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十年前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的预测与判断,不论是战略判断还是战术预测,大多与事实相去甚远。当时那些预测背后的理论、事实、逻辑、方法,不仅反映出学界对两场战争的研究轨迹和缺陷,还可以折射出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无序混杂,构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奇形怪状的基石,浮躁的学风和研究激励机制则进一步加剧了乱象。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研究方法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 简介:宣传是一种古老的政治手段,是国家间政治博弈的重要工具之一。概括地讲,宣传主要具有两大政治功能:一是通过长期的宣传以影响目标国的舆论环境,控制对手的判断能力甚至改变对手的政治信念,这是宣传的战略功能,服务于长远的战略目标;二是在特定条件下针对目标国展开直接的宣传攻势和舆论攻击,以期制造经济、社会和政治混乱,这是宣传的战术功能,主要服务于特定的政策目的。正因为具有独特的舆论渗透力和广泛的政治影响力,宣传战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与战略的重要工具。

  • 标签: 美国对外政策 政策功能 舆论环境 政治手段 政治影响力 政治博弈
  • 简介: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战争形式,它的匿名性、跨国性、破坏性等特点使其对国际安全构成新的挑战;网络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度正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与日俱增,但现有国际法对之没能做出任何有力应对。世界上已经发生了一些网络的案例,它们不仅揭示了网络攻击通过与物理攻击相结合而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对国际人道法的一些重要原则(如区分原则)提出了严重的书b。区分原则在网络中的适用遭遇众多的困难,人们难以依据区分原则来确定网络攻击的合法性,战斗员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网络攻击、而非常规手段来发动攻击,从而在网络中要比在常规战争中更为频繁地违犯区分原则。由于网络潜在的巨大军事价值,虽然网络也许较之常规战争更加难以控制,但即使可能会遭到构成战争罪的指控,一些国家也要竭力发展网络、甚至破坏区分原则在网络中的适用。为此,可以通过改进或重新解释国际人道法、利用和发展相关的习惯国际法规则来规范网络

  • 标签: 网络战 区分原则 国际人道法 网络安全
  • 简介:金融领域的反恐怖主义是美国国际反恐怖战略的重要一环.由于美国"反恐金融"在国内外两条战线上同时展开,对各国金融行政当局和金融机构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各主要国家在反恐怖主义和反洗钱方面有共同利益,故多顺势而为,积极强化金融监管系统.国际金融领域正发生着近年来最重要的制度变革.

  • 标签: 反恐怖主义 国际反恐 行政 共同利益 美国 反洗钱
  • 简介:地缘政治因素是二期间制约各参战国家战略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l)二前夕和初期,德意日和美英苏之所以能分别组成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战略同盟,除了国家利益一致、意识形态接近等原因外,使对手处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这一地缘政治的考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2)地缘政治因素对参加二的各大国军事战略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南下”向英美开战,美国坚持“欧洲第一”战略,英国拖延开辟第二场,都与其地缘政治的考虑有关。(3)美苏等大国在战争后期,根据新的力量对比,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划分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以地缘政治因素考察各大国的外交决策,也是观察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

  • 标签: 地缘政治 战略抉择 苏联 法西斯 战后世界 日本
  • 简介:以前,马来亚的华侨不仅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其经济活动遍及马来亚的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的各个方面,因而在对马来亚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对中国与马来亚的贸易关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沟通和增进中国与马来亚的贸易往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马来亚华侨 二战前 中马贸易关系 地位与作用
  • 简介:冷战后美国欧亚大陆略的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9·11事件"以来,美国借反恐之机加紧战略扩张,其欧亚大陆略呈现出更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美国欧亚大陆略调整以地缘战略为依据,以欧亚大陆为中心,以避免全球性竞争对手的崛起为目标;欧亚平衡、两洋并重,"东扩"与"西进"相协调;重视推进联盟战略,深化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推行过程注重层次性、递进性和有序性;多头并举,谋取全面利益;重视三边关系,谋求建立"霸权均势",显示出战略筹划、部署和实施的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 标签: 冷战后 美国 欧亚大陆战略 全球战略 地区战略 地缘战略
  • 简介:美国特朗普政府2018年3月公布"301"条款调查报告标志着对华贸易的开始,中美经贸关系进入战略竞争新阶段,经贸摩擦的结局将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探讨问题包括: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对华贸易受到哪些国际与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可能前景有几种?贸易的结局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作者认为,特朗普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来自于美国对中国全面崛起的恐惧不安、国内中期选举压力及特朗普本人丑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存在不确定性并可能失控升级,如两国不能加强彼此理解,恢复建立战略信任关系,中美关系有可能朝"新冷战"方向发展;中美开展在全球治理架构下的有效合作是未来两国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务实途径。

  • 标签: 中美贸易战 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修昔底德陷阱 全球治理
  • 简介:中美贸易是2018年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对中美两国将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两国之外。作为介于中美之间的“第三方”,东盟国家即使希望但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已经并将继续在贸易及其之外的更多领域表现出来。展望未来,南海问题、“印太战略”以及美湄合作等有可能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后手拳”,这必将进一步考验中国-东盟关系。在此背景下,尽可能地减少中美贸易的“外溢”效应,避免中美关系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连锁负面影响,甚至反过来将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贸易的破局点,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有利格局,是当前中国外交的迫切任务。中国应通过深入对接中国-东盟发展战略,扩大对东南亚的市场开放,加快推进RCEP顺利达成协议,加强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抓住“战略机遇期”,构建中国-东盟的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

