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科学技术发展一直在对国家安全内涵产生影响技术能力发展会增加威胁国家安全手段和模式,科学技术滥用也会危及社会安全生物技术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极为迅猛,其影响面极广,涉及微生、动植物、生态环境、医学、农业、粮食、生化战争、生物恐怖主义、人健康、人口安全等方面,其覆盖领域广度和深度是其他任何技术无法比拟生物欠防备是指在现实生物安全威胁面前准备不充分和应对不够有效状况。中国既处于生物欠防备状态,也处于一定程度生物欠防卫状态,这表现在中国药物(含疫苗)、水、粮食、种子均处于不设防开放状态。造成这种状态根本原因是认识问题,生物技术本身具有前沿性、复杂性,其管理具有跨军民界限、跨学科界限、跨政府部门界限、跨政府任期界限、跨国界特点,中国现有管理模式不适应这些特点。今后,应密切关注和防范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过程特有的安全风险以及生物技术被有意识用于安全威胁现实可能性和严重危害性。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疫苗 草甘膦 生物安全 生物威胁 生物欠防备
  • 简介:修改和平宪法是安倍晋三右倾政治核心。安倍政府推动修宪,有着长期积累、复杂远期背景,即历史、社会、法律根源,这些社会根源长期根植于二战以后日本社会。近期背景包括社会、国际和安倍右翼政权执政。其中领导者个人因素也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安倍认为提振经济并非易事,只有树立修宪旗帜,才能使自己执政时间更长。经过国内外多层博弈之后,安倍顽固地坚持修究路线。修宪核心目标是要删除宪法第九条,获得对外交战权,建立国防军,改变战后国际秩序,成为不受任何束缚、全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为此,安倍政府不断进行舆论准备、政策准备和组织准备。如果修宪成功,日本将拥有国防军、交战权,并施行“积极和平主义”,将成为一个强势日本、危险日本,在客观效果上将带来亚太地区安全某些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引发地区动荡和军备竞赛。但是,在安倍执政期内,很难实现修宪目标,其成功概率只有40%。不过,即使安倍政府推动修宪不能成功,自其执政以来到现在所推动修宪,也已经给亚太地区安全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引起了地区国家之间猜忌和关系紧张,也导致这些国家在心理上加强了对日本戒备,同时推动了东亚地区实际军备竞赛出现。

  • 标签: 安倍修宪 日本右翼政治势力 亚太安全 恩给制 积极和平主义 解禁集体自卫权
  • 简介:在承接二战期间涌现科技成果基础上,战后科技革命催生了大批与国际安全息息相关重大科技创新。其国际安全主要影响是:美苏"核均势"既使全人类笼罩在核战争可怕阴影下,也起到了抑制大规模核战争发生作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大多是美苏利用其常规武器技术优势在背后支持或直接挑起;信息技术尖端技术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战争形态;一些科技革命成果既成为维护国际安全有力手段,其自身发展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新国际安全问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从少数西方国家向整个世界扩展,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环境安全"成为当今世界最大、共同国际安全问题。

  • 标签: 科技革命 国际安全 技术创新 环境资源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日趋增强今天,移民活动状况或本质正越来越表现为流动性而非定居性。移民流动性,是“人权高于主权”这一国际政治思潮反映,是全球化发展所产生一种“跨国逃避”趋势,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不平衡发展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必然产物。本文试图通过移民流动性探讨,揭示中印两国海外移民流动性两国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所共同具有的有益影响,以及中印两国因其海外移民流动性在国际社会中所面临不同处境。

  • 标签: 海外移民 流动性 国际关系 中国 印度
  • 简介:近年来,美越关系不断升温,尤其是在防务与安全合作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美越双方从战略上日益重视防务安全合作,军事高层互访频繁,实质性军事交流合作如联合军演、开放越南军港、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持续开展,核能领域合作得到加强,美国全面解除越武器出口禁令,美越防务安全合作日趋机制化。美越从昔日军事对抗走向今日军事合作,源于亚太地缘政治与安全形势变化背景下两国安全利益认知以及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调整,其主要动机及意图是通过相互借力削弱或制衡中国,并在南海问题上实现各自目标诉求。美越安全防务合作对中国周边安全以及中国外交造成了挑战,它影响了中美关系与中越关系健康发展,不利于南海问题和平解决,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虽然美越军事合作暂时难以走向军事同盟,但中国应采取必要应对策略,积极推动中越关系发展,加强中国与东盟关系,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加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完善周边安全战略,提升应对周边安全危机能力。

