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印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从中分析印度报纸对中国文化实力的认知,以此了解中国文化实力在印度的状况。从《印度时报》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认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印度是极具吸引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印度有较强影响力,但政治体制有待提升认同力度。中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总体上为中印关系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亟需解决。总的来看,中国文化实力在印度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文章对中国文化实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出对策思考。

  • 标签: 《印度时报》 中国文化软实力 认知
  • 简介:思泰是一位两个世纪前旅居中国广州、澳门长达37年的瑞典人,他于19世纪上半叶撰写的《早期澳门史》一书是西方学者系统研究澳门问题的拓荒之作。思泰是一位对早期澳门问题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

  • 标签: 龙思泰 澳门研究 澳门史
  • 简介:实力评估可分为量化统计与问卷调查两个路径,中国实力在量化统计的排名中垫后,但在问卷调查中的表现与美国不相上下。研究发现,量化统计存在选择指标偏向西方标准,忽略反应中国实力的指标以及所选择数据不能体现人的情感作用等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更为直观,调查发现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制度方面皆具特色,受到不同国家民众的喜爱。然而,目前,中国人因受西方中心主义影响而缺乏文化自信,这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相对论”对于扭转这一状况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量化统计 问卷调查 软实力评估 中国软实力 文化相对论
  • 简介:进入2008年,国际上——主要是西方——针对中国的战略姿态,开始显现出一些微妙但引人注目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尚未对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构成颠覆性影响,负面效应却显而易见。

  • 标签: 软力量 环境构成 地缘战略 负面效应 颠覆性 中国
  • 简介:2016年的世界意外连连,特别是出现了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上台等重大事件。在此背景下,西方民粹主义力量士气大振,颇有星火燎原、趁乱上位之势。其中,法国老牌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尤其引人注目。但2017年5—6月法国接连举行的总统及国民议会选举并未飞出“黑天鹅”,却跑出一匹“黑马”:中间派独立候选人马克及其领导的共和国前进党相继取胜,不仅为法国和欧盟注入稳定剂和强心针,也为一向以“左右政治”著称的法国带来“中间行”的新尝试。

  • 标签: 法国 执政理念 马克 总统 国民阵线 极右翼政党
  • 简介:新加坡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自身的文化实力。其文化实力可从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文化多元与整合、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6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可概括为:高效清廉的政治、新加坡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基于儒家伦理的共同价值观、和谐的多元文化、优雅的文化艺术、腾飞的教育科技。

  • 标签: 新加坡 文化软实力
  • 简介: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总体发展顺利,但仍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要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实力的关键作用,通过实力的成功运用消除双方合作的各种障碍,解决好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建设、构建一个更具亲和力的国际合作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东亚地区机制建设这几个关键问题。

  • 标签: 软实力 中国 东盟 区域合作
  • 简介:围绕实力观和实力战略的热议源于全球化推动的世界历史性变迁。较之硬战略,战略日益显示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战略包括、硬实力两个方面,其核心要素是硬、实力的正向使用。实力本身不是万能之药,其作用有限,在推进战略的过程中需要防止片面夸大软实力的重要性而忽视硬实力的发展,防止片面的理想主义情绪。今后要吸取以军事和征服为硬对抗轴心的美国硬战略的教训,在传统硬战略的基础上推进战略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使战略更好地应对全球挑战,中国必须强调在7个领域内的重点,特别需要加强硬实力使用领域的有效对策。

  • 标签: 世界变迁 新实力观 实力战略变革 硬战略 软战略
  • 简介:约瑟夫·奈的实力理论在全球得到广泛回应,不乏对其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生效条件、适用范围的质疑,并存在误读和滥用。实力理论对国家实力中文化等因素的强调,对中国等文化资源深厚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需认识到,奈的实力理论着眼于美国在战略收缩背景下如何维系全球领导权,中国则面临不同的语境与诉求,需接入符合自身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本土思考框架,规避可能面对的“话语陷阱”,形成独立可行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路径,尤其是要契合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中国学界广泛展开了有关“文化实力”的理论对话与建设,与文化领域的各种实践同步展示了中国对实力理论的本土诠释与超越,也推动了文化安全议题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安全体系的重要关注。基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与未来发展目标,基于一种面向未来的“务实、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安全观”,推进以文化传统、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内核的中国文化实力建设,是应对外来文化影响、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基本举措。

  • 标签: 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观
  • 简介:对于处于战略防守方的中国而言,越是要向外拓展实力,就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的凝聚力。凝聚力与实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均源于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尽管其着力点不同,却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潜力。应当注重从外人的眼光来反思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对中国是凝聚力的东西,对外人往往就是实力。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其“衰而又兴”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柔韧的实力。国家统一与地方文化多元发展的和谐共存,其“和而不同”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亲和的实力。即使共同经历的灾难,也会不可思议地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因为正是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才会同甘共苦,共同期待未来。但是,从“协和万邦”古老理念到倡导“和谐世界”新国际安全观,并不一定意味着皆大欢喜的和平红利,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危险,因为对西方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道德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挑战。中国的文化实力,不应只是怀柔感化作用的代名词,还应包含和体现敢于力抗强者、主持正义、维护公正等精神内涵与道德形象,当然,这就更需要自身具备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 标签: 凝聚力 软实力 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随着当代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由单一的“硬实力”指标转变为“软硬兼施”,对“实力”的研究也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1917年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时74年的短暂历史中,苏联实力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舆论这一宣传工具,无论在热战或冷战时期都起到了传达政令、强化意识形态和激励士气的作用,为苏联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苏联 软实力 舆论
  • 简介:近年来,中国和印度成为许多政治家和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人们总是将中印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潜能、政府治理能力、改革成果作比较.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印因经济的同步快速发展、巨大的国内市场、庞大的人口资源、无限的发展潜能而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目前,“全球力量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话题渐热.反映了中印“静悄悄而又非常明确”的崛起。世界期待中印两国能为全球带来深刻的变革。

  • 标签: 中印关系 金融危机 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治理能力 发展潜能 改革成果
  • 简介:各位朋友们、同志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远程教育电脑捐赠仪式,这是我校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大好事、大喜事。首先,我代表宝塔区元寺学校全体师生向捐赠电脑的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日本友人、宝塔区老区扶贫办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 标签: 捐赠仪式 教育电脑 学校校长 宝塔区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延安
  • 简介:尊敬的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叔叔、阿姨们:尊敬的日本朋友:你们好!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抽身莅临我校。如果没有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叔叔、阿姨的筹措。没有日本友人的慷慨捐赠。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这项捐赠活动。所以我们元寺学校全体学生向在这项活动中做出努力的叔叔、阿姨及日本友人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全体学生 感谢信 日本 宝塔区 小学
  • 简介:外交政策是凸显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资源要素之一,外交政策是否合理、明智和有效直接关系到国家实力的发挥。20世纪40-60年代苏联对东欧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友好援助到强硬控制的变化过程,与此相伴的是苏东关系的渐趋紧张和苏联实力的由盛转衰。

  • 标签: 苏联 东欧 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