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湘西边墙在明代所扮演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明初至中叶,湘西苗民因反抗里甲赋役和土司压迫而经常影响到周边地区秩序,因此墙修筑的主要目的在于防御苗民起义;明中叶以后,湘西社会变化巨大,主要表现为大量流民进入山区并越过墙从事垦殖活动,墙也随之由军事防御建筑向经济扩张基地的角色转换。墙作为一定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应当从它存在的社会变迁角度来动态地理解其所具有的意义。

  • 标签: 明代 湘西 边墙 社会变迁 角色转换
  • 简介:明嘉隆两朝在对蒙古方面的政策上采取消极防御战略,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反映了明朝军队战斗力的低下以及朝廷防而不和的民族狭隘思想

  • 标签: 明代 嘉隆两朝 防守 战略思想
  • 简介:祭社、祭媒仪式早在先秦时即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习俗,其祭祀的目的是为了祈求五谷丰产、人口繁衍。它与今天西北地区的“花儿会”在形式、功能等诸多方面类似。秦汉年间的移民实,将早期汉族的这些节日习俗带到了河湟、洮岷地区,从而使先秦祭社、祭媒节日逐渐变成“花儿会”的早期形式,并得以延续到今天。

  • 标签: “花儿会” 祭社 祭高媒 遗俗
  • 简介:在微观民族志视野中考察大渡河上游梭坡地方群体探访'东女国'遗址、以乡土行走实现地方的过程,不仅旨在揭示其背后地方历史、族群记忆与社区塑造的错综关联,也尝试在'藏彝走廊'道、路、行、径、迹的多元空间实践中重新理解'地方'的价值意义。与此同时,将'行走'重置于身体、地方与日常生活领域,既是对'道路'定义与边界的必要反思,也为当前道路研究日益趋向区域、跨域与流动的宏观分析框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充。

  • 标签: 藏彝走廊 东女国 梭坡 微观民族志
  • 简介:以川藏公路和鲁朗社区为例,基于田野调查以探讨旅游语境中道路与社区的互动关系,分析道路变迁对沿线地方社区产生的影响,以及边缘地区如何借助道路变迁卷入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借此寻找偏远社区去边缘化的基本逻辑。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川藏公路实现了意义转变和功能重构,道路与社区的关系因而引申为景观空间乃至发展中的共生关系,社区被纳入道路旅游空间,实现旅游联结,推动社区从被动卷入向主动参与、从单向发展向多元现代化的转变。鲁朗社区也依托重要道路而进入国家政策话语中并构建政治联结,边缘社区借助川藏公路而实现'旅游中心化'及去边缘化。

  • 标签: 道路人类学 川藏公路 鲁朗 旅游中心化
  • 简介: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婚姻的本质特征是汉化而非鲜卑化.在东魏北齐统治集团中,齐皇室婚媾的主要对象是具有文化修养的胡汉土族,而非是鲜卑化浓厚的怀朔镇勋贵.怀朔镇勋贵通婚的原则也不是鲜卑化,而是北边六镇时代的出身和现实权势.齐皇室出于巩固执政地位、皇位传承的政治需要,仍然要与具有军事实权的怀朔镇勋贵联姻,从而在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以齐皇室为中心,包括了主要怀朔镇勋贵家族在内错综复杂的、庞大的婚姻圈,这使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婚姻的汉化特征被浓厚的鲜卑之风所掩盖.

  • 标签: 东魏北齐 婚姻圈 怀朔镇勋贵 婚媾 汉化
  • 简介:阳春三月里,一位达斡尔朋友推荐给我一本书,书名叫《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基于一所民族中学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质的研究》(以下简称《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可能是因为我曾经在达斡尔山村插队当过知青,也可能我是少数几个研究达斡尔文化的汉族学者之一,他说,你会喜欢这本书。阳春三月里,我认真拜读了《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这是一本以一所民族中学为样本,用质的研究方法探索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的书。

  • 标签: 民族中学 一所 高春 一本 研究成果 传统文化传承
  • 简介: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具有独特地缘、族缘、政缘优势的内陆边境口岸越来越成为内陆边疆发展的桥头堡。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的吐尔尕特口岸和伊尔克什坦口岸属于两个国家级一类公路口岸,它们对边疆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存在多种问题,如内部管理与协调、发展成果分配、口岸城市发展定位、双边口岸的沟通协调、跨国民族诸问题等。本文提出的解决建议有:优化口岸管理体制,促进大通关高效实现;合理选择分配模式,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综合统筹多方实际,合理确定发展定位;加强国际合作,确保双边口岸对接顺畅;充分利用族群优势,进一步促进对外交流;规避恶性竞争,提升服务意识。

  • 标签: 边境口岸 边疆发展 吐尔尕特口岸 伊尔克什坦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