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南非共和国以其自身的地理、历史、政治因素造就了如今不同肤色、多个族群共存的社会状态。1994年,南非结束了长达48年的种族隔离政策,各肤色人群获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然而,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并不等同于族群问题的消失,在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族群之间的隔阂乃至分层仍然显而易见,在人口密集、社会交往频繁的城市地区尤为明显。当这一问题与城市中的社会、经济不平等现象结合在一起时,人们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其影响,开普敦城市中的有色人"镇区"现象就是一个典型。"镇区"这一城市空间规划从种族隔离时代残留至今,作为某一群组聚居底边社区而被人诟病。该现象的存在反映了南非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也表明其族群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 标签: 南非 有色人 种族隔离 城市化 底边性
  • 简介:自1934年部分东迁哈萨克人首次进入青海境内起,经过10多年的迁移与纷争,至1954年时哈萨克人口总数在1500左右。之后的30余年间青海哈萨克人进入了稳定生活的时期。1984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决定返迁北新疆各地,而自1985年春天始部分又陆续返回青海格尔木市周边游牧地区,直至2001年,在政府的主导下大部分被整体安置在青海省大柴旦马海地区,少部分迁移至新疆奎屯开干齐镇。自此,马海哈萨克村成为青海省唯一的哈萨克族村落,至2014年4月,总人口为484人。梳理青海哈萨克族1934-2014的人口变迁不难发现:反复迁移是造成青海哈萨克族人口变迁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青海哈萨克 人口变迁 反复迁移
  • 简介: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稳定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论述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稳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稳定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在当前维持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稳定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社会稳定 意义与措施
  • 简介:文章依据历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和实地调查的资料,对土族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生育与死亡、婚姻家庭、文化程度及产职业构成等作了详尽分析,并对土族人口演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的探讨。

  • 标签: 土族 人口 生育率 调查
  • 简介:本文以东北内蒙古地区为重点,探寻教育公平与人口较少民族和谐发展问题;提出“教育振兴是人口较少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国内外成功的教育模式证明“教育的追赶一定要优先经济的追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关键在教育。现阶段“应尽快对人口较少民族学生实施全额免费教育”。

  • 标签: 教育公平 人口较少民族 和谐发展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国朝鲜族人口问题状况的介绍和分析,认为生育率低是朝鲜族人口增长率低的最直接原因.

  • 标签: 中国朝鲜族 人口 生育率
  • 简介:蒙古族早期人口的若干问题探索孟古托力在蒙古史研究中,人口问题,因缺少可以信赖的资料,始终是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对古代人口,更艰于考察,长期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其中的很多问题,只好陈陈相因,人云亦云。深入探讨这个课题,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是人口史,社会史的重...更多还原

  • 标签: 早期人口研究 人口史 人口数量 户口制度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 简介: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作为我国56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把培育特色游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元经济的突破口,虽然起步较平稳,但仍存在规模不大,数量不精,质量不高和效益较差等问题;应围绕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从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拓宽融资渠道等入手,使特色游成为北方人口较少民族经济跨越发展的加速器。

  • 标签: 北方人口较少民族 特色游 比对分析 症结问题 路径选择
  • 简介:本文就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朝鲜族人口流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指出朝鲜族的人口流动有从农村向城市,从东北传统居住区向山海关以南各地、从中国大陆向国外流动等特点,其人口流动具有从农村向城市,从东北传统居住区向山海关以南各地、从中国大陆向国外流动等特点,其人口流动的频繁程度远远超过国内其他民族,这对于分流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调整民族经济结构,转变传统落后意识,提高生活水平,加速朝鲜族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重视和解决朝鲜族人口流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对解决今后相当时期少数民族的相关问题,无疑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人口流动 朝鲜族 社会发展 特点 中国
  • 简介:本文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确定思路、全力推进;政策倾斜、优化环境等方面,论述了促进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 标签: 黑龙江省 人口较少民族 现状 发展
  • 简介: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贫困问题突出、社会发育程度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抓住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1010)》这一重要机遇,结合东北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以打基础、调结构、兴科教、强素质为主要任务,加大支持力度,分期分批改善东北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增强团结、边疆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 标签: 东北地区 人口较少民族 经济发展
  • 简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流动人口规模增大、流动原因的经济性强、流动的季节性和无序性明显、流动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居多但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从事职业具有民族经济文化特点且以体力劳动为主、居住大分散小聚居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及其变化,对城市民族关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了解、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城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立。

  • 标签: 城市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特点
  • 简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一项德政工程。但在实施这一发展规划时还应该注意对其语言文化的保护。在全球化冲击和强势文化影响下,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有些已濒临消亡,成为濒危语言。因此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研究和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濒危语言 多样性
  • 简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人口最多的汉族外,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着55个少数民族,而在少数民族中,一些民族人口数量更少,有的只有几万人或寥寥几千人。其中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10万以下的就有22个,即西藏的门巴、珞巴族,福建和台湾的高山族,

  • 标签: 民族发展理论 人口数量 政策实践 实践研究 中国 评介
  • 简介:本文从家庭结构角度出发,在分析金代社会主要家庭结构类型的基础上,选取石刻文献中189个金代直系两代际家庭为研究样本,统计分析出金代家庭子女生育平均数应不超过4.1人,并据此估算出金代家庭人口数量应不超过6.1人。本文从家庭结构角度估算出的金代家庭人口数量结果与唐宋两代家庭人口平均数无明显差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标签: 金代 家庭 人口数量 石刻文献
  • 简介:由于受诸多原因的限制,22个人口较少民族(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万人以下的民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发展 全面小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