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剑箫在7月1日的《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鲁迅先生逝世迄今已有70多年,人们仍然常常要说到他,这不仅仅因为他留下了几百万字的著述,人们在鲁迅身上还能得到十分有用的东西。有三副悼念鲁迅的挽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鲁迅的价值。其一,是蔡元培先生的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其二,当年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一友人撰成挽联:“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 标签: 鲁迅 《新民晚报》 中国小说史 挽联 蔡元培 文学家
  • 简介:在风景秀丽的大连南山植物园里,有一尊鲁迅先生的浮雕铜像。它背靠青山,面对绿水,人们来到先生的铜像前,凝视深思,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用现在的眼光看来,这尊浮雕铜像显得小了一些,工艺也并不太精湛,但人们不会忘记,这是中国大地上第一尊鲁迅先生的铜像,是一尊诞生在人民解放战争隆隆炮火声和频频

  • 标签: 人民解放战争 中华苏维埃 李一氓 横眉冷对 上海文坛 苏联莫斯科
  • 简介: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他激烈地质疑、抨击现实,亦反思、批判传统文化。其实,对于民族和时代,他不仅有着“投枪和匕首”般的勇猛与犀利,亦有着赤子般的柔情与调皮,更有着襟抱山月般的清醒与苍凉。他的渊博与矛盾,也反映在对待书法这件事儿上:少年临帖习字,用功甚深。及长,抄校古籍,收集、鉴藏画像砖、各类金石拓片,更抄录摹写了大量古碑,甲骨文、金文、真、隶、篆、草诸体俱有,

  • 标签: 鲁迅 珍品 风味 新文化运动 传统文化 金石拓片
  • 简介:  陈独秀在上海编辑,倡导思想解放运动时,鲁迅便已成为的热心读者.他几乎每期必读,还将读过的,寄给远在绍兴的弟弟周作人,并在信中嘱咐其要认真阅读.……

  • 标签: 鲁迅陈独秀
  • 简介:鲁迅是谁,不同时期的描述不同。在各自的表述间,有时仿佛在讲不同的人。他的不幸在于,死后一方面不断被简化地陈述,一方面被封闭性处理,结果都腰斩了其思想的要义。2016年,鲁迅离开我们整整80周年。在这80年的纷乱世事变迁中,其实,先生一直都在,他的精神、著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我们当下所看到的鲁迅已未必是80年前那个有血有肉且

  • 标签: 遗风录 鲁迅遗风
  • 简介:曾是新文化运动的同路人1917年1月,《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来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新青年》也随之迁来北大,于是,这所陈腐、守旧的学府引进了一股清新的春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作为新文学运动的滚滚春雷,惊醒了许多在旧文化的迷惘中彷徨的知识分子,鲁迅便是其中的一位。鲁迅此时的精神状态正如他自己所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躲在补树书屋内,整日抄写古碑碑文,以纾解郁悒苦闷的心怀。北大教授、《新青年》编辑钱玄同对鲁迅如此消沉难以理解,他常去叙谈,希望鲁迅振作起来,“做点文章”,参加到《新青年》的群体之中。

  • 标签: 鲁迅胡适
  • 简介:即便在今天,不少读者尚认为鲁迅先生只是个金刚怒目的战斗者,严肃紧张有余而活泼和蔼不足,他的文章也像匕首,像投枪,充满'战斗的气氛'。这种看法并没有错,却不全面。其实,鲁迅在生活中是个极有趣味的人,看到这一点,将帮助我们认识什么才是许广平所讲的那个'十足的鲁迅'。止庵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十足的鲁迅'举隅》,文中提到鲁迅的一些生活趣味,读来饶有情趣,齿颊留香。文章介绍说,鲁迅喝茶的方式是从绍兴老家带来的喝

  • 标签: 懂得真 真滋味 鲁迅懂得
  • 简介:正如果有人愿意为你的善良买单,你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善良?如果有人愿意为你的邪恶买单,你会不会变得越来越邪恶?1当父亲抱着母亲从28层的高楼一跃而下的那一瞬间,宋晓弥生命中所有的奢华、尊贵,都变成了飞向烈日的肥皂泡,以炫彩斑斓的姿势,轻轻地,碎裂。从那一刻起,她从骄傲矜持的公主,变成了贪污犯的女儿,原本触手可及的梦想,也在那一刻变得遥远,遥远得就像一个真正的梦——家里所有的财产都被查封,包括她去法国留学的学费。

