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法国政治理论家阿兰.巴迪乌(AlainBa-diou)从列宁和毛泽东的思想出发,探讨了民主与专政、矛盾的对立统一等20世纪的重要问题,认为真正的政治理论始终是跟一定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对当前政治领域中屈从于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各种偏向进行了批评。本文选自巴迪乌的新作《世纪》第6章,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今天,列宁的政治著作再次被置于民主和专政这一经典的对立框架中重新加以思考,事实是争论早就开始了。因为自1918年以来,以卡尔.考茨基为首的西方社会民主党人就试图用民主概念来诬蔑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历史进程,甚至诬蔑列宁的政治思想。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列宁对这种攻击的理论回应。考茨基于1918年在维也纳出版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当时列宁写了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作为回应。考茨基热衷议会政治,把选举权问题置于首要地位。列宁认为这是考茨基“叛变”的本质。列宁并不是认为坚持选举权是个理论错误。相反,列宁认为参与选举很有用,也很必要。在《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的小册子中,他重申了这一观点,反对完全否定议会选举。列宁对考茨基的批判更具体、更有趣。假如考茨基说:“我反对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们不让反对派和剥...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之后,关于中国青年政策的内容、价值、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竞相追逐的热点。但相关的论述和著作缺少对青年政策正确评价标准的探讨,国内主要的研究集中在旁征博引的内容解读式和高屋建瓴的结果预见式两条路径,且因为政治、社会、学术环境而趋于观点的微妙一致。少数关于青年政策评价标准的讨论则没有弄清楚青年政策评价和公共政策评价的区别。基于中国青年政策正确的评价缺位,研究提出青年政策与时代的契合度是重要标准,青年政策的程序正义是重要评判维度,能否经受实践检验是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有益于推动社会进步则是根本性准则,是否具备科学的保障和风险预测机制亦是重要考量,助力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则是深层的价值评价,以期确立中国青年政策正确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