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东方歌舞团作为专门中国从事文化交流的艺术团体,为增进中非人民友谊发挥了突出作用.本文以历史档案为基础,在展现东方歌舞团1983非洲国演出精彩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三条经验以为中非公共外交提供些许智力支持.

  • 标签: 东方歌舞团 演出 非洲 艺术团体 文化交流 历史档案
  • 简介:各国对公共外交日益重视的趋势反映了人们对公共外交意义认识的深化,加强公共外交也是新时期对我国外交的要求.有效开展公共外交的个基本条件:从资源来说需要国家的支持;从内容角度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从方法来说要适应受众的特点;从行为主体来看要充分依靠包括智库和专家学者在内的民间力量;从政策环境上来说需要国家政治上的包容;根本上有赖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 标签: 公共外交 国家政治 民间力量 专家学者 行为主体 新时期
  • 简介:以“小球”转动“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已近40周.众多史家和专家往往强调这一历史性事件的领袖魅力、政府外交和地缘政治的关键作用.其实,19714月所发生的中美乒乓外交,是一次具有经典意义的公共外交案例,众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既对决策人物产生了推动作用,更对中美关系的大逆转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中美公共外交提供了许多借鉴和启示.

  • 标签: “小人物” 乒乓外交 中美关系 公共外交 地缘政治 政府外交
  • 简介:近年来,我国佛教界对外交流事业风生水起.无论是派遣代表团出国交流,举办国际佛教文化节,还是翻译佛教经典等,都是我国佛教界进行的有益尝试.其中,广东祖寺方丈释大愿法师是重要人物之一.本刊编辑部专访了释大愿法师,希望中国佛教界对外交流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能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领域的公共外交工作有所启发.

  • 标签: 佛教经典 法师 方丈 专访 信仰 对外交流
  • 简介:孔子学院从2004起创办,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的需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遍及全球,用不到10的时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

  • 标签: 孔子学院 中华文化 中国故事 跨越式发展 经济社会 主动适应
  • 简介:自1948建国至1977,以色列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但整个国家却在风雨飘摇之中屹立不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执政的以色列工党,凭借其高超的公共外交手段,捕获了美国公众的“芳心”,进而争取到了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政策支持。必须注意的是,而这些效果又是在美国的中东大战略背景下取得的。

  • 标签: 以色列 公共外交 工党 美国公众 中东战争 1948年
  • 简介:由于面临政治、经济、战略和新技术和社交媒体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2012对于美中关系及全球环境大背景下的公共外交意义重大.我们要从长期、中期、短期各方面更加积极地开展公共外交,使这些负面因素转化成为积极的因素,进一步为美中两国间的双边关系作出贡献.

  • 标签: 公共外交 全球环境 美中关系 负面因素 双边关系 新技术
  • 简介:通过考察从1950熊本县日中友好协会成立到1972日中邦交正常化期间《日本和中国》等报纸的主要报道,对日本熊本县日中友好协会的主要活动和轨迹进行梳理,可以了解这段时期内熊本县与中国交流的概况以及日中友好协会在其中发挥的正面作用.

  • 标签: 协会 邦交正常化 1950年 正面作用 中国 日本
  • 简介:911事件对美国乃至国际舆论都造成了极大冲击.但信息和注意力的不对称并不能赋予那些非正式暴力行使者们永恒的优势.911事件给美国带来的更宝贵经验则是述事和软实力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 标签: 911事件 反思 袭击 弱者 信息时代 国际舆论
  • 简介:在2009伊朗政治动荡中,美国政府运用新媒体积极介入,这堪称推行公共外交的典型案例.但美国学术界认为新媒体的作用被国务院、伊朗国内政治异议分子等过度夸大了,其实际作用并非能够让受众无条件地改变自身的政治取向,并影响其实际行动.虽然新媒体对公共外交的真实贡献和推动或许还不明朗,但有助于认识美国政府利用新媒体进行“进攻型”公共外交的企图.