  • 标签: 摄像头 快乐 房间 天花板 表演 监控
  • 简介:1993年3月,我到政协特邀组报到。第44组里有冯玉祥的长女冯勿伐、蔡锷的公子蔡端、杨虎城之子杨拯民、张学良弟弟张学恩的夫人谢雪萍等。使我惊讶的是沈醉先生也在这个组里。我从七届人大转到八届政协,每位新组员总由分组长介绍一番。当我被介绍时,似乎感到沈醉低迷的双眼目光一闪,抬起头向我这边

  • 标签: 鲁迅 冯玉祥 杨虎城 抬起头 行动小组 楼梯间
  • 简介:鲁迅是北伐战争的热烈拥护者和支持者。这是他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立场的必然结果。早在1925年4月,鲁迅总结孙中山的革命经验时便指出:“所以我想,无论如何,总要改革才好。但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原因还是他没有党军,因

  • 标签: 革命民主主义 许广平 反帝反封建 吴佩孚 思想立场 民军
  • 简介:在上海临近四川北路不远处,有一条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街,名叫山阴路。该路段132弄9号(原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是一栋红砖红瓦的3层建筑,坐落在一条短浅洁净的弄堂内。1933年4月11日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曾居住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一段生活和战斗的日子。

  • 标签: 红瓦 高塔 四川北路 日至 许广平 共产主义信仰
  • 简介:前不久,鲁迅之子周海婴写的《我与鲁迅七十年》一书畅销,全国各地有数十家媒体争相连载,为此,2001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播出了半小时对周海婴的专题访谈.节目中间有一段,周海婴说:“我打官司不是为了钱。”主持人倪萍问:“关于鲁迅的后人,社会上人们有所传说是很自然的,有一种传说是关于鲁迅的后人为鲁迅著作版权打官司的事,

  • 标签: 周海婴 主持人 鲁迅 中央电视台 畅销 媒体
  • 简介:据文化媒体报道,近日,由果麦文化策划推出的新版《呐喊》《彷徨》,正式上市。这两部小说集的编辑李靓介绍说,新版《呐喊》《彷徨》不仅邀请青年画家慕容引刀创作了二十四幅版画插图,还有陈丹青为新版撰写的读后记长文。李靓编辑说到了阅读鲁迅的感受,“鲁迅是我们中学课本里最常见的名字,不过现在很多年轻人对鲁迅的印象停留于那幅刻板的肖像画。在经过学生时代的过度解释与追捧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

  • 标签: 鲁迅精神 《彷徨》 《呐喊》 李靓 学生时代 陈丹青
  • 简介:鲁迅是谁?我还记得,语文课本上是用“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这三个名头来形容的,不清楚有无将名头的顺序搞错。自1936年逝世至今,作为政治、文化、学术界的大话题,鲁迅经常被拿出来讨论,也引起众多争议。

  • 标签: 鲁迅 语文课本 思想家 革命家 文学家 学术界
  • 简介:<正>没有比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更骁勇善战的了。作为文化巨人,鲁迅同旧文化的搏斗,近乎是青年式的;作为青年导师,鲁迅对新青年的启蒙,又多半是文化性的。本文注意到,尤其是在1925年-1926年前后的时期,正是鲁迅对封建传统文化抨击最猛烈的时期,也是前期鲁迅作品最多、思想最

  • 标签: 鲁迅思想 青年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 封建传统文化 国民性 文化传统
  • 简介:这是70多年前中国现代文坛的一桩“官司”,从中可以引发许多思考。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郭沫若为了加强创造社的实力,扩大文化统一战线队伍,扩大左翼文艺在青年读者中的影响,便很想和鲁迅联合起来,以利于在同一阵营中共同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并已采取了实际的行动。他说:

  • 标签: 郭沫若 官司 鲁迅 笔墨 大革命失败 中国现代
  • 简介:毕磊,1902年7月13日出生于湖南澧县,是中共在广州早期学生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15日被捕遭杀害。在毕磊短促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中,最为光彩耀目的一页,就是他与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鲁迅之间战友般的密切关系与革命情谊,以及毕磊在沟通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密切联系过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本文撷取毕磊与鲁迅先生在那段特殊岁月里鲜为人知的故事奉献读者。

  • 标签: 鲁迅 情谊 中国共产党 学生运动 文化革命 突出贡献
  • 简介:<正>鲁迅作品所独有的美,本文把它概括为三点,即冲突美、悲剧美与崇高美。正是由于鲁迅作品的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更深的震憾力与永久的魅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一在远古的森林里,一只蜘蛛结了网,守候着它的猎物的到来。这时,一只苍蝇撞在了网上,蜘蛛迅速朝它爬过去,正当它靠近猎物准备把奋力挣扎着的苍蝇吃下去的时候,一滴松脂刚好在这时候滴在了它们身上,把它们包裹在里面。

  • 标签: 鲁迅作品 美学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史 悲剧美 冲突美 崇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