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国协调作为一种重要的多边安全机制,从成员的来源和所涉及的核心层次看,大国协调可分为区域、跨区域和全球三种形态。冷战后,由于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发生了重大改变,大国协调在区域安全治理中兴起。跨区域大国协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了协调机制的一般规范规则:一致性、合法性、责任性、包容性和自我克制。同时,它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和独特功能:一是大国协调的会议成果被联合国安理会所认可、接受,集体安全机制出现了紧密融合的新趋势;二是区域组织加入到大国协调的会议进程中来,发挥建设性作用,如柬埔寨问题解决中的东盟和伊朗核问题大国会谈中的欧盟。跨区域大国协调以大国为主导,具有鲜明的多边特性,对冷战后的国际安全治理体系、区域安全以及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尤应重视跨区域大国协调的作用,因为它既为区域层次上的东亚安全合作,也为突破历史困境,实现“崛起国”和“守成国”在国际体系内和平共存、共同为国际社会供给公共产品,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选择。

  • 标签: 跨区域大国协调 安全治理 联合国安理会 效果评估
  • 简介:东盟安全机制以“东盟方式”著称,基于东盟的经验事实,本文认为,国家问协调是理解东盟安全机制的恰当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东盟安全机制的绩效:在抑制成员国内部冲突、化解东南亚地区国家间争端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由于东盟国家利益分歧,安全合作领域数量少、程度浅;东盟安全机制是中小国家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治理能力有限,无法单独解决地区重大安全问题,需要与外部大国相配合;东盟国家对主权独立格外重视,在安全领域缺少制裁机制,导致领土争端无法在区域内得到解决。面对本地区的复杂安全形势,东盟对内需要拓宽、深化安全领域的合作,对外需要加强大国的安全合作。

  • 标签: 东盟安全机制 国家间协调 东盟方式 区域安全治理
  • 简介:本文认为,根据大系统优化理论构建中国—东盟物流协调系统,将有效解决当前自由贸易区各国物流合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管理体系相关法律不健全、物流合作机制作用受限等问题.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亟需各国政府、物流行业和企业真诚合作,共建跨国物流“协调器”,并根据“标准化”内涵将大系统有效“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同时要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化技术,协调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跨国物流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物流系统 协调 分解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盟开始加大各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1995年12月15日,东盟各国在泰国曼谷通过了《东盟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TRIPs),正如该框架协议的序言部分所言,东盟承认知识产权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领域以及区域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期望在知识产权和相关领域内加强更紧密的合作,以便为经济合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迅速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成员国的繁荣。

  • 标签: 东盟自由贸易区 TRIPS协议 困境与出路 知识产权保护 专利法 20世纪90年代
  • 简介:由于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欧盟成员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会计模式。协调内部会计准则成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必然的一部分。由于各国会计准则差异巨大和协调方式的缺陷,欧盟上个世纪的会计准则协调并不成功。2002年欧盟新颁布的“规则”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IASC),但欧盟的会计协调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

  • 标签: 会计模式 经济体制 资本结构 发展前景 法律体系 欧盟
  • 简介:南海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支点,经略南海必须密切南海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联系,并制定正确的海洋政策。以一体化理论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背景,以实际数据为依据,在对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地区)的海洋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海海洋政策协调的基本策略:重塑战略互信关系,以制度创新推动政策协调,走渐进式的政策协调之路,南海政策协调的目标是建立南海共同体。

  • 标签: 海洋政策 政策协调 南海 周边国家(地区)
  • 简介:湄公河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资源禀赋,使得该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利益角逐的战场。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欧盟等区域外大国和地区组织对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的积极参与,使得大国利益在该地区交汇重叠,相互竞争、博弈的局面在该地区激烈上演,呈现出合作“机制拥堵”的局面。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湄公河地区的现实需求,不仅保障力度不够,且各机制之间彼此牵制,反而妨碍了该地区开展更加深入的开发合作,这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并非幸事。如何协调各大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利益重大关切,真正考虑湄公河国家的利益诉求,并提供地区公共产品,维护该地区的持久和平,促进本地区繁荣,成为中国深化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可加强区域外大国的战略对话和协调,以政治互信促安全合作,以安全合作促地区稳定,从而减轻区域外大国的掣肘。同时,中国也要站在更高和长远的立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目标,避免对抗,坚持良性竞争。

