人大之间的整合联动,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源头治理的瓶颈问题深入开展监督视察。
简介:互联网公益作为新兴的公益形式,是“互联网+”国家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公益随着技术进步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生态:一是在网络社会中占据不同位置的公益组织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二是互联网公益领域的不规范操作频发,公益运作效果良莠不齐。这种生态状况与公益行动者的分散与聚合、技术使用的效度与限度、制度建设的道与术,这几对互构式机制密切相关。随着公益领域的技术支持愈发智能,公益组织的结构日益多样,亟需更具创新性的治理思路。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生产正向的互联网逻辑,促进公益行动者进一步共享技术红利,并在多方参与的形式下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将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公益走向平衡的健康生态。
简介: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她哺育了数以万计的淝河儿女,自己却深受污染、侵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在新一轮南淝河综合整治中我们应该从保护南淝河生态环境出发,研究其生态特征,发挥其生态功能,使其成为一个生物和谐的共生空间,一条风光迷人的都市母亲河,一块生机无限的生态绿洲。1滨河地带独特的生态特征城市生态学认为,城市滨河生态系统是城市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气流、水文地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1.1气流特征──天然空调器水具有很强的储热功能,水体在温度变化上总是较陆地慢得很多,因而两者之间常常有温差,而温差大到一定限度就会让空气产生循环流动,从而产生了所谓的“水陆风”。水陆风中含有大量的水汽
简介:草原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之一。寻求草原可持续治理机制,避免陷入"万能药"的陷阱,需要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的成果和知识整合起来。本文尝试利用奥斯特罗姆教授开发的跨学科整合性分析工具——社会-生态系统框架(SES框架),选取内蒙古阿巴嘎旗、乌审旗和四川省红原县三个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较大差异的传统牧区作为案例点,对不同学科有关三地草原治理的研究文献和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整合分析,希望找到与当地更为匹配的可持续治理途径。研究发现,阿巴嘎旗、乌审旗和红原县草原退化原因各有不同,同时受到当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要促进三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除了继续推进和加强现有生态建设工程和补奖机制以外,还需要增加政策弹性,根据不同地区的问题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结果同时显示,SES框架能够很好地将已有研究成果系统地整合起来,不仅可以实现不同草原治理案例间的比较,还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影响其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变量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本文希望能够为当前中国草原(CPRs)治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推动其更加深入、系统和具体,并最终发展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