  • 标签: 2009年 美国政府 政治动荡 新媒体 伊朗 公共外交
  • 简介:1955至1965期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友好关系构建可说是中国在东南亚开展“公共外交”的成功事例,它推动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兰教国家同中国的密切关系.这段历史带给我们以下重要启示:只有通过“信息和观点的流通”,通过政府、精英和普通民众三个层面——既作为行为主体、也作为受众客体——的共同努力,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和软实力才能真正获得广泛的接受和认可.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公共外交 中国 伊斯兰教国家 友好关系 行为主体
  • 简介:《冷战和美国新闻署:1945至1989的美国宣传和公共外交》(尼古拉斯·卡尔著)一书集结了大量珍贵材料,总结了“美国版”公共外交的五大核心为倾听、倡导、文化外交、交流外交、国际广播.美新署主要有五项特色活动:传播政府的声音、不断改善传播技巧和手段、派遣艺术使者、举办展览和放映电影、召开国际会议.从美新署实施公共外交的七条经验教训和体会可以看到,美国公共外交并没有陷入低潮,而是不断调整手段和方式,采用新的技术,调动更多的民众,以更加新颖有效的形式开展活动.

  • 标签: 公共外交 美国 新闻 冷战 演变 兴衰
  • 简介:1988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NqibMahfuz,1911—2006)是埃及,也是阿拉伯世界至今唯一获取这一殊荣的作家。他早自20世纪50代就以其多部杰作享誉遐迩。但自1949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代末的约30中,由于“西方中心论”与十“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研究、译介成果甚少,也很少有人知道马哈福兹及其作品。在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基本上是自20世纪80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对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然也是同样。特别是各有关院校开设了东方文学史、阿拉伯文学史等课程、招收阿拉伯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87“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的建立,1988马哈福兹获诺贝尔奖,都进一步促进了对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的译介、研究。对这一作家及其作品的译介与研究是同步进行的。我国现已翻译出版了20余部马哈福兹的作品。虽不足原著的二分之一,但其重要作品,特别是代表作已基本译了过来,而且有的还有多种中译本。在20世纪80代以来出版的各种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史,特别是阿拉伯文学史多有关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的总体评介;此外,1988他获诺贝尔奖后,有关的报刊也对他多有介绍;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曾为他及其作品举行多次研讨会与报告会。对马哈福兹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代表作《宫间街》三部曲与《我们街区的孩子们》方面。另外,将他及其代表作与中国的名家名著(如马哈福兹的《宫间街》三部曲与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予以比较,也是一项重要的科研选题。我们虽已翻译出版了马哈福兹的20多部作品,发表了100余篇,其中包括博士、硕士论文及专著)的相关研究论文,但无论质还是量都远不够,我们尚需努力。

  • 标签: 马哈福兹 小说研究 开罗三部曲
  • 简介:在1923中国商标法的交涉过程中,外国商人组织主张列强参与、“共同管理”中国商标行政,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本国政府的外交立场和交涉过程.而中国商人组织也以外交后援的方式积极参与和抗争,但他们所发出的声音及所起的作用都无法与外国商会相比.通过这一事件,我国工商界应意识到:在处理各种对外经济问题时,需要充分发挥民间经济组织维护会员利益、沟通政府和会员的特殊功能,积极维护和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

  • 标签: 中国内政 商人组织 商标法 交涉 民间经济组织 外交立场
  • 简介:2015,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围绕中国南海岛礁建设问题和“南海仲裁案”两条线索持续发酵,引发多个舆论爆点,呈现明显的“双线多爆点”结构。这种“双线多爆点”结构一方面适应了国际舆论热点持续有效时间的规律,展示了当前南海问题国际舆论传播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点上维系了南海问题作为国际舆论热点的较高关注度。这一舆论趋势与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对中国南海地缘政治能力的反对和压制有关,与美国以巧实力撬动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的稳定关系有关,也与美国以所谓国际法原则确立其亚太国际秩序主导权而刻意塑造中国与国际法秩序的对立形象有关。南海问题无疑会在2016仍旧成为国际热点问题,而其相关的炒作热点也无疑仍旧围绕几个核心的问题展开。这种持续的热度和核心问题的固定化将为中国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法,发起全方位的舆论反击战留下机遇。

  • 标签: 南海问题 持续发酵 国际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