  • 标签: 区域外大国 湄公河地区 开发合作 机制拥堵 大国协调
  • 简介:前言目前,在区域内金融合作的场所进行着有关东亚外汇政策协调的探讨.区域内合作的课题有:①国内金融体系的整顿、②紧急时流动性支援体制的完善、③政策对话及监督的加强、④关于外汇政策协调的探讨.其中,关于①-③,已经实施了亚洲债券市场倡议(AsianBondMarketsInitiative)和清迈倡议等,有了稳步的进展.但是,④的有关外汇政策的协调被认为是长期的目标,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政策协调 外汇 课题 东亚 金融合作 金融体系
  • 简介:自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中国对周边外交更加重视,推出了一系列周边外交新理念和新举措.不过如何更好地开展周边外交也日益面临着周边安全的掣肘,对于周边安全环境的评价也存在大量争议,这就使得建立周边安全的评价体系和构建整体性的周边安全战略很有必要.由于中国崛起的周边安全效应、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地缘效应和周边国家转型的系统效应,中国的周边地区安全已变得日益重要.周边安全合作面临着大国权力竞争、制度竞争和观念竞争等主要障碍,中国在周边安全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从国家利益层次分析的视角,可以对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的纷繁复杂的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区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三个层次,使得对于中国面临的诸多周边安全问题有着更为整体性的清晰认知,进而提出了“双重协调”的周边安全战略.针对涉及不同利益层次的周边安全问题,中国可以采用“大国协调”和“制度协调”并进的思路,单一或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手段,最终推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较低程度的周边安全共同体.

  • 标签: 周边安全 双重协调 大国协调 制度协调 核心利益 周边安全共同体
  • 简介:一、成立经过宗旨成立背景:南部非洲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殖民统治以及地理、历史等原因,形成以南非为政治、经济中心。60年代后,该地区黑人国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经济上仍然严重受制于南非。首先是交通运输出海口。6个内陆国家在殖民时期建设的铁路公路,大部分南非相通并以南非港口为出海口;南非的铁路港口承担了本地区绝大部分运输任务。其次是资金。南非资本在本地区不少国家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内陆国家 地区经济 政治独立 交通运输 成立背景 经济依赖
  • 简介:本文从德法违反稳定增长公约出发,对欧元区稳定增长两难的原因进行探析,认为欧元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不对称是两难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在此理论基础上,并考虑到目前形势的急迫性,作者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政策建议,长期内建立欧元区的财政联邦体制,统一的货币政策相对应;短期内,把SGP对成员国财政赤字的限制修正为对通胀率的限制。

  • 标签: 经济政策 财政 制度 欧盟 成员国 货币政策
  • 简介: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合作领域日益拓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标志着我国在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本文在比较中国东盟各国税收制度的基础上,借鉴欧盟税收协调的经验,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的步骤和主要内容,并重点分析了税收协调的效应,最后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税收协调 区域一体化
  • 简介:欧洲一体化在冲破国界阻隔,消除历史恩怨,促进国家间经济融合和政治互信,实现超国家的区域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整合协调等方面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普适性效应的区域一体化道路。本文就如何整合协调区域国际关系,着重从理念思路、战略策略、行为准则、方法步骤等几方面总结和提炼出欧洲一体化10条基本经验,这些理念和实践价值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参考借鉴作用。东亚合作和一体化可以借鉴欧洲一体化的基本经验,但决不能简单机械地搬用。中日关系和东亚合作问题如果过分或笼统地把当年法德和解作比喻是否贴切也值得商榷,因为时机、条件、周边环境都有很大差异,至少近期难见其成,不可期望太高,操之过急。

