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信托监护制度是运用信托原理构建的一种新型监护制度,是有法定监护职责的监护人将需要监护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信托给监护机构,监护机构在约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条件对被监护人承担人身监护。信托监护属于慈善性质的信托制度,除被监护人的生活资料由信托人提供外,受托人不收取信托服务费用,所托机构对被监护人生活起居的照顾是无偿的。国家宜利用财税等政策扶持信托监护,在给予免税经营的同时,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信托监护机构给予适当的财政拨款,鼓励企业对受托机构捐助,允许信托监护机构依法募捐。设定义工奖励制度,提高义工积极性。

  • 标签: 信托监护 慈善信托 扶持政策 义工制度
  • 简介:“单位”在《民法通则》所构建的监护制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享有监护批准权、监护指定权、撤销监护申请权,并具有担任监护人的资格。这些角色的设置是由《民法通则》出台时中国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随着“单位体制”弱化所带来的“单位社会”与“市民社会”的此消彼长,“单位”的类型渐趋多元,“单位”的社会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单位”在监护制度中的作用也已随之发生变化。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回应这种变化,对“单位”在监护制度中的角色做出适当调整。

  • 标签: 单位 单位社会 监护 民法典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二胎政策的放开等问题,监护纠纷也逐步增多。为此我们将监护制度与信托制度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实现对人身和财产的双重保护。监护信托制度的构建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监护现状,完善我国的监护制度,填补我国监护制度的立法不足,更能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问题。

  • 标签: 监护信托 制度 合法权益
  • 简介:实践中法院一直困扰于“困境儿童”的监护问题。在少年司法理念指导下,依托现有少年司法制度所构建的组织形式,通过完善现有的指定监护程序,明确新指定监护的启动主体、适用条件以及具体配套程序,可以较好地解决“困境儿童”的监护问题。

  • 标签: 指定监护 儿童 程序
  • 简介:案情:父母拒绝抚养女璺被剥夺监护人资格某女婴因患先天性疾病,父母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女婴入院不久,女婴的父母就以筹措医疗费为由离开医院,不再与院方照面,手机也无人接听。院方去其住地,发现夫妻二人已人去屋空。女婴医疗终结,一直滞留在医院。经一年时间查找无果后医院向公安机关报案。经公安机关调查,将隐姓埋名去外省多地打工的这对夫妻带回,

  • 标签: 监护人 抚养义务 资格 撤销 公安机关 医疗终结
  • 简介:【主题导引】随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等新技术开始适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我国当前出现了不通过自然的性行为而受孕生殖子女的方式。而"二孩"政策的放开,进一步刺激了社会公众对代孕的需求。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签订了代孕协议,代孕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灰色产业。

  • 标签: 代孕 亲子关系 法律保护 继父母子女关系 临床医学领域 法律地位
  • 简介:未成年人父母被撤销监护权后,如何妥善安置未成年人,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更为重要。我国的法律传统和民众意愿均呼唤政府在未成年人监护中承担更多的责任。目前,国家公权力逐步介入未成年人监护领域,是世界各国立法的趋势。域外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因此,有必要明确政府在未成年人国家监护中的责任,探索与建立撤销监护权后常态持久的后续关怀机制,这不仅有利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标签: 撤销监护权 未成年人权益 后续保障 政府责任
  • 简介:当代未成年人监护发生了重大变革,儿童保护的观念已经取代传统的父母支配。父母监护仍然是最基本的形式,但应当辅之以社会监护、国家监护作为补充。我国的监护理念和监护制度尚有不足。应当确立建立父母监护与第三人监护的二分结构,进一步廓清监护权的边界,充实监护权的内涵,尤其应明确规定交往权,规范受托照料人的权利义务,完善监护监督并确立对监护权行使过程中常态化的国家支持。

  • 标签: 未成年人 父母监护 第三人监护 监护 监督
  • 简介:2018年9月14日,由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主办,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承办的“监护困境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撤销监护权后未成年人抚养问题研讨会”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举行。来自市检察院系统、法院系统、妇联系统、民政系统、高校等的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就监护困境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撤销监护权后未成年人抚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 标签: 未成年人 抚养问题 权益保护 监护权 研讨会综述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 简介:未成年人作为弱势群体需要国家、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由于父母疏于照顾、监护不力、遗弃未成年子女,使未成年人无人监管的社会现象日渐普遍。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不完善无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诸如重视亲属监护和伦理道德调节作用、忽视国家、法律的规制作用、监护监督机制缺位等,急需建立国家监护制度、完善变更撤销监护资格制度、建立监护监督制度。

