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共十九大于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吸引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这场盛会被国际舆论视为观察未来五年及更长时间内中国政策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境外媒体以更加理性、积极的态度客观报道五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创造的辉煌成就,关注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未来擘画美好蓝图,期待中共十九大对中国未来发展乃至国际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习总书记本人在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身体力行践行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习总书记一系列外交论述和外交实践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以下要素、理念原则和政策思路。
简介:7月12日,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对主权属于中国的南海诸岛以及海岸线等问题作出了所谓'最终裁决'。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声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对此案没有管辖权。仲裁庭裁决是非法无效的,中国不接受、不承认。日本媒体对'南海仲裁案'予以高度关注。本文尝试通过对《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四家日本媒体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评述,解读日本媒体视野下的'南海仲裁案'。
简介:
简介:1962年10月,中日举行“友好碑文交换大会”,“日中不再战”和“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两块碑文分别树立在中国杭州市和日本岐阜市.此举首开战后中日民间和平友好之先河,充分表达了中日两国人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祈愿中日世代友好的共同心愿.
简介:新媒体的传播活动具有开放、多元、瞬时、互动、无障碍等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成为表达意见、建立认同、塑造行为的工具,并深刻影响了外交的议程和结果.美国的新媒体外交经历了从“内向”服务到“外向”攻击的转变.奥巴马政府大力打造国务院的“E外交”、白宫的“Web2.0时代”、五角大楼的“网络司令部”三位一体的新媒体外交,在摩尔多瓦和伊朗选举骚乱的“Twitter革命”堪称“硕果累累”.
简介:《伊斯兰、科学和来自历史的挑战》一书回顾了伊斯兰科学的历史及其对西方科学思想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它强调穆斯林学者——通过浩繁的翻译和注释,并且利用同时代的现实和可靠的科学知识来校验翻译过来的文献的正确性——在使希腊文化的遗产得以复苏过程中的作用。事实上,达拉勒这本书最显著的成就在于其对阿拉伯学者在最初接触希腊文化时的表现所做的研究,这项研究展现了阿拉伯学者富有创造性的一面,例如,他们并不是简单地从事于机械的翻译过程;他们煞费苦心地改进、注疏并且更正了原材料。
简介:在早期伊斯兰史上,得益于著名的翻译运动,包括数学、哲学、医学、逻辑、天文等众多学科在内的科学知识被整合进了伊斯兰智识传统之中,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科学的分支学科与宗教教育课程的结合不仅没有损害科学活动的自主性,反而使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纵观世界史,穆斯林科学实践的规模和深度都是空前的,这为后来西方现代科学的兴起也奠定了基础。伊斯兰史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到底如何,在认识论上又是否可以分离,都有待回到穆斯林智识史中加以再探析。
简介:由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和上海美国学会联合召开的“中美关系——历史、现状及前景”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7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黄华,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会长爱泼斯坦专程前来上海参加。会议由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李寿葆主
简介: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的一次“经济奥运会”.全球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呈现出以下特点:全球关注度常态化,视角多元化并重点突出经济和文化,重大突发事件和著名人士推高国际关注度,辐射范围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境外记者对上海世博会的“平常心”期待.全球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不仅会推高对上海的关注程度,也有助于上海城市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简介: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媒体外交是属于观念政治的一部分,也是价值观外交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府采用新闻管理的手段,促使媒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外交事务.通过对比媒体外交和价值观外交,分析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引导、中介和参与三重角色,可以看到媒体事件营销在提升国家巧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简介:在2009年伊朗政治动荡中,美国政府运用新媒体积极介入,这堪称推行公共外交的典型案例.但美国学术界认为新媒体的作用被国务院、伊朗国内政治异议分子等过度夸大了,其实际作用并非能够让受众无条件地改变自身的政治取向,并影响其实际行动.虽然新媒体对公共外交的真实贡献和推动或许还不明朗,但有助于认识美国政府利用新媒体进行“进攻型”公共外交的企图.
简介:伴随着1990年代印度对信息管理的放松,美国媒体进军印度市场并终成蔚然大观。通过以社交媒体影响印度'会话方式'、以有线电视对印度进行'认知塑造'并对印度媒体报道框架进行潜移默化的引领,美国媒体在议程设置、内容控制、事件解释等层面拥有了对印度的结构霸权和话语权力。
简介: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处理好中印关系对维护中国周边稳定,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媒体作为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印解读中国政策、展示中国形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网在中印建交60周年之际,通过中印发展论坛对中印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成功发挥了媒体的公共外交功能.
简介:“中国形象”“西方媒体”和“公共外交”这三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的联动关系,但在中国对外传播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中仍然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些误区:国外驻华记者的报道并不等同于国外受众的对华认知;西方媒体对华的负面报道并不等同于反华报道;驻华记者的对华态度并不等同于其服务媒体的报道倾向;软、硬实力之间的关系不应本末倒置;误解是跨文化交往中的起点和常态。
简介:长期以来,中央媒体依靠自身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通过"媒体外交"的形式产生了积极的公共外交效应,是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国际话语权的"排头兵"。而布局中央媒体的高端智库建设,使其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公共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发挥公共外交潜力的基本条件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指出:专家团队(研发思想产品)与对外传播(传播思想产品)是智库建设的两个"车
简介: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事实上是中国媒体争取和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过程.如果中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中做好了,就有可能扩大我们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本文作者长期在新闻机构工作,主要从事国际新闻的采访、报道的组织指挥以及管理工作,文章从新闻传播实践的角度,探讨媒体如何注意“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效果问题.
简介:极端组织“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以下称ISIS)在不到十年间发展成为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新生代恐怖组织之一,社交网络媒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SIS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开拓融资渠道、渲染心理威慑、扩大对外宣传并招募仰慕者“参战”和号召追随者自行开展袭击行动。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其他极端恐怖团体效仿的对象,警示我国必须强化社交网络媒体安全防护机制、加强社交网络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以便在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国家主权。
简介:中国是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南非最重要的投资国之一.同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与金砖国家,中国发展对南投资具有巩固中南传统友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国家影响力等多重战略意义.以南非媒体的相关报道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对南投资的舆论环境,有针对性地改善中国对南投资方式,提高对南投资水平.
全球媒体高度关注中共十九大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素、原则和思路
日本媒体如何关注“南海仲裁案”
处理涉外案件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原则
中日互换友好碑文的历史回顾
新媒体外交与美国的实践
评《伊斯兰、科学和来自历史的挑战》
伊斯兰历史上的科学与宗教
土耳其之旅(一)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
中美关系历史现状及前景
全球媒体中的上海世博会及城市形象
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三重角色
2009年伊朗政治动荡与美国新媒体的介入
美国媒体在印度的结构霸权与话语权力
中印发展论坛:媒体公共外交的成功实践
中国形象·西方媒体·公共外交——澄清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
中央媒体智库建设与公共外交:现状与愿景
媒体要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效果
社交网络媒体在“伊斯兰国”崛起中的作用及警示
南非媒体舆论对中国对南投资的认知和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