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西政现象”只有予以“西政精神”的把握,才有实际意义。但无论是“西政现象”的昔日兴旺,还是“西政”今后的再度“雄起”,都奠基于“西政学术”。因此,沉湎于“西政现象”背后的“西政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赋予“西政现象”以学术温度,且应将此学术温度化为“西政人”的集体努力,从而使得“西政”在以社会转型为深刻背景的法治中国建设和“中国特色法学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构建之中,能有突出作为,进而重振“雄风”。“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是由“西政人”的学术担当性、学术批判性、学术融合性、学术严谨性以及作为集中体现的学术创新性所“供热”的。“西政”的发展谋划和作为工作核心的人才队伍建设,都应切中“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就中国法学的发展创新而言,"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应该且能够具有漫射效应。
简介:温度裂缝是指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使由几种线胀系数不同的建筑材料和构件构成的建筑物产生不均匀的伸缩而出现的裂缝。温度变形引起建筑物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通病。安徽省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比较大,冬、夏温差达50℃左右。夏季,在阳光的直射下,有些地区的屋盖温度可高达60℃左右,而此时的墙体温度约为30℃左右,且砼的线胀系数(10×10-~60C)又远大于砖墙的线胀系数(5X10-60C),所以二者差别很大,冬季施工的工程,虽然砼和砖砌体是在正温度下硬化的,但硬化时的温度要比夏季温度低得多,故到了夏季它们都要膨胀,而砼的膨胀量要比砖砌体大得多,因此在圈梁与砖墙接触处产生一个剪力,使砖墙处于受剪及受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