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基于我国的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而设立的,有自己的特色:我国非法证据的排除主要集中在庭审阶段,同时贯穿于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含义,是指被排除的非法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我国应当排除的非法证据包括特定的非法合同证据及实物证据,而其中的非法合同证据既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也包括证人证词和被害人陈述。我国不仅重视排除已经形成的非法证据,而且还注意遏制非法证据的形成。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适用中要注意解决几个现实问题,即我国审判程序的庭前会议中是否应当排除非法证据,法庭审判中对非法证据是否应当“先行调查”、先行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与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的适用与协调。
简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以及民族复兴和全面深化改革对公共行政理论的需求,都要求中国公共行政学加速推进本土化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第一,政治学等学科在美国、中国台湾地区的本土化历程为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提供着有益借鉴;第二,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深深扎根于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历史以及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过程,其现状经受着诸多反思与批判;第三,新常态下国内外不同群体在中国国情认知上的差异,政府管理在评价反馈、包容性、利益矛盾方面呈现的特点,都要求将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提上日程。为此,中国公共行政学界应当构建本土化理论体系,形成中国立场、提出中国观点、实现中国表达,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不断研究新问题,提炼发展新方法。
简介:本文在《公共管理学报》主编的邀请下参与"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的讨论,兼评两篇文章。评论力求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以期推动学术讨论的深化。论文在审视东西方公共行政科学的发展路径、研究内容和国内关于本土化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公共行政研究继续发展和深化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研究关怀中国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研究思路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风格朴实化、研究论证严谨化、研究逻辑科学化、研究语言通俗化、研究贡献国际化、研究评价公认化。在本土关怀、兼容并蓄、科学严谨、朴实无华的研究氛围中,追求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是当代中国学人、特别是公共管理学人的重大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