  • 标签: 美越防务安全合作 中美关系 中越关系 亚太地缘政治
  • 简介:2014年日澳宣布建立"特殊关系"以来,两国安全合作由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迅速扩展,并在东海、南海等地区海洋争端问题上展开了密切协作。日澳安全关系这种发展,受到美国亚太政策调整、日本寻求实现"正常国家"目标、澳大利亚追求地区影响多重因素推动,并中国海洋利益维护和地区安全环境稳定造成了复杂影响。虽然受到日澳安全利益错位、澳国内反对声音、澳关系发展因素制约,日澳关系难以走向结盟,但中国仍需密切关注日澳安全关系发展走向并采取恰当措施,以减小其不利影响

  • 标签: 日本 澳大利亚 安全关系 东海 南海
  • 简介:近20年来,印度政府高新技术产业一直不遗余力地予以扶持,并将扶持目标锁定在信息、生物和材料三个领域。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印度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有可能成为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印度经济又一个亮点。

  • 标签: 印度 生物技术产业 扶持 成效
  • 简介: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强化,构成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地区格局和大国关系发展变化重要影响因素。历史上,美国及其盟友在政治、军事领域紧密合作曾是其获得冷战胜利重要原因之一。在冷战后尤其在反恐战争,美国战略自负曾引起比较广泛反感,甚至使一些盟友与其拉开了距离,

  • 标签: 美国 中国安全 亚太 大国关系 地区格局 军事领域
  • 简介:印度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失衡、用水效率低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严重安全问题,印度可持续发展形成极大冲击。地下水供应难以持续,地面供水效率低下将严重制约印度农业发展,成为印度粮食安全一大挑战,甚至可能引起农业地区局势动荡。水短缺、水污染、水价格将直接影响印度工业发展,并从供水保障、能源保障、原料供应、产业与贸易布局侧面制约莫迪政府力推“印度制造”。水危机印度城市化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不健康饮用水直接影响和接触污水及蚊虫滋生导致间接影响已成为印度公共卫生巨大威胁。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印度财政健康,反过来又制约了水利投资,导致水问题进一步恶化。

  • 标签: 水安全 可持续发展 “印度制造”
  • 简介:作为最古老全球公域海洋,承载着世界安全与繁荣重任。确保航海自由、海上贸易航线、海上关键基础设施以及能源流向,都涉及北约安全利益。在海洋安全面,瞄着巨大诸如海洋环境恶化、海盗肆虐、新兴国家海军快速发展挑战下,北约打着保护全球公域旗号,根据后冷战时代海军执行几个行动实践,在北约新战略概念指导下,2011年1月通过了“联盟海洋战略”。北约海洋战略赋予其海军承担“集体安全与威慑”、“危机管理”、“合作安全”和“海上安全核心使命。在利比亚战争、在反海盗行动以及目前叙利亚危机,北约海洋战略得到检验,尽管也暴露了一些存在问题,如缺乏政治意愿投资海军。偏重于海洋军事领域、并以军事手段解决海上安全北约海洋战略,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存在着潜在负面影响:北约海军力量可能会遏止中国海军突破第一、第二岛链;可能会介入中国与邻国海疆纷争;中国海军保护能源安全也会构成挑战。这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确保海洋安全战略所必须高度重视

  • 标签: 北约 海洋战略 全球公域 中国海洋安全
  • 简介:安全机制是当今国际安全研究领域一个热点问题。在本文中,“安全机制”将被界定为“容许国家相信其他国家将予以回报,而在它行为上保持克制那些原则、规则和标准。这一概念不仅指便于合作标准和期望,而且指一种超出短期自我利益追逐一种合作形式”。而所谓东盟地区安全机制,在文中则主要指的是以下两类机制:一是东盟组织框架内、涉及东南亚地区安全机制;二是由东盟主导、有区域外因家参加

