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它以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和反法西斯盟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结束。今年八月十五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部战场——亚洲战场战胜法西斯日本的四十周年。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团结一切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乃是人民战胜侵略者的决定性法宝。四十年以前的法西斯日本,在侵占了整个朝鲜和中国的半壁河山之后,又南下西南太平洋,并吞占了几乎整个东南亚,一

  • 标签: 朝鲜义勇军 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朝鲜人 朝鲜民族 国民党
  • 简介:<正>“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而,任何一场战争都是毫无例外地具有着自己深刻的经济根源的。而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则是一场维护罪恶的鸦片贸易和反对罪恶的鸦片贸易之间的生死大搏斗。但不仅过去一些外国资产阶级史学家和中国的买办文人,在他们的论著中,极力歪曲鸦片战争的这一实质,把这场战争称之为“通

  • 标签: 鸦片战争 鸦片贸易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中国人民 道光皇帝 鸦片走私
  • 简介:<正>一九六三年六月十七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长崔庸健同志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来到黑龙江省进行友好访问。在欢迎崔委员长的宴会上,崔庸健委员长同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副省长李延禄、陈雷等抗联老战士共叙友情,回忆他们在东北抗日斗争中并肩战斗的艰苦岁月。崔庸健委员长激动地说:“我青年时期最宝贵的时间是在北满山沟里渡过的,一共有二十来年,这次来东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感慨无量。”第二天,他建议在黑龙江省通河县修建朝鲜族烈士纪念碑,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牺牲的三十六名朝鲜族烈士。

  • 标签: 朝鲜族 通河县 东北抗日斗争 西北河 黑龙江省 委员长
  • 简介:有辽一代,作为契丹立国兴邦重要依靠力量的奚族,在辽金战争中的向背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走向,基于此,金主阿骨打起兵伐辽后,对奚族采取了武力打击和招降怀柔同时或交替使用的策略。特别是战争的中后期,阿骨打对以萧干为首的奚国采取的“围而不打”的方略,更显示出征抚并用政策之威力,从而瓦解了“契奚联盟”,动遥了辽朝统治的根基,并最终征服了奚族。

  • 标签: 阿骨打 契丹 政策 萧干 奚国 辽金战争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和亲是带有浓厚政策意味的联姻形式,它与战争总是交替出现,二者有其内在的统一性,是一种战争的过渡形式及结局的记录

  • 标签: 和亲 战争 统一性
  • 简介:东北解放战争中的朝鲜族权宁朝中国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兄弟民族一道,创建东北根据地、支援前线,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丰功伟绩。一、向东北进军、创建东北根据地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

  • 标签: 东北 解放战争 朝鲜族
  • 简介:作为文学作品的满族说部是满族战争法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满族说部讲述的战争内容的分析,本文认为,满族的战争法文化崇尚开战正义,在战争中遵行程序及人道规则,奉行消解战争、以智取胜、以恩威治军、重民依民的战争理念。满族的战争法文化折射着正义、理性与人道的光辉,与现代的战争法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对其弘扬和升华是我们的应然选择。

  • 标签: 满族说部 战争法文化 正义
  • 简介:雅克萨战争,是清政府为了抵御沙皇俄国的侵略进行的一次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体现了清朝政府团结边疆各民族、积极抵御外敌入侵、寸土不让与外敌的边疆防务思想与治国理念。只有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才能真正保证边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也才能为国家抵御外敌入侵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后备力量。清代统治者在东北边疆采取了政治、军事、民族政策上积极得当的防务战略与措施,逐渐加强了对中俄边界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保持了东北边疆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稳定。

  • 标签: 雅克萨战争 清代 边疆防务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少数民族的贡献吴克尧,包海凤解放战争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村社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一场决战。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为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笔者将结合编修黑龙江民族志所搜集资料,...

  • 标签: 解放战争时期 黑龙江 少数民族
  • 简介: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陈独秀曾连任一至五届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亲自参加党的创建工作,是为我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他亲自参加并领导我党同国民党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也是他在这次革命中推行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成为遗

  • 标签: 时期陈独秀 浅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简介:<正>在当前关于唐代边塞诗的讨论中,无论对边塞诗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各家,无不以初唐至玄宗一百多年对外用兵的性质作为评价边塞诗的前提条件。对于唐开元天宝以前的边塞战争,大家看法比较一致,认为基本上是唐王朝对外族侵略进扰的抵御、自卫。有争议的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边塞战争,历来古典文学工作者在接触这个问题时,很少能深入实际地认真研究,作出公允的结论,从而在这个时期的边塞诗和边塞诗人的评价问题上,造成了矛盾和混乱。吴学桓、王绶青的《边塞诗派评论质疑》(下称《质疑》,见《文学评沦》八○年第三期)有一段话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妨摘录如下:

  • 标签: 边塞战争 开元天宝 边塞诗人 唐王朝 唐代边塞诗 少数民族
  • 简介:清代基本解决了中国历史上长期未能解决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矛盾,这是史学界均认同的事实。然而,满族依靠什么特殊的条件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从满族形成发展史,以及满族文化与满族精神特性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析,提出了满族农耕、游牧、射猎文化的多元性和由此而产生的民族思想,是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原因的观点。

  • 标签: 满族 农耕与游牧民族 矛盾终结 原因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不断完善并走向系统化。中国共产党人在起草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草》和1947年《后甘泉后期宪草初稿》过程中,并未盲从效仿苏联“民族自决”,而是规定实行“民族自治”。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最终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制定新民主主义宪法过程中不懈探索的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期间进行法制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 标签: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 民族区域自治 制宪 探索