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10月28日,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在浙江温州开幕,本届年会以“全球治理创新的中国智慧”为主题。来自国内外政界、商界、学界等专家学者300余人,展开头脑风暴,共同碰撞全球治理创新所需的中国智慧。为能够更广泛凝聚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本届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还设置了两个分议题,分别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大学”和“参与世界的地方政府”。此举之意图,也是将大学与地方纳入到全球治理创新当中。经过两天的紧密激烈碰撞,会议不仅为全球治理创新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中国智慧,还达成了“以促进友好,以‘和思想’为基础,推动外国人民了解中国,友好中国,信任中国”的“公共外交温州共识”。此外,在本次会议上,察哈尔学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实现业界和学界强强联合,正式成立了察哈尔学会国际传播委员会,搭建了新时期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的新平台,在传播领域助力全球治理创新。本期“一题众议”栏目特别编发年会期间的数篇精彩演讲,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智慧 全球治理 创新中国
  • 简介:2012年5月19日,察哈尔学会与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京共同举办首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主题为“公共外交的智慧:中欧美对话”.来自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欧盟驻华代表团、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美国公共外交顾问委员会的专家代表和中国学者一道就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各位发言人审阅.

  • 标签: 公共外交 对话 欧美 智慧 国际关系 南加州大学
  • 简介:本文根据作者在'2017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上的主旨发言整理,文中分享了浦东新区开发和管理的经验及体会,指出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产业园区重任在肩。如果对外讲不好中国故事,人家就不会承认中国的成就。如果没有今天的成绩,也就不可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清楚,于是在跟外国人对话的时候,就会缺乏信心。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果想摸着石头过河,石头在哪儿还得找一找,不知水深浅,先要探测,再谨慎下水。

  • 标签: 中国智慧 出去根据地 建好走
  • 简介:2013年2-3月,作者赴美国纽约、芝加哥、达拉斯和洛杉矶进行外交政策宣示和交流.期间,作者与当地智库学者、企业界、金融界、新闻界人士和大学师生广泛接触,提出了构建与增进中美两国间的互信、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观点.

  • 标签: 大国关系 中美 大智慧 外交政策 芝加哥 洛杉矶
  • 简介:今年的“两会”是新一届中央的开局之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年的头一件大事。民族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达,更是文明的昌蛊,文化的繁荣,是习近平所言的“国富民富”,是人民体面而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是法治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转。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与国民的幸福生活密切相关。切实提升全体国民的幸福指数,无疑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基础和资源

  • 标签: 国民幸福 公共外交 资源 幸福生活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 简介:中国公共外交要以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能量强大的宗教为资源,传播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使中国公共外交更加有声有色、深入人心.宗教是地缘政治中“貌不惊人”的软实力,宗教发展现状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公共外交时要关注宗教的地缘政治影响.开展宗教公共外交还需要注意宗教的正反两面性、扩张性、虚实兼顾性以及“放大器”与“导火线”作用.

  • 标签: 宗教发展 公共外交 中国智慧 资源 地缘政治 文化历史
  • 简介:当前,国际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演变,各国既面临大国对抗风险下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等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也面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引导世界各国将国内、国际治理与合作的目标转向和平与发展的同一个平面上来,以推进和平、开放、包容发展价值观的实现。

  • 标签: 中国智慧 共赢核心 合作共赢
  • 简介: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中外教育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格局。国际教育交流兼具学术性和政治性,是推进国家文化战略,开展公共外交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应高度重视国际教育交流中所隐含的政治意义,加大投入、制定多种形式的教育交流、调整课程设置等方式,充分挖掘国际教育交流中所蕴含的软实力资源

  • 标签: 国际教育交流 公共外交 教育国际化 课程设置 文化战略 中所
  • 简介: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重要的铀矿出口国。日本作为核电大国,为了保证铀资源供给,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对中亚铀资源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且成果丰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搭建的'海外矿物资源确保体制'不仅为中亚的铀资源研究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而且保障了日本矿产资源供应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维护能源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经验,在加强对中亚国家铀矿资源信息搜集研究的同时整合国内各机构功能,推出稳定海外铀矿进口渠道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确保对海外铀资源的研究和稳定进口。

  • 标签: 日本 中亚 铀资源研究
  • 简介:冷战后,澳大利亚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备受关注的实力和影响力?美国是否决意保持她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如何维持太平洋地区的持续和平?本文的观点是:今天的亚洲给我们出了一道全新而独特的难题.这种局势造成的困境需要全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老掉牙的冷战思维方式.