  • 标签: 未成年人 监护制度 国家监护 监护监督
  • 简介:伴随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增加,监护缺失问题也日益凸显。监护监护和教育的缺位,对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消极影响,及其诱发犯罪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略的现实。分析其原因,既有表层原因带给未成年人现实的困扰,也有深层原因反映制度、社会的欠缺和不足。无论是个人、司法机关还是国家管理机构,都应认真反思,寻求解决的对策。

  • 标签: 未成年人 监护权 法律体系 国家干预
  • 简介:未成年人犯罪与监护人教养失职密切相关,但由于监护人法律责任的立法缺失,实践中存在“家长有病,孩子吃药”的错位。为避免罪错未成年人再度成为问题家庭的代罪羔羊,应以强制性亲职教育追究教养失职监护人的法律责任,通过干预问题家庭,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强制性亲职教育的裁判权应赋予法官,裁判对象应包括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负有教养失职之过的监护人。

  • 标签: 未成年人 监护人 亲职教育 法律责任
  • 简介:日前,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工作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规定》明确指出,当有线索或者证据表明侦查活动可能存在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检察机关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

  • 标签: 讯问 监护人 未成年 犯罪嫌疑人 人时 违法犯罪行为
  • 简介: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居委会干部。半年前,林某夫妇生下了一名女婴后,不但没有为此感到高兴,反而因受重男轻女观念驱使,先后五次将女婴遗弃在别人家门口,希望别人能够收养。每次均被好心人送至居委会,由居委会送回林某夫妇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不料。林某夫妇却累教不改,

  • 标签: 居委会干部 女婴 遗弃 资格 监护 撤销
  • 简介:作为“重点青少年群体”及“困境儿童”双重语境下的未成年弱势群体之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自父母服刑之日起便开始经历着与同龄人不同的生存困难、监护困境和成长障碍。因国家亲权所系,在父母服刑而无法或不愿承担监护责任时,国家需紧急介入与干预未成年人生活。在构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时,应进一步巩固父母监护为主、社会监督为补充及国家监护为兜底的“三位一体”监护体系,并将由此衍生的各项干预落到实处。

  • 标签: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国家亲权 儿童最佳利益 监护干预
  • 简介:1956年是印度独立后所颁布整理的印度教法的一部分.该法不仅明确了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而且还对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遗嘱监护、指定监护及事实监护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该法的颁布,不仅从立法形式上及司法实践中统一了印度教有关于此方面的立法规定,而且在内容上迎合西方民法的发展潮流,增加了许多富有平等自由精神的规定,颇值得我们关注.

  • 标签: 印度教法 未成年人与监护 述评
  • 简介:在父母离婚后的监护安排中,儿童有着不同于父母的独立利益,儿童应有根据其年龄和智力表达自身意愿的权利,包括不被强迫表达意愿的权利。离婚的情感纠葛和由监护引发的争议,使得父母向法院传递的影响监护判决的信息可能严重失真,听取儿童意愿是纠正这种失真的途径之一。适龄儿童的意愿,应作为监护安排的主要考虑因素,尽管不是唯一的因素,只有与其最大利益不符时,儿童意愿才得被背离。

  • 标签: 离婚父母 监护安排 儿童意愿
  • 简介:女童权益受侵事件频频被曝光,绝不仅仅是个案,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更多被人们忽视的女童权益受侵现象,如对女童的性别歧视、把更多的家庭压力转嫁给女童、父母对女童的忽视或教育保护不当。女童权利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是父母,首道防线是家庭。当前女童家庭保护问题的症结在于:女童保护意识淡漠;性别角色偏见的影响;监护人角色意识模糊,责任履行不到位。对此,应规范亲职教育,强化对监护人的监督机制,严格对过错监护人的惩戒。

  • 标签: 女童 权益受侵 权利保护 监护人责任
  • 简介:我国未成年人单位监护制度始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虽经《民法通则》等法律的完善,仍然未能发挥其应有功能。其原因在于立法指导思想与实际的偏离,立法技术的落后致使立法目标无法实现以及成文法自身的滞后性。将未成年人单位监护问题置于民法典视域下,可以赋予其时代特征,利用民法典丰富内涵为制度创新打开新思路,以及利用成熟的立法技术实现立法的精细化。结合外国经验,单位监护立法应当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其功能重点应当是监护救济而非直接监护;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借鉴保险、信托等制度对单位监护制度进行重构。

  • 标签: 民法典 未成年人 监护 单位
  • 简介:在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各项法律制度中,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凭借其对家庭亲子关系的破坏性干预,成为了极为特殊的制度举措,既不宜随意实施,也不能运行缺位,而要提供及时、有效的保障。涉及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的研究都绕不开一个核心现象,那就是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长期处于沉睡或者半休眠的状态。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为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的作用,提供了较为适当的理论源泉,借此能够审视现有实践表象背后的制度逻辑。

  • 标签: 未成年人 最大利益原则 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