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还在继续。一些国家经济缩水,社会动乱导致政府垮台,全球应对新型挑战的努力也因为关注点转移而打了折扣,或受制于此而力不从心。金融危机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甚至安全等方面的综合性影响是严重的。

  • 标签: 国际秩序 金融危机 国家经济 社会动乱 国际政治 全球性
  • 简介:印度的国际秩序观是指印度独立以来对国际秩序及其发展变化的总体看法、态度和立场。其形成与发展主要基于印度的国家利益,并受国内因素和国际环境影响。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国际秩序观相应出现新的发展与变化,着力于循序渐进地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印度的国际秩序观在其政府制定对外政策和指导外交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当今国际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总体看,其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限制,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 标签: 印度 国际秩序 和平共处 新兴大国
  • 简介:国际秩序是一个在不断讨论的世界性问题:涉及到的问题广泛而复杂,有共识也有分歧。我们对国际秩序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和深化中。

  • 标签: 国际新秩序 实践 性问题
  • 简介:1990年3月2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日本国会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提出了国际秩序要达到的五个目标,即:第一,确保和平与安全;第二,尊重自由和民主;第三,通过开放的市场经济保证世界繁荣;第四,保护环境,使所有人生活幸福;第五,在对话和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同年7月,海部发表的一篇题为《日本的构想》一文中全面阐述了日本政府对近年来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看法和构筑'国际秩序'的设想。从一年多来日本朝野人士的言论以及日本在国际上的所作所为中,人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日本希望建立一

  • 标签: 国际新秩序 国际政治 国际战略格局 日美关系 地区冲突 日美同盟
  • 简介:大国规矩主导国际法规的制定,主导国际法规的执行,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互制约作用。本文从大国规矩和国际法规这两个视点来研讨东海·南海区域的国际秩序.全面实证了在东海·南海,在中国周边,大国规矩的“正义”在中国一边,国际法规的正义也在中国一边。但是,日本在极力主导,利用美日同盟力图逼压中国“守规矩,守国际法”。这不仅是个超级黑色幽默,且非常危险。美国必须守规矩,退回艾奇逊防线,美日同盟不可成为反华同盟。这才是东亚的大国规矩。

  • 标签: 国际秩序 国际法规 大国规矩 东海 南海
  • 简介:2009年9月25日,G20匹兹堡峰会发表的《领导人声明》宣布,G20将取代G8成为永久性的全球经济主要协调和合作机制。向来被批评为“富人集团”的G8将于未来两届年度峰会中,逐步将其组织功能转移到G20。

  • 标签: 国际新秩序 变数 合作机制 全球经济 领导人 匹兹堡
  • 简介:中国作为一支正在上升的力量,确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主导方针,对国际秩序的发展变化确实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对此表示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中国在确定外交政策主导方针时,首要的动机还不是为了塑造国际秩序。决定中国外交政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重要的大体上有以下四个方面: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国际秩序 政策主导
  • 简介:经历了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冷战后时代的单极格局,多极化进程不断发展,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多极格局时代。这个时代中世界力量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去美国中心化”,其本质特征是权力扩散。随着美国不再具有单一霸主的国际地位,不仅中、欧、俄、日、印等大国自身独立性不断强化,众多中等国家也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 标签: 国际格局 多极化 多极时代 美国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不断提升,东南亚成为中国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推进"和谐周边"建设的重地和示范区。一方面,中国成功地从"威胁者"转变为"合作者",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鲜明突出,并有进一步拓展深化的可能;但另一方面,随着当前中国快速崛起,各种制衡和挑战因素不断增加,中国的国家形象也有被国际舆论再次塑造为"挑战者"甚至于"威胁者"的可能。今后五年,中国应制定针对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塑造战略,在继续保持"合作者"形象的基础上,致力于塑造"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形象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 国家形象
  • 简介:国家形象是大国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中国崛起给现存国际秩序带来震荡性影响的背景下,中国的大国形象塑造正在经受源自认知惯性、政治文化差异与社会心理失衡等方面的社会性压力。基于此,在无法根本改变现存规则情况下,需要对中国大国形象塑造战略进行整体反思:以弥合中西政治文化分歧、创造共同话语空间为基础,尽可能培育民间组织与个人参与国家形象塑造;学会提供更加多元的国际公共物品,尝试进行价值观导向的文化扩散,并理性、冷静对待各种批评、偏见或赞誉。