  • 标签: 欧洲一体化 基本经验 东亚合作 国际关系 中日关系 国家
  • 简介: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更迭,尤其是权力转移,常常(军事)冲突相伴.权力转移理论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却没有提出解决之道.因此可以在大国协调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新的非正式多边安全治理机制,以缓和目前全球权力更迭出现的紧张局势.19世纪的欧洲协调机制,以共同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通过建立合作框架,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避免了大国之间的战争.文章以现代大国协调机制为框架,探索管控未来权力更迭的可行性,并借此为权力转移理论补充了两点新内容:衰落霸权国对未来秩序的(不)满意情绪的重要性;以更广泛的大国多边合作框架,取代权力转移理论传统的双边“决斗”情势.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机制化的权力转移管控。

  • 标签: 权力转移 权力更迭 大国协调 多边主义 国际秩序 国际机制
  • 简介: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乌克兰反对派大规模示威,从而导致乌克兰爆发独立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政治危机。2014年2月22日,基辅政权更迭,中央权力机关由亲西方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把持。

  • 标签: 乌克兰 协调 自由贸易协定 亚努科维奇 民族主义者 政治危机
  • 简介:公民社会的各位代表:联合国非政府组织非正式区域网络协调人: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参加第三届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亚太地区网络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我要向各位表示问候,也感谢你们让我有机会能够为你们的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 标签: 联合国 开幕词 非政府组织 司长 公民社会 网络协调
  • 简介:随着2003年底"第二项东盟协调一致协议"的签署,东南亚地区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基于经济、安全和社会文化等三大"支柱"的共同体.但是,东盟的议事日程一直是高度自愿性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新加坡和泰国利益的促动而在实行东盟经济一体化方面也取得了某些进展.这种明显的"政策差异"可以被视为战略上的不明确,这将使不同的成员国得以根据自身的能力,要么通过差别性一体化的双重步骤,要么通过创造性免税的概念来参与一体化.当前关于人的安全和"发展"含义的争论,是可以用来加强东盟活力的两个相关方面.还有待于制定出一项真正包含一切的发展战略,即能够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并得到经济地区主义扩大模式和全面安全秩序的支持.这些是"第二项东盟协调一致协议"所缺少的基础.然而,实施"第二项东盟协调一致协议"的整个漫长时期(持续到2020年),表明了东盟国家能够对其所面临的挑战作出现实的评估.

  • 标签: 东盟 协议 经济一体化 政策 东南亚地区 社会文化
  • 简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部分的东南亚大部分国家不仅在密切关注和追踪这一倡议,而且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这一战略的推进实施中.由于其诸多客观有利因素的存在和主观能动的积极参与,东盟最发达的经济体新加坡在“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中正在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发挥重要作用:即“积极的支持者”“实质性的参与者”以及“努力的协调者”.当然,新加坡在有效扮演这些角色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难以克服的局限.

  • 标签: 一带一路 新加坡 大国平衡 互联互通
  • 简介:自2017年年初至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在一系列事件(诸如金正男遇刺、蒂勒森出访东北亚三国、美韩军演、“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上任)的综合作用下显得愈发扑朔迷离。另一方面,白1993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之后,朝鲜核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诸如六方会谈的一些区域性的制度构建也并未得到预期的效果。考虑到在东北亚地区建立长久稳定、强制有效的安全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中国崛起和东北亚地区两极格局的回归作为新的分析框架,并且在文末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度建设尝试,即以中美两大国协同为前提.包括朝韩两国在内建立制度化的四方会谈.以消除朝鲜半岛上不断升级的核安全困境。

  • 标签: 中国崛起朝核六方会谈 区域安全制度 东北亚区域秩序 霸权转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