  • 标签: 太平洋地区 和平 澳大利亚 亚太地区 思维方式 冷战后
  • 简介:在澜沧江-湄公河水电开发中,中国在上游的开发活动及中国在流域治理中的政策始终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过去中国的政策特点可以概括为积极但有限的合作,结合流域水资源治理的新形势,中国应变有限合作为全面参与,以流域水资源治理为重点和切入点,在宏观和战略层面进行设计和规划,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服务中国周边战略。

  • 标签: 澜沧江-湄公河 水电开发 流域治理 中国
  • 简介:在公共外交的“多轨道”体系中,智库所从事的第二轨道外交活动不但与政府外交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而且智库外交是整个公共外交体系的智力和信息中枢,是多轨外交行动主体的“舆论领袖”.中国应重点扶持一批公共外交专业智库.对于民间公共外交智库的发展,政府在市场准入政策和税收减免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推动中国智库的多样性.公共外交智库要特别加强公共属性与社会责任,要积极拓展国际影响力。

  • 标签: 公共外交 智库 中国 市场准入政策 政府外交 国际影响力
  • 简介: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扬州早在隋唐时期已是中国城市对外交往的先行者.近几年来,扬州地方政府公共外交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开发历史名人资源方面独具特色.以鉴真、崔致远、马可·波罗、普哈丁四位历史名人为“品牌”,开展了扬州与日本、韩国、欧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公共外交活动.为此,本刊编辑部专访了扬州市政协主席洪锦华.

  • 标签: 历史名人 名人资源 政协主席 公共外交 扬州市 开发
  • 简介:在后冷战时期,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功能和规模持续扩展,为中国提高参与深度和广度提供了难得机遇。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也考验着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然后就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如何进一步强化中国国家形象建设,提出了笔者

  • 标签: 中国国家 国家形象 形象建设
  • 简介:自2004年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亚太自贸区”,FTAAP)的倡议以来,对亚太自贸区的研究与规划逐渐进入亚太经合组织的议事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专门通过了一些政策文件。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北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对建设亚太自贸区提出了具体的路线图,为今后有关亚太自贸区的研究和落实进程提供了行动计划框架。从目前来看,亚太自贸区建设主要有四种政策途径:促进亚太经合组织机制,单独依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整合RCEP与TPP,实现茂物目标。但上述四种政策途径都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甚至会出现FTAAP、TPP和RCEP共同存在的可能。从趋势上看,FTAAP建设正融入亚太经合组织的议程讨论和议题落实的过程中,并随之不断推进而进入更具体的政策实践中。

  • 标签: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自贸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茂物目标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亚太外交经历了一个重新融入地区一体化建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与东亚国家不仅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且逐渐对以和平发展合作塑造地区安全环境达成了共识。然而,自2010年美国大力推行再平衡战略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与东亚主要力量的关系不约而同地受到磨损,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陷入停滞。在此情况下,中国不得不超越以往的地区融入战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地区共同体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重新以发展合作来界定地区议程,强化本地区的利益融合和共享机制,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推动亚太地区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和亚洲特点的新型观念意识,比如多元共生意识、亚洲主体意识、同享共担意识等。

  • 标签: 周边安全 中国外交 命运共同体 亚太再平衡
  • 简介: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企业积极响应,参与建设合作的热情持续高涨,合作项目陆续展开,合作进展令人鼓舞;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也遭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和挫折。为了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企业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一带一路'倡议内涵、意义的认识,紧紧抓住机遇、努力规避风险,切实践行'合作共赢'理念。进一步深化对'一带一路'倡议内涵和意义的认识'一带一路'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

  • 标签: 一带建设 企业参与 参与一带
  • 简介:中国高层在对外交往中,尤其是在与邻近国家的交往中常常援引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例,以求说明中国与外部世界和平共处与友好交往的传统。笔者认为,郑和下西洋在行为性质、时代背景、出使目的、客观效果和历史影响等方面颇多负面资产,并不符合当前我国对外交往合作的诉求与目的,援引此事作为中国与他国和平友谊的象征,恐难起到预期的作用。丝绸之路则在长期历史中以正能量为主,体现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世界眼光、开阔胸怀、进取精神和务实态度,与今天的中国外交诉求有更多契合。因此,在我国对外交往中不妨少提郑和,多谈丝路。

  • 标签: 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历史认知 对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