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和理论丛林,公共治理是治理的一个分支。公共治理是指在公共事务领域中,地位平等、相互依赖的治理主体通过合作的策略活动实现治理目标,并在西方政府治理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公共治理理论。西方公共治理理论内容丰富,其中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网络(化)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数字治理理论、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为代表的公共治理五大前沿理论影响最大。西方公共治理五大前沿理论分别在治理的理念、结构、方式、工具、使命或目标方面为公共治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服务、网络、合作、数字、公共价值等理论贡献,构成了西方公共治理理论体系。它们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困境进行反思并结合时代特点而进行的创新。西方公共治理五大前沿理论之间相互补充,而非替代,一种或一些理论处于前沿,并不意味着传统理论的消亡,它们是并存与互补的。
简介:当代哲学主题日益呈现出民主化、生活化、实践化和碎片化的特征,这标志着当代西方哲学范式的转换。具体而言,当代哲学不再执着于终极性、整合性的形而上学思想,而是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从近代意识哲学向当代语言哲学范式转换,这意味着方法论的革命;理性精神不再停留或满足于逻辑推理的抽象层面,而是强调程序理性的重要性;以生命伦理学、政治哲学为代表的实践哲学兴起,成为当代哲学担当时代使命的集中体现。抛开学院化的逻辑一历史线索,仅着眼于与重大现实密切相关的领域来讨论当代西方哲学,它们应当包括科技革命与人性的冲突、合理社会制度的设计与难题、现代性的困境与出路等前沿问题。
简介:地方政府债务本质上是地方政府收支逆差问题,其基本特点是地方政府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收支差距的扩大,导致地方政府收不抵支从而产生了政府偿债能力下降而引发的政府公信力危机。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本原因在于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出路在于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体制。
简介:目前理论界关于"四个全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四个全面"的演进脉络、现实依据及理论定位等方面,在这几个问题上,多数学者取得了共识,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和深入研究。一是关于"四个全面"演进脉络的研究方面,从现有公开的文献看,"四个全面"最终定型的表述正式形成并不是习近平江苏考察调研讲话,而是2014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习近平首次使用"四个全面"这一简称是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四个全面"首次出现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二是关于"四个全面"现实依据的研究方面,"四个全面"是习近平从战略高度运筹帷幄精心谋划的一盘"大棋局",是对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长远谋划,是对战略全局和重点的精准把握,是登高望远观大势、谋大事提出的宏大方略。三是关于"四个全面"理论定位的研究方面,在习近平关于"四个全面"的一系列论述中,"战略布局"当属习近平对"四个全面"理论定位最精准的界定,这一定位回答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关系及"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