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元代巴蜀作家,影响较大者不多。真正在全国享有盛名,受到朝野广泛尊崇者,首推虞集。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国,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四川仁寿)。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曾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官至丞相。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虞集自幼学习程朱理学,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但又不拘成法,思想比较开通。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他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升任国子助教。仁宗时,任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土,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惠宗即位后;他谢病回乡,至正八年(1348)卒,享年七十七岁。虞集出生于南宋末年,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时,他年仅五岁(虚岁);南宋残余力量被消灭时,他也只有八岁。当地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时,元王朝建立已二十六年;而他称病回乡时,距元朝灭亡尚有三十余年。因此,他从政和进行文学活动的时问,主要是在元代中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元朝的统治相对比较稳定,但因蒙元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仍存在着深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就虞集个人的境遇而言,表面...
简介:一、巧用古诗导人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教学内容,用古诗开头导人新课,在“迎来诗意”的同时,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新课前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自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一步步启迪:“枯荣”到“又生”正体现了前面我们刚学到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一哲理,而“一岁一”到“春风吹”又体现了“这种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哲理。通过古诤瀹当地导人新课,一下子就能引生人诗,然后在诗的意境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创设良好的学习开端。
简介:陶渊明,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生于东晋兴宁三年(公元365年),逝于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是我国四、五世纪的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年少博学,胸怀济世之志、经国之才,但由于出生在一个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特别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不可能受到重视和重用,仕途颇多坎坷。经历了官场的乌烟瘴气之后,孤高自守的诗人进仕之心逐渐冷却,终于走上“躬耕自资”的归隐之路。仕途的不如意、同下层人民的长期接触以及田园生活的恬静自如,使陶渊明的诗文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内涵和意与境会、妙合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隐居乡里后,过上了归园田居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