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红色,是光谱中光波短而穿透力最强的色彩;红色,是血,是火,是太阳,是战旗的本色;红色,令人亢奋,令人呐喊,令热血沸腾,令生命燃烧的颜色!红色,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绝对流行色。在江西的赣南,与闽西、粤北、湘东南,四省交界处:土地革命时期,被称为“红色区域”。“打土豪,分田地”。革命闹得火红。创造了大片大片的武装割据的红色根据地。在这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管辖21个县,人口250多万,方圆5万平方公里。在那火红的年代,在这燃烧的大地上:看,红旗红马红缨枪;瞧,红梅杜鹃红山茶。真是:万木霜天红烂漫,风景这边独好!红色,是荣誉,是时髦。当时的根据地叫“红区”;闹暴动叫“闹红”,军队叫“红军”,政府叫“红色政权”。群众把毛泽东挖的井叫“红井”,儿童叫“红孩子”,军属叫“红属”,翻身妇女叫“红嫂”,毛泽东也把他在苏区出生的小儿子“小毛”取名为毛岸红。大自然神奇造化:这些“红区”里,土质恰恰都属红壤,也叫红泥巴土。很显然,不论从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上说,把赣南誉为“红土地”是极其生动形象、意味深长的。“红土地”,本身是一部历史,一部厚重的革命史。
简介:认识海灵的母亲何一萍是在一次研讨会上。当时何一萍发言的题目是《叙说生命:一位小学生网络作文的个案研究》。她的研究对象就是她的女儿——海灵。她的论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吸引了我。我的兴趣不在于她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我感兴趣是因为我的工作。对于网络,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它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孩子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孩子沉溺于与网友聊天、与网友见面;孩子看到了他们不该看的内容……在做热线咨询时,我们也听到了很多父母的叹息甚至哭泣。面对父母“我们该怎么办”的追问,我们真的很无奈。《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宗旨是“父母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践行着这个宗旨。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却不能给父母提供有效的帮助。我们缺少成功的经验。我们不敢贸然地告诉父母该如何。我们为此愧疚,为此焦虑。何一萍的研究及她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一缕阳光。她是那么成功地让女儿走上了网络,女儿又是那么健康地在网络上成长,真是太好了。我急切地向何一萍约稿。感谢何一萍的理解与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有了这期的文字。何一萍的经验是一个个体的经验。这个经验不可能对所有的父母都适用,但是它给了我信心,让我真切地看到网络对于孩子来说不是洪水,也可以是滋润生命的小溪。您也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起码我们不要因为孩子接触网络出现行为问题。就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网络。也许是我的想法天真,我曾经想。有时候一条狗之所以咬了人,可能恰恰是人的那种敌视与戒备惹恼了它。如果我们的内心是友好与温柔的。也许它的反应就不会那么凶猛。但是我们对狗的定势式的恐惧使我们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当然。如果能避开你不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