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冷战结束后,在中国和日本国内都出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并且都体现在了两国国民对对方的感情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双方政府对待对方的政策。民族主义可以分为内向型民族主义即合理和积极的民族主义,以及外向型民族主义即不合理和消极或极端的民族主义。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将对方作为其对立面,因此在两国关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破坏性。中日两国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制约和积极引导各自的民族主义,彼此的民族主义都要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能够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看待对方,而不是将对方作为参照物和对立物来加以反对。中日两国要更多地提倡地区主义,增加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的共同责任,逐渐淡化两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要削弱极端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中日两国关系才能步入比较良好的发展轨道。
简介:青年对社会团体的参与状况侧面反映了青年对社会的参与度,根据穗港澳青年参与宗教/教会团体、运动/娱乐团体、教育/艺术/音乐/文化团体、工会、政党团体、专业协会、公益慈善团体、消费者组织八大社会团体的调研实践,发现穗港澳青年最乐于参与运动/娱乐团体、教育/艺术/音乐/文化团体、公益慈善团体,最不愿意参与的是工会、政党团体、消费者组织,且广州青年的团体参与率最高,其次是澳门,最低的是香港青年。青年参与凸显的问题在于尚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对社会团体冷漠,港澳青年对政治团体颇有隔阂,对宗教团体则过分热衷,原因在于青年参与的大环境不清晰不规范,社会主流价值和个人价值取向差别较大,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针对穗港澳三地不同环境特征从青年主体、参与目标和路径多维度实施战略以实现异曲同工之妙。
简介:青年组织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表现不同,与其组织运行机制不同密切相关。为促进内地青年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加强对港澳青年组织的认识与引导,本课题组开展了内地青年组织与港澳青年组织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社会动员机制方面,二者都尤其注重网络平台的使用,不过港澳青年组织借宗教力量进行社会动员的痕迹颇深;在资源筹集机制方面,二者均会因组织背景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过由于法律的健全,港澳地区的青年组织基本上都能得到地区法律的支持与保护,其青年组织的生存压力相对少一些;在思想引领机制方面,二者均有意识形态上的教化功能,也有相对自由和多元化的内容与形式,但是港澳青年组织受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明显,相对内地而言更能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简介: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为探讨不同类型未成年犯的人格特征,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25名不同犯罪类型的未成年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抢劫罪和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其暴力倾向显著高于强奸罪的未成年犯,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在情绪波动和犯罪思维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强奸罪的未成年犯;抢劫罪、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在人格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混合罪未成年犯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抢劫罪的未成年犯,其情绪波动程度显著低于故意伤害或杀人罪的未成年犯,与强奸罪未成年犯在人格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建议改革我国现行的性犯罪立法,可从根源上降低未成年人强奸罪的发生率;制定未成年犯教育矫治策略,应基于其不同人格特征;健全个体的人格,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犯罪预防和矫治的良好切入点。
简介:当前,在英美国家和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中,青少年性犯罪逐渐成为"第四种类型"。在对英美国家女性青少年性犯罪的研究发现,卖淫、性虐待成为女性受害的重要原因。青少年犯罪前科、早年吸毒等事件与卖淫之间有着更强的联系;缺乏家庭关爱或者与家庭缺乏紧密关系也都与卖淫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儿童性虐待增加了卖淫的可能性,也增加了离家出走、药物滥用和其他违法行为发生的风险。而在我国,性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常见和多发类型,性犯罪案件增长的比例、绝对数量都居于首位。我国青少年性犯罪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团伙性、暴力性犯罪案件增多;呈现出低龄化倾向;女性犯罪数量增多;性犯罪的耻辱感日趋淡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