  • 标签: 地区安全机制 东盟 冷战后 中国 东南亚地区 安全研究
  • 简介:卫生问题作为非传统安全一个重要领域,安全、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安全都构成了某种程度挑战。传统国际卫生合作基于功能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一种基于全球治理更为开放、更具合作性国际卫生合作方式正在诞生,卫生治理不再被主权国家行为体置于传统外交议题之外,而越来越成为全球外交重要议题。卫生外交体现出外交关注人本身或“人安全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外交伦理取向正在成为当今外交界共识。中国和美国作为医疗外交行为体两个典型国家,其医疗外交经验与教训值得学界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医疗 传统外交 卫生问题 国家行为体 中美 国际安全
  • 简介:<正>美国为了摆脫其日益陷入侵越战爭絕境,它一方面瘋狂地扩大侵略战爭以进行战爭訛詐,一方面又在玩弄“和平”阴謀以追求在战场上得不到东西。在这两方面它都有一些搖旗吶喊嘍囉和謀臣策士。代表沒落腐朽阶級一些国家反动政府和掮客,各自怀着不可告人动机,以各种不

  • 标签: 越南问题 南斯拉夫 印度政府 英国 法国 掮客
  • 简介:本文总结了布什执政以来美国东盟政策,探讨了影响美国政策因素,分析了美国东盟政策调整将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影响。文章认为,“9·11”事件以后,美国反恐战争为其重返东南亚提供了契机。布什政府调整了这一地区政策,改善或提升了与东盟国家关系。然而,把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机制,美国还没有完整战略。美国主要推进是双边关系,其中以军事关系为重。美国政策中国影响是复杂,在中美关系稳定情况下,其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太大。

  • 标签: 美国外交 布什 东盟 东南亚 中国外交
  • 简介:青藏高原不仅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和地球第三极,也是中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更是资源政治与地缘政治结合之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第三大淡水资源“储存库”,气候变化会加速高原地区冰川消融,改变跨国界河流径流量年度和季节性变化,增加水资源分配模式不稳定性,从而加剧地区性水资源稀缺性危机,使地区性洪涝灾害增多,水治理难度提升.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影响产生连锁性政治、经济与安全效应,不仅影响高原地区国家水力开发计划与基础设施安全,加剧地缘政治博弈复杂性,而且影响中国海外水电投资,使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水利“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面临更多国际压力与挑战.在气候变化影响下,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涉及十几亿人口生存和发展问题,涉及亚洲稳定与和平.对此,中国应积极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维护上扮演更重要角色,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加强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动态深度调查与持续性跟踪研究,另一方面在政治层面上推动高原地区国家气候治理合作与区域合作框架构建.

  • 标签: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冰川消融 水资源安全
  • 简介: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宣布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继之而来是亚努科维奇下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以及东部地区武装冲突。乌克兰危机具有复杂历史经纬和现实矛盾,既有乌克兰国内矛盾,又有俄、美、欧之间大国博弈。梳理乌克兰危机演变过程,分析乌克兰国内因素和俄美欧大国博弈间相互作用,可以对乌克兰局势走向和国际安全战略格局新变化做出判断,并提出中国应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大国博弈 国际安全 普京政府 俄乌关系
  • 简介:欧洲视非洲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在一体化进程也始终将非洲作为其身份外部对应,将其置于非常重要地缘政治战略地位。过去十年来,非洲经济迅速发展,考虑到非洲大陆蕴涵着丰富能源资源,欧盟日益关注在非洲利益,通过倡导"可持续"能源开发理念,非洲实施新能源开发布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非洲一直保持着积极友好合作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崛起,非洲不仅成为中国能源安全多样化风险分担重要地区,也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重要实验场所。中国援助非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结合中国经验走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换能源"非洲能源开发模式,取得了不俗成绩。由于中国和欧盟能源安全可持续性有着不同理解,导致双方在非洲能源开发走出了两条不同路径。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可持续开发关注,促进了中国和欧盟在非洲能源开发合作。

  • 标签: 非洲能源 能源安全观 可持续发展 中欧合作 开发模式
  • 简介:“集体安全”一词近年来在国际关系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许多人也认为集体安全是一种可靠安全模式。集体安全有其优点,但同时在理论与实践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缺憾,对此我们应有全面的认识。中国在集体安全问题上应客观冷静地采取科学两面兼顾态度

  • 标签: 安全理论 集体安全 安全体系
  • 简介:欧洲曾是东西方对抗主战场。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战后确立雅尔塔体制宣告结束。西方希望东欧和苏联向'新政治制度'和平过渡,并进一步建立'自由而完整'欧洲。然而,苏联解体、波罗海三国独立、独联体诞生、东欧动荡以及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给欧洲重建带来强烈冲击,欧洲正面临新考验。

  • 标签: 巴尔干地区 独联体国家 东欧国家 东欧剧变 雅尔 西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