  • 标签: 中美贸易战 中国-东盟关系 周边外交 东南亚
  • 简介:1947—1956年,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资本主炙国家及一些亲美英的国际组织发起了反对苏联强迫劳役制度的国际运动,旨在打击和削弱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苏联政府虽对此运动不屑一顾,并报以更加严厉的国内政策,但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强迫劳役制度终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 标签: 强迫劳役制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 苏联
  • 简介:冷战期间,美国为将南越建构成反共产主义的前沿阵地,在南越积极利用越南文化实施了大规模的心理,其中利用越南"丧葬文化"实施的"游荡的鬼魂"计划就是他们的"杰作"之一。1961-1972年期间,为了平定南方的"叛乱",美方利用越南人"灵魂不死"观念及死后讲究体面葬礼、希望葬入祖坟并得到永久祭祀的传统开展心理攻势,不断借助宣传媒介暗示对手必然会"客死他乡",既没有坟墓,也没有葬礼,更得不到子孙的永久祭祀,他们的灵魂将会四处游荡,永远得不到安息。这种心理攻势唤起了在南越境内艰苦环境下开展斗争的越共、北越士兵的心理恐惧以及对前景的担忧,极大消解了他们的斗志,导致大量士兵投降,彰显了传统文化作为心理武器的强大功效。

  • 标签: 丧葬文化 美国 越南 心理战 越战
  • 简介:历史上,美国是擅长利用宣传的国家,但将一个少数族裔为对象、针对一种语言的受众而不是针对一个地域进行宣传还是个少有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为遏制共产主义、遏制新中国,诱导人们心向"自由世界",美国专门针对东南亚华人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这场"思想之战"是以政府宣传机构为主、私人机构为辅,借助台湾和香港两个宣传基地,通过多种媒体手段,不同的宣传类型进行跨国、跨区域宣传,它糅合了内政与外交,模糊了政府宣传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区别。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场宣传才日渐式微。本文试图通过近年来的美国解密文献、美国新闻署、中情局等的档案资料,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勾勒冷战初期(1949—1964年)美国对东南亚华人的宣传的概况。

  • 标签: 冷战 宣传 美国 东南亚 华人
  • 简介: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派遣到南方的日本兵当中进行最“幸福”的战斗的人们大概就是开战前夜从事缅甸工作的南机关的人们了。虽然是短期的工作,但南机关的年轻机关员们相信“大东亚共荣圈”、“东亚殖民地解放战争”等口号并非虚构,而是具有实质性的,而且他们能够与献身于缅甸独立运动的年轻缅甸青年同心同德,并肩工作。

  • 标签: 机关 工作机构 二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日军 解放战争
  • 简介:法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攫取了大量泰国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乘法国在欧洲败亡之际,在日本的帮助下收复了部分割让给法属印度支那的失地。法国临时政府在二结束后要求归还这些领土。双方为此举行谈判。由于法国实力衰落以及美国对法、泰两国的重要影响,美国在法泰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法泰领土争端 1941年法泰条约 战后法泰谈判
  • 简介:时期的日本文坛被法西斯狂潮所淹没,文学成为宣传战争的工具,为数不少的文学家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在作品中美化战争,起到了军方所起不到的宣传效果。这一文学“暗谷”的形成,反映出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对日本民族以及文学家们的恶劣影响,这是日本现代文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国策文学 战争文学 军国主义 转向作家 日本主义 战后文学
  • 简介:虎头要塞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在虎头要塞战役中,日本关东军由于战争性质的非正义、战略态势的不利等原因遭到了伤亡惨重的失败,苏联红军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 标签: 苏联 日本 虎头要塞战役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二前英属马来亚华人的社会运动的类型。一般认为,二前英属马来亚华人的群众运动受到民族和爱国主义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另一角度进行探讨,即:运动的本土性,符合居住地的现实考虑及需求等。本文通过分析典藏在星、马和台湾的档案,把二前马来亚华人的社会运动分为两个种类:一、倾向支持中国的社会运动,二、响应本土性课题而开展的社会运动,由此去探索二前马来亚华人的本土关怀。

  • 标签: 社会运动 英属马来亚华人 霹雳 梁燊南 本土关怀
  • 简介:一、印度劳工流入马来亚马来亚半岛和印度之间的接触可以追溯到前基督时代.然而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前,马来亚半岛的印度人数量并不多.直到19世纪晚期,随着英国人在马来亚半岛的稳固,印度人才逐渐增多.而印度工人大量涌入马来亚,与橡胶种植的兴起密不可分的.

  • 标签: 马来亚 印度人 19世纪中叶 劳工 二战前 种植园
  • 简介:东南亚是海外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全球80%的华侨华人居住在东南亚.因此,东南亚华人研究从来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是真正有所成就,作者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科研能力.该项目涉及的问题复杂,难度颇大.庄国土等著的,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的成果之一,也是福建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第一期)的成果,这是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有创建、有特色、有份量的学术专著.它的主要价值和特色是:

  • 标签: 东南亚 华侨华人 庄国土 《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李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