  • 标签: 大国成长 国家形象 认知惯性 政治文化 社会心理
  • 简介:关于“国家承认”的性质和作用,法学界历来就有“构成说”与“宣告说”两种意见。前者主张“国家承认”是新国家取得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必备条件,后者主张“国家承认”只具备形式上的宣告意义。事实上,“国家承认”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项法律行为,在新国家取得国际法律地位上具有构成性的重要作用。提倡“构成说”,反对“宣告说”,有利于我国在现实外交斗争中排斥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

  • 标签: 国际法 国家承认 构成说 宣告说
  • 简介:中国经济社会的内涵式发展,国际社会组织性、“连带性”的加强,使中国的发展不可能走上传统武力崛起的道路。相反,中国对国际法(机)制的深度参与以及作为大国的“既富裕(总量意义)又贫穷(人均而言)”的混合身份使其能够成为国际制度的独特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崛起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其崛起路径已经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法律、世界发展事业以至国际合作与其他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法律影响。在全球化、法制化、人性化的时代,中国和平发展与普遍国际法的交互影响还表现出了重视人权、促进民主法治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形成的共进趋势。

  • 标签: 和平发展 国际法 价值促进
  • 简介:2016年8月6日至7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日韩研究中心在南京大学共同主办了"中日关系与亚太海洋安全秩序国际研讨会"。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交史学会、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庆应义塾大学、日本国际论坛、

  • 标签: 海洋安全 中日关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研究中心 中国外交
  • 简介:近年来,加拿大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思想基础在国际上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加拿大良好国际形象的构建路径是“内外兼修”:在国际上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慷慨实施援助、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等三大举措塑造“世界好公民”形象;在国内则通过推行宽容的移民政策、保护多样化的教育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等三种手段建设“良治国家形象。加拿大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指导构建良好国际形象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 标签: 加拿大 国际形象 多元文化主义 战略文化 中国
  • 简介:菲律宾和仲裁庭滥用程序,强行推进仲裁,不仅严重侵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的合法权利,完全背离了《公约》的宗旨和目的,损害了《公约》的完整性和权威性;而且严重破坏了当代国际法的基本结构和秩序,成为国际法发展进步的历史上一个逆潮流而动的恶劣案例。

  • 标签: 国际法 法秩序 仲裁案 负面影响 当代 南海
  • 简介: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国家利益具有国际性.在当代,国家利益的国际性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出现了国家利益国际化的趋向:各国国家利益越来越多地分布于海外,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同国际环境关联的国家安全利益内容和范围扩大,涉及经济、文化、信息、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全球化尤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和霸权的无孔不入是出现上述现象的两大原因.当代国家利益所具有的国际性及其国际化趋向,对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国家利益 国际性 国际关系理论
  • 简介:本文旨在从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结合的角度分析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及其对中国在南海争端解决问题上的立场的影响,其立足点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国际法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认为.对国家利益的认识要认识到其分类分层次的特点。同时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应尽量通过以符合国际道义和通行国际规则手段来进行.而当代国际法在整体上已经与各国的国家利益大致吻合。对大国来说,国际法还是结盟、遏制和反遏制的工具,也是号召世界的道义力量。在这种认识之下,中国在南海争端解决上的立场,除运用实力外,还要注意国际法的运用,转变观念积极而有技巧性地参与国际争端解决过程。首先要加强相关问题的基础法律研究,在中国的“历史性权利”和“九段线”问题上发展出一套符合当代国际法原则的说辞。其次可以在不接受仲裁庭管辖权的前提下,仍然派出强大法律团队参与到管辖权问题的审理过程.充分将中国的法律理据向全世界阐述,并影响仲裁庭的组成和审理。

  • 标签: 国际法 南海争端 南海仲裁案 国家利益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必须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这需要我们准确地判断国际安全形势,以自身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推动和完善国际和地区的安全机制,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 标签: 国际安全 国家安全 依托 筑牢
  • 简介:<正>一九六七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组成)是亚洲的主要国际组织之一。它的宗旨是发展东南亚国家间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合作。在经济上,东盟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八十年代初,东盟成员国占天然橡胶世界出口额的百分之八十、马尼拉麻的百分之八十、热带硬木的百分之七十五、棕油的百分之六十、椰子的百分之五十。东盟国家出口的锡、石油、铜、胡椒、大米、香蕉等重要商品在世界贸易中也占显著的地位。

  • 标签: 东南亚国家联盟 国际海运 世界经济体系 成员国